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作品展示

土家山寨的阳光收益•电力扶贫故事之六

发布时间:2020-07-13

  夏天的绿,在天地之间兀自葱茏。在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山水之间,56座光伏发电站如瓦蓝色的瀑布群挂在山坡。它们是2016年、2017年两年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为帮扶当地脱贫而建成的。

  满山羊群,绿色大棚蔬菜,“慧农帮”电商实体店,中小学的操场、阅览室和电教室……这都给曾经的荒山野岭和贫瘠的土地带来了生机,给贫困人口带来了希望。借助电网银色的翅膀,阳光沿着输电线路一路高歌飞扬,飞向土家山寨,讲述着那些脱贫致富的暖心故事。

  土地坡村的太阳

  太阳下,北纬30度,一群白鹭扑扇着洁白的翅膀越过土家山寨的光伏扶贫电站,在波光粼粼的清江上空比翼齐飞。

  土家族谚语有“有吃饱饱胀,无吃晒太阳。”土家儿女爱太阳。国家电网公司在古朴的土家山寨种下满山坡的阳光种子,也种下了温暖和希望。

  54个贫困村,56个太阳,56座光伏扶贫电站,山间一片瓦蓝,山顶一片蓝天。

  这56个太阳与一位叫刘敬华的人有紧密关联。刘敬华来头不小,他是国家电网公司总部员工,由中央组织部选派到长阳龙舟坪镇土地坡村驻村当“第一书记”,负责推进“精准扶贫、整村脱贫”。2015年7月,阳光最热烈的日子,刘敬华驻进了土地坡村。

  人多地少,居住分散,土地坡村缺水、电弱、路窄、桥少。刘敬华向70岁的老支书刘泽科请教农村群众工作经验,还请党员干部和自己一起向村民讲解他的全村精准脱贫设想:“一桥一路一中心,两翼齐飞早脱贫”,土地坡村要起飞,得有两个翅膀,一个是发展特色农业,一个是发展土家族风情生态旅游业。

  刘敬华的想法在土地坡村一件件实现了。桥通了,路修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起来了。至于电,那更是这位电网公司派来的第一书记的看家本领。在长阳县供电公司的帮助下,土地坡村成了动力电进村入户“井井通”示范村,村民用上了“无卡口”的放心电。

  刘敬华在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会议和全国首期第一书记示范培训班上做典型交流发言后,他又有了进一步的思考:长阳县是老、少、边、穷、库为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脱贫必须深挖原因,让阳光滋润一方人。

  土地坡村一缺资金、二缺技术、三缺劳力、四无资源,要脱贫谈何容易?

  太阳晒得地上发烫,阳光炙热,眼前除了山还是山,刘敬华一筹莫展。一天晚上,他辗转难眠,倚窗而思。土地坡村到县城的主干道没有一盏路灯,路的一边是大山,一边是溪水。这条路弯道多,很多地方都是急弯,村民晚上出行很不安全。要是有路灯,让白天火辣明亮的太阳留在晚上多好啊!他灵光一闪,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在土地坡村建光伏电站。

  这个想法像一团巨大的火球在他胸中燃烧,越烧越旺。当时,国家对光伏发电产业有补贴政策。刘敬华到附近市县已建成的光伏电站去调研,了解情况。他的设想得到了公司的高度重视。中国电科院、国网能源院等多个科研单位派专家来土地坡村考察、勘测,从地质结构、土地性质、光照条件、上网方式、电网消纳能力等方面,论证光伏项目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经济指标,反复比较各种方案的优劣,提出最优建设方案。

  2016年,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发挥资源、技术、管理、服务优势,开始实施“国网阳光扶贫行动”项目,计划于当年12月5日前在龙舟坪镇土地坡村的城墙堰和渔峡口镇西坪村的大山建成两座6兆瓦光伏扶贫电站。

  这天大的好事到了土地坡村,可召开村民大会的时候村民却顾虑颇多,迟迟不肯点头答应。为什么?地里有祖坟,不许施工;本来地就少,再建光伏,以后吃什么;祖祖辈辈都种地,土地是命根子,建光伏干啥。

