首页>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作家风采

张晓楠:充满童趣的描绘

发布时间:2017-01-02


脚 印


一只耗子跑过去
留下一串脚印
一只猫咪跑过去
留下一串脚印
猫咪和耗子不友好
总是追追赶赶的
脚印们可不管这些
凑在一块窃窃私语
【赏析】这首诗尽管只有八行,却留给读者较多回味的余地。小诗写猫咪和小耗子不友好,总是追追赶赶,但它们的脚印却不管 这些,是那样的友好,那样亲密无间。脚印的纯真,使人想起了大人和孩子。有时大人们之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恩恩怨怨,而孩子之间却是那样的友好。小诗不小,写出了大主题,写出了人性化的美。
——选自《世界金典儿童诗集》( 谭旭东 韦苇主编 )


晒花生

这些谁见谁爱的
麻脸先生
你们有两颗
还是三颗,粉色的心
现在,我把你们
从母体上
揪出来,然后
一队队排开
让风儿
给你们上课吧
让太阳
给你们上课吧
你们比一只只
硕大的葫芦
可爱多了
你们比一只只
炸裂的豆荚
幸运多了
麻子是治不好了
但可以
让心坚强
有坚强的心,就能
把香甜的
人生,摇响
【赏析】因为被叫成“麻脸先生”,花生是不是变得了可爱了一点?这首诗语言生动有趣,用葫芦、豆荚映衬,麻脸先生在风里、在阳光下似乎变得确实与众不同。更妙的是诗里深刻的意味:重要的不是有没有缺陷,而是该有颗坚强的心。“香甜的人生”,这句话有没有花生的味道?有没有生活的味道?
——选自《日有所诵》 小学五年级( 薛瑞萍 徐冬梅 邱凤莲 主编 )



青蛙与荷塘的童话


是谁,让疯长的荷莲
把池塘吃掉
是谁,还故做镇静
端坐在荷叶上
你这个做错了事情的
大头青蛙呵
你可知道,昨晚的月亮
还没有捞上来
你让一早起床的妹妹
如何梳妆呢?
怪不得,一有风吹草动
你就逃之夭夭了
你以为你的一坑积蓄
就能颐养天年呀?
告诉你,秋天是不会
放过荷莲的
它会让夏天吃过的东西
冬天全部吐出来
还要搭上一生的珍藏


【导读】夏天的荷塘,真是一个童话王国,青蛙是那里最快乐的孩子。你去过荷塘吗?见过青蛙吗?夏夜里,它的歌唱可别有风味呢!
——选自《世界金典儿童诗集》(谭旭东 韦苇主编 )



燕子,是春天的箭簇


我知道
你的射手是谁
当不识趣的
冬天,依然
板着面孔
那个心急的家伙
已把弓拉满
我知道
从冬天到春天
一点就破
射就射吧
射破天机
让花花绿绿的
心事,全都
泄露出来
我知道
开弓没有回头箭
可你的箭簇
怎么就——
来回穿梭
来回穿梭呢?
我越想越感到有趣
和满坡的
花朵,一起
笑开了嘴巴……
[赏析] 诗歌把燕子比作“春天的箭簇”,这个别致的比方让我们联想到燕子俊俏轻捷的身形,以及随着燕子的到来迅速铺展开来的春光。春天里,燕子飞还,万物复苏,这本是一个并不特别的自然现象,但作者通过在原来并无逻辑关联的意象之间,有了一份想象中圆融可爱的因果联结。一张天地的弓,一支生命的箭,就把世界从冬天带进了春天。诗中的“射”字,把春天带来的出人意料而又漫天舒展的生机,传神地表现了出来。

——选自《中国儿童文学分级读本》初中卷三年级( 方卫平 选评 )



抽穗的麦苗


在忍受了一冬的
饥饿之后
麦苗们,纷纷
举起饭叉
慷慨的春天
有的是鲜花和美酒
它让油菜地
渲染热烈的气氛
让燕子跑堂
让蜜蜂主厨
风筝,忙着招呼
往来的客人
芽苞,燃放起
绿色的鞭炮
鹅鸭们,不邀而至
也殷勤地
跳起了摇摆舞
在花朵,频频地
举杯之际
麦苗还是醉了
它想美美睡一觉
最好睡到六月
它还想做一个
饱满的梦
打着金黄的嗝儿
[赏析] 一个个鲜活、灵动的意象,让我们领略到了春天的田野忙碌、热闹、喜庆的景象,让我们又一次跟着他走进了一个生机盎然、童趣十足的童话世界。在这首诗里,春天正在举办着一个盛大的宴会,张晓楠则以一个乡村孩子的视角出发,从孩子的心里张开想象的翅膀,为我们呈上一道“想象的盛宴”。(李德民)
——选自《诗人有自己的方式:张晓楠诗歌印象》

 