  刘敬华当起了光伏宣传员。他逐家逐户上门解释国家的光伏政策。最终,他赢得村民全力支持,也得到了长阳县供电公司的大力支持。长阳县供电公司抽调3人专门负责协助他的工作。定坐标、量尺寸、划边界……为了确定每户土地纳入光伏建设的范围,他带领测量人员一块地一块地测量,上上下下,沟沟坎坎,来来回回,衣襟汗湿了,脚走肿了,鞋底也磨破了。

  土家人清早出门爬坡干活,都会扯起嗓子喊:哟……大山的子孙哟,爱太阳喽,太阳那个爱着哟!山里的人哟……高亢嘹亮的山歌扯开了晨曦下的清江晨雾,唤醒了昨夜沉睡的太阳。

  酷暑寒冬建电站

  骄阳似火,土地坡村的沿头溪流域白鹭戏水,草木葳蕤,一幅青山碧水的长卷绵延于六月的天地之间。2016年6月28日,土地坡村城墙堰,大型推土机在半山腰忙开了。

  建设工地上热浪滚滚,蚊虫扑飞,工程机械车紧张作业,挖掘机、推土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重型卡车来回穿梭。在蜿蜒崎岖的盘山公路上,光伏电站的建设材料来了一车又一车,工地上的施工人员来了一拨又一拨,蓝色的光伏板在山坡上铺设了一片又一片……

  终于,9月29日这一天,长阳土地坡城墙堰的6兆瓦光伏扶贫电站建成了,并网发电!电网的专家给村民算了一笔账:电站预计首年发电量544万千瓦时,25年总发电量1.2亿千瓦时。所发电量接入长阳电网,电源出力可以在长阳电网内完全消纳。

  土地坡光伏扶贫电站作为示范点先行建设。按照国家定点扶贫工作统一安排,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把“国网阳光扶贫行动”项目纳入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统一管理。长阳县供电公司配合光伏电站项目完成配套电网建设。

  土地坡村支书曹梅芳特别喜欢去看那些蓝色的板板,她看到的是希望:“光伏项目并网发电,会给我们土地坡村66个贫困户带来收益,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从盛夏到金秋,再到寒冬,光伏的建设从未停歇。

  冬季,寒风卷地白草折,长阳高寒地带大雪纷飞。渔峡口镇,冰未消,雪未融,西坪村大山6兆瓦光伏扶贫电站建设工地却沸腾了!荒野的乱岩岗上,几台重型挖机伸着巨臂挖、举、卸……开荒地、运石、筑基、清排水沟底,数百人争分夺秒抢工期,凿的凿、搬的搬、抬的抬、扛的扛。有的人在冰水齐膝的深沟里挖泥砌石,有的推着小车健步如飞。偶尔,人们会跑进简易板房,伸手烤烤火,喝上一口热水,再接着干。高山大雪,也覆盖不了建设者们创造的奇迹。仅50天,2016年12月15日,西坪村大山6兆瓦的光伏扶贫电站并网发电了。

  在旁人看来,这只是眨眼的“工夫”。而这“工夫”是每个参建者从每天的光阴中抢下来的。刘振华,就是这两个工地上从酷暑忙到寒冬的身影之一。

  53岁的刘振华之前是长阳县供电公司的一名营销人员,也是同事们心中的“好人刘”。自从到光伏业主项目部工作,他就每天往返于工地和光伏业主项目部之间。光伏知识和管理他都不懂,那就现学。最让他头痛的是天气,要么特别热,要么特别冷。他有严重的鼻炎、高血压,冷热都会让他非常难受。

  在建设城墙堰光伏电站的时候,施工单位缺乏山区施工经验,电气整改任务落到了长阳县供电公司。长阳供电公司负责人在动员会上立下3天完工的军令状。刘振华主动带头,带动大家完成任务。才是初秋,他就穿着棉袄和穿着衬衣的年轻人一起起早摸黑、轮番上阵干通宵。72小时后,电气安装逐项验收,一次性通过。他的鼻炎又发作了,血压高到180,从每天吃一次降压药到每天吃两次。爱人心疼得不行,刘振华说:“光伏业主项目部三个人,最大的60多岁,最小的30岁,我是中坚力量,得多担当!”

  在光伏扶贫电站选址和征地时,为签办各种手续,刘振华几乎每天都要坐六个小时的车往返于位于镇子最西端的大山和最东端的光伏业主项目部。后来,为了便于工作,他干脆带了几件换洗衣裳,大冬天住进了工地的简易板房。同事给他改了个“光伏牛”的雅号。

  洁白的雪花亲吻着不再荒芜的大山。人心聚拢,就像一轮太阳,把那些不协调悄无声息地融化了。过去,这里是一片贫瘠的砂石地,水土保持难,粮食作物生长难,交通出行难,村民脱贫致富更难。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光伏扶贫电站并网当天,土地坡村贫困户刘士桂笑得合不拢嘴:“儿子在北京打工,今年光伏电站建起来了,家里收入要增加了,他要带媳妇回家过年。”

  太阳下,土地坡村生出了一片浩蓝的希望。

  春风又绿清江岸

  2017年春天,春风再次吹到了清江两岸。国家电网公司决定再次投入资金,给长阳5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每个村捐建一座村级光伏扶贫电站。之前建设时,施工的最大难度来自交通不便。村里的路,弯弯曲曲,坡陡弯急,施工机械和大型设备运输车辆没法开进现场。拓宽改造现有道路涉及占用部分村民土地,协调工作量很大。

  说起协调工作,长阳县供电公司光伏协调专责吕学银有一肚子的话说不完。61岁的吕学银,早在2014年就因病住院休息了近半年,并于2015年正式退休。2016年,因为要建光伏扶贫电站得提前协调征地,一声召唤,他又回到了单位。考虑到他的工作经历和退伍军人身份,单位安排他负责协调工作。干了几个月,吕学银说:“搞光伏工作,不是走亲戚,不是谁都欢迎你的!”

  2017年3月20日,吕学银起了个大早,沿着清江河岸穿过白雾缭绕的天柱山,直赴鸭子口乡。他揣着一个天大的喜讯奔走在蜿蜒盘踞在巴山夷水鸭桃线的公路上,心情好极了!

  9点整,他一个箭步,就笑眯眯地踏进了乡政府。三天前就约好了,他对此行信心满满。他四处张望。咦!怎么没有看见乡领导?打电话一问,领导正商议大事,让等半小时。正好坐车累了,休息一下,他心里很是停当。半个小时过去了,没有人出来,再打电话,说要等到10点。半个小时又过去了,又打电话,说等到11点。半个小时又过去了,第四次打电话,说要等到11点30分。转眼到了吃午饭时间,乡领导终于结束会议,一脸客气地说:“走!一起吃午饭。”

  性格温和的吕学银再也不能忍了,他说:“扶贫是大事,是国家的大事,国家电网公司帮我们长阳,是我们供电公司的头等大事,我们人手有限,时间有限,我耽误不起,不吃饭!”

  他一秒钟也不敢再耽误,立即赶往下一个乡镇——资丘镇。还没进镇政府的门,他就远远地看见资丘镇的领导和7个贫困村的村支书在等他。他的眼又眯成了一条缝,重拾喜悦。资丘镇镇政府领导表态:“我们保证配合,组织协调,感谢国家电网公司的帮扶。”办理村土地流转手续,签订征用地合同,签订责任状,一切进展顺利。他心里乐开了花,高兴之余还得完成没有办完的任务,他又折回鸭子口乡。

  就在吕学银奔波于武汉、宜昌和长阳的54个贫困村之间的时候,时间不知不觉到了5月。2017年5月26日,全国光伏扶贫现场观摩会在宜昌举行,为的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光伏扶贫的部署要求,分析形势,交流经验。与会代表到长阳多宝寺村、合子坳村现场参观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向全国推广国家电网光伏扶贫模式。6月14日,长阳县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全部并网发电,实现5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9月14日,国家电网公司在宜昌完成了向湖北省捐赠投资4.37亿元建设的236座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资产移交签约仪式,为央企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金秋十月,雨过初晴,三百里清江美如画。位于清江库区的磨市镇北部多宝寺村的光伏扶贫电站旁的瓜蒌种植基地里,一个个墨绿色、金黄色的瓜蒌吊满了棚架。晶莹的雨珠顺着瓜蒌颗颗滑下,衬得瓜蒌愈加色泽鲜亮。