苏醒的村庄


村庄醒来的
第一件事,就是
吧嗒吧嗒
抽一袋烟
你听到灶间
风箱声响了吗?
你看到房顶
炊烟袅升了吗?
而这个冬天
村庄,更象一位
贪睡少女
双眼皮的窗子
一直闭着
深深浅浅的吠声
与呓语
交响着温情
可是,可是春天
毕竟到了
冰河初炸的声音
细微而真切
三三两两的鸡儿
欢快地
啄食着残梦
这时你揽着
大大小小的农事
开始出门
宽阔的街道
是村庄
愈加粗壮的脉络
不知不觉间
你也是
满目的激情了
[赏析] 诗歌表现村庄从冬天走到春天的景象与气氛。作者用“苏醒”来形容村庄的这一变化,又以村庄在冬天里的安静和沉寂,来衬托春天带给村庄的生机与激情。诗歌所用的比喻和拟人十分清新可爱,把村庄做饭时拉出的风箱声和升起的炊烟,有趣地比拟为村庄醒来后“吧嗒吧嗒”抽了一袋烟,把冬天的村庄比作一位闭着“双眼皮的窗子”的贪睡少女,把宽阔的街道比作村庄“粗壮的脉络”,所有这些比拟都贴切地写出了与村庄特有的劳作、生活意象联系在一起的朴素的诗意,而站在这诗意的中央的,是在春天里“揽着大大小小的农事”走出门去的村庄的人们。诗歌的描述有如慢慢拉动着的语言镜头,我们眼里的村庄也逐渐由远而近,最后落在关于人的特写上,也突出了诗歌所意在表现的村庄生活气象和诗意。

——选自《中国儿童文学分级读本》初中卷二年级( 方卫平 选评 )


泛绿的村庄


绿意,绿意
拱破乡村梦境
张眼望时
四周首先绿了
最初睁开眼睛的
是爬满
枝稍的芽苞
那是一盏一盏
梦幻的灯呢
照在哪儿
哪儿绿色泛起
最初张开嘴巴的
是雀跃
枝头的鸟鸣
那是一滴一滴
饱满的节气呢
溅落下来
就是一片绿地
池塘,已经调开
初春的颜料
垂柳,轻轻抒洒
返青的胸臆
在雨点的
提示下,鹅鸭们,
也唱起,
暖暖的歌谣了
感悟一冬的村庄
终于敞开
紧闭的心扉
而冒失的燕子
匆匆赶来
一不小心,碰了
满鼻子的绿……
【赏析】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 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这“闹”和“弄”字即是诗句中生动传神之字,即为诗眼。这首小诗也因为诗眼而有了不一样的韵味,其诗眼即为“拱破乡村梦境”的“拱”字。“拱”的主语是“绿意”,对象是“乡村梦境”。 “绿意”是一种情状,“乡村梦境”意味着静谧和安宁,由此传达了生机勃发的滋味。这勃发,又不是喧闹的,而是安安静静的,却有着极强的力量,将春天带回人间。看诗人是如何写“绿意拱破乡村梦境”的。首先,是“芽苞”,那是星星点点、含苞待放的绿。诗人将它比作“梦幻的灯”,将绿色照亮。然后是“枝头的鸟鸣”,这“绿意”有些浓了,如水般滴落。然后是大片大片的绿,池塘、垂柳无不渲染着春的消息。这是一首充满了动感的小诗,自然也会以动的节律收尾。燕子匆匆赶来,一不小心,碰了满鼻子的绿,既俏皮又生动,令小诗清新动人。
——选自《大自然的歌》(高洪波 主编)


与春对视
把雨关在窗外
把夜关在窗外
而春天却顺着窗沿
挤进来了
挤进来了
站在那里,绿绿地看我
我知道,这是一种
久违的问候
平静地让我动情
真切地让我落泪
我就这么静静坐着
与春对视
冬,知趣地
躲到远处去了
等我起身
发现笔杆抽芽了
稿纸上
爬满绿色的文字


[赏析]诗人写春天从窗沿挤进来,站着,绿绿地看我,把春天拟人化了,新鲜而奇特。接着,作者写与春天对视:我就这么静静地站着/与春天对视/冬,知趣地/躲到远处去了// 作者与春天对视,令人拍案叫绝。但作者并没有只停留在对视上,而是笔锋一转,写春天带来的奇妙现象:等我起身/发现笔杆抽芽了/稿纸上/爬满绿色的文字// 笔杆抽芽和稿纸上爬满绿色的文字,这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这里,作者运用了超现实主义的手法,把春天写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达到难以言传的奇妙的效果。作者用了古人“反常合道”的创作手法,先“反常”,反常得甚至远离了生活的现实。但仔细一想,这种“反常”又是“合道”的,它是合乎生活逻辑的。“反常合道”使诗产生了一种“陌生化”的效果,使诗进入了一种新的境界。(王宜振)
———选自2007年12月8日《文艺报》:《想象是诗歌的翅膀》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摄影作者本人所有)


作者简介


张晓楠,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委员会委员,菏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
出版诗集《叶子是树的羽毛》《和田鼠一块回家》《麦茬:记忆的梳子》《雪花是冬天的偏旁》等8本。作品入选《新中国60年文学大系》《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六十年典藏》《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必修读本》《新人文读本》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中文及教育专业通用教材。荣获首届牡丹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齐鲁文学奖特别荣誉奖、中国电力文学奖、泰山文艺(文学创作奖)等。作品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