  瓜架下不时传来一阵阵爽朗的笑声。多宝寺村村支书覃启艳正带领种植户杨科喜和几个贫困户采摘瓜蒌。长阳民福瓜蒌专业合作社的老板杨军明的农用货车稳稳地停在种植基地的机耕路上,路边堆满了种植户们装满瓜蒌的筐子。秋风掀开瓜蒌叶,匍匐在地的瓜蒌露出了半张脸,像极了村民刘祖安那张消瘦的脸。杨军明对刘祖安说:“祖安哥,我过几天把瓜蒌筐子放在你的瓜蒌地里给你摆好,你只需要摘了瓜蒌放里面,我用三轮车来拖,全给你收了。”刘祖安噙着泪说:“谢谢你,我老伴又去住院了,我勉强能每天给她送一次饭。”杨军明问:“你明年还可以再多种几亩吗?保证收入可以达到2万元,把治病欠下的债还一部分,孩子学费也不愁了!”

  杨军明看见覃启艳,忙告诉他自己刚刚查到村里支持合作社扩大建设的10万元资金已经到位了。“这是电站发电的第一笔收益,大部分先划给合作社,把瓜蒌产业搞起来了,全村脱贫致富就有大指望了!”覃启艳说。

  多宝寺村共830户,有贫困户334户,贫困人口1058人。村民以种植玉米、土豆为主要经济来源,村集体无集体经济实体。贫困户贫困原因主要是缺技术、因病、因残、因学、缺劳力户等。自2012年以来,这个村先后享受到国家电网公司定点扶贫项目:产业扶贫发展柑橘种植业和“清泉”工程解决饮水问题。自从村里有了光伏扶贫电站,每年收益大约19万元左右,有了这笔钱支撑,就可以帮扶贫困户发展瓜蒌种植产业。村里与致富领头人杨军明合作,成立了长阳民福瓜蒌专业合作社。村里出资建厂房,加上20亩荒地和部分贫困户流转的土地,合作社提供种植、培训、收购、外销一条龙服务,带领村里30多个贫困户脱贫。

  覃启艳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宣布: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将拿出5万元保养和维护村级基础设施;4万元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囗实现就业,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1.5万元帮扶贫困学生,奖励考取重点大学的学生;2万元帮扶因病因灾生活困难的人;余下的收益资金扶持贫困户的瓜篓产业发展、养殖业发展及技术培训。

  话毕,台下掌声响成一片!

  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的收益,完全解决了这些村集体经济匮乏和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到2020年5月底,56座光伏扶贫电站实现总收益6022.55万元:为长阳4.5万贫困人口提供养老保险,共585万元;为村集体设施建设提供资金2229.9万元;提供公益性岗位1763个、发放工资793.07万元;用于教育扶持、救急难资金531.86万元。而这些都是依托光伏扶贫电站长达20年到25年的阳光收益。

  2020年4月26日,经湖北省政府批准,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退出贫困之列。

  资丘镇泉水湾村党支部书记向前进特别感慨,他说国家电网公司捐赠的光伏扶贫电站是村集体收入最大的来源,他们特别珍惜和爱护,也特别感谢国家电网公司。泉水湾村还准备再自筹资金新建一座光伏电站,为的是更好地发展村集体经济,让村民脱贫后走上致富奔小康的路。

  一大群白鹭飞过蓝色耀眼的光伏电站,最后停落在清江河边的枝头上,它们不停地扇动着翅膀,欢腾跳脱,它们像是在述说国家电网公司持续25年的扶贫帮扶故事,又像是在唱着一首脱贫攻坚的乐歌:跟着太阳向前走,春风化雨,大地披锦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