 

 


各方评价


张晓楠大睁着一双寻美的眼睛,注视着这个世界,对山川、树林、四季景色给予了充满童趣的描绘。他以心灵拥抱故乡、土地和亲人,用清纯的诗句构建了一个温暖和谐、无比丰润的世界。那些远去的生活记忆也因为童心的观照,闪耀着鲜丽的色彩和跳动的韵律。

——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评语
张晓楠的获奖诗集《叶子是树的羽毛》是一本充满乡土气息、韵味的好诗,全书浸透着浓浓的绿意。不少篇章想象奇妙,富有源于生活的诗情画意。写乡村失学儿童的那些篇章,更是让人砰然心动。
——束沛德
读张晓楠这些美丽的诗篇,我常常在这样思考:诗人面对一草一木、一花一叶,对于那些童年的故事和奇思妙想,都可随兴所之,自由抒发,诗人凭借的不仅仅是记忆,更多的还是对于孩子发自内心的关爱,凭借的是全身心活在那个年代。还有不可缺失的,就是童心对灵魂的呵护。
——金 波
《叶子是树的羽毛》用细腻而轻盈的笔触,营造了一个乡情、童心与爱心相交融的艺术世界,幻想奇特,意想超拔而新奇,是近几年出现的一部值得肯定的儿童诗歌佳作。
——王宜振
读张晓楠的儿童诗,我觉得他的创作和我所理解的儿童诗创作是一致的。它的儿童诗坚持了“儿童性”和“诗性”的结合,所以就显得大气,既适合儿童阅读,也适合成人阅读。
——谭旭东


童心对灵魂的呵护


更多的时候,读诗是一种潜心于宁静中的感情体验,在冥思默想中与大自然歆合,与思绪神驰,与情趣共愉,与语感谐美。读诗是在字里行间的一次寻胜探幽。
读儿童诗,除了上述的一些感情体验外,又引导我们进入了另一种佳境,即全身心地回归童年。回归不是让我们变小、变幼稚,而是重新认知人类童年的想象、纯真和智慧。
孩子从来不会自觉藐小。他们的心很大,他们幻想的世界很大,乘着想象的翅膀,可以自由飞翔。
儿童诗的诗美,在于儿童内心世界的完美。
张晓楠的这些儿童诗,凭借的是他的心灵自然而然地贴近孩子的心灵,把他的情感深深地融入孩子的情感,因而他能够轻捷娴熟地抵达童心的胜境。
在那个胜境里,动物和植物都是异样的:鱼儿/是长在棵子上的/像小青椒/像小红椒/等着我们去采/想跑也跑不掉//辣椒/是生在池塘里的/像小鯉鱼/像小鲫鱼/在秋天的水域/游来游去//(《梦中的动物和植物》)
诗人的想象力不受理念和知识的羁绊,它听凭童年梦想的调遣,把现实生活变成童话世界。
在诗人的性情中,便多了一些诗的气质、诗的意蕴。那是“一种血液/被置换的感觉/一种视线/被诱发的异样”(《驻足麦田的感觉》)于是,诗人便有了一种孩子们所特有的温婉性格和赡蔚才华,二者的结合,血管里流淌的是柔情和慈爱,目光里闪烁的是欣喜和期许。
一个为儿童写作的人,绝不会以施惠者自居,他永远是孩子的朋友,他悉心听命于自己的童心和天然的秉赋。在晓楠的这本诗集里,没有哪一首、哪一节、哪一行诗,是让孩子顺从诗人的教化,倒是诗人顺从了孩子的想象和心智:
真想/快乐成一阵小雨/悄悄漂到/你的住所去/你的书房去
让所有的梦儿/生动起来/蘑菇,不经意/冒满书架/鸟儿,从童话里/跑出来/淋雨……
让小椅子/生根/让小桌子/发芽/拔节的笔杆/在筒里/颤声不已
你坐在桌前/一夜之间/就成了白胡子的/童话老人了
(《快乐成一阵小雨》)
尽管我们在一年年长大,在一年年老去,但我相信一个儿童诗诗人,他永远会静静地凝视着远方的碧野和晴空,他永远会有澄澈而明朗的记忆。晓楠可以“快乐成一阵小雨” ,也可以“绽放花朵的笑容”,甚至于可以驰骋“铅笔的梦想”:溜出教室,“在山坡上/萌出嫩绿的芽/头顶,开着/漂亮的花儿”,或者是“跑到荷塘里去/为小鱼虾/撑起阴凉的伞/伞上,趴着/大眼睛青蛙”……
谁也想不到
一支铅笔
有多少梦想
像播进稿纸的文字
萌多少芽
开多少花
结多少童话
读张晓楠这些美丽的诗篇,我常常在这样思考:诗人面对一草一木、一花一叶,对于那些童年的故事和奇思妙想,都可随兴所之,自由抒发,诗人凭借的不仅仅是记忆,更多的还是对于孩子发自内心的关爱,凭借的是全身心活在那个年代。
还有不可缺失的,就是童心对灵魂的呵护。
——原载《文艺报》(2009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