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作品展示

如诗如画中益乡•电力扶贫故事之十三

发布时间:2020-08-31

 

 

  追随武陵山脉起伏的脚步

  寻找莼菜、黄精和蜂桶

  灯盏与星河辉映

  电力铁塔矗立山间

  乘银线直下飞流

  学校、作坊,晚归的农户

  以光的名义让长夜盛开

——题记

 

  山间的两棵千年银杏树绿意正浓。

  7月的中益乡,横卧在满眼苍翠的山坳里。你若是在山脚信步,会见到一大片低矮茂盛的黄精,抬头便能看到圆木垒起的吊脚楼,三三两两抱在一起。那是一幅静谧祥和的乡村田园图画。夜幕降临,若你站在山顶俯瞰,透过挤满莼菜的梯田,会看到密密匝匝的灯火璀璨斑斓。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政府坐落在处于群山腹地的中坝场。中益乡大大小小的村落,则点缀在山间。

  中益乡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结对帮扶的17个深度贫困乡之一。这里人均耕地只有一亩多,且都零零碎碎地分布在山坡上。中益乡7个村,过去几乎都是集体经济“空壳村”、没产业的“空白村”、老人妇女儿童“留守村”。“出山没得路,点灯没得亮,吃水要靠天,勉强能糊口。”而如今,中益乡的老人们说,他们过上了连做梦都不敢想的日子。

  201812月,中益乡7个村全部脱贫出列。

看着这块日夜奋斗的土地如今生机盎然,石柱县供电公司沙子供电所所长曾永洪的心中像是吃了蜜糖一样甜。2018年春天,他初到中益乡,正是这里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爬坡过坎,滚石上山。各项扶贫政策和产业正在中益乡落地,可电力供应还不能充分满足需求。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曾永洪紧急受命,出任沙子供电所所长一职。

 

大湾乡村民宿—在乡政府立军令状—电力扶贫工作站

 

  7月,中益乡,坪坝村。

  车,依山而行,奔驰在平整宽阔的水泥公路上,又在一座拱桥处迂回。许是连日暴雨的缘故,河心的几座小岛仅剩树梢探出头来。河畔是古朴的吊脚楼,青瓦红墙,鳞次栉比。风在镂空的长廊处嬉闹。赏心神游之际,“大湾乡村民宿”几个字赫然呈现在眼前。驻足门前,仔细看,这些民宿和其他地方的民宿似乎有些不同,但又一下说不出哪里不同。再仔细看,原来,这里看不到一根电线杆的影子。

  望着水边崭新的吊脚楼,坪坝村村委会主任邓明贵喜滋滋地说:“这解决了游客拍照时抱怨电线的问题,可是让曾所长忙活了好一阵子。”大湾乡村民宿是坪坝村的明星扶贫工程,采用征房分红形式,每年每户村民可以有近8000元的收入。除此之外,民宿管理部门还为贫困户免费培训上岗,让他们负责民宿的环境维护工作,每年每人可固定获得近2万元的工资报酬。坪坝村脱贫走的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子。村里将43户村民的危房集中改造成民宿,可以直接接待各地游客。这让村里的8户贫困户成功脱贫。为了满足经营需求,曾永洪先后四次修改坪坝村的供电线路施工方案。大到每一条线路的走向,小到每一块户表的位置,任何一个细节他都不放过。

  “这是坪坝村吸引游客的形象工程,我们有责任让具有民族风情的吊脚楼妥妥地安放在青山绿水间。”曾永洪说。增设箱式变压器,在山脚开辟电力通道,穿管入户……这样,不仅供电安全可靠,也让乡村民宿更加美观。

  费尽心思地扮靓民宿是曾永洪心里认准要做的事,也是沙子供电所22名员工的共同目标。20184月,沙子供电所接到紧急任务:中益乡3000余户危房重建,急需在三个月内通电。而此时,沙子供电所所长空缺,谁来接下重担?曾永洪站了出来。

  沙子供电所负责保障包括中益乡、沙子镇在内共三乡两镇511平方公里的居民生产生活用电。前些年,接到电力故障报修,工程车到不了,供电所员工就扛着工具步行,常常一个来回就是一天。现在,村村都修通了水泥路,远的地方单程也只需一个多小时。

  中益乡逐步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以来,不仅是交通,中益乡各个村的村容、水利、电网等都发生了变化。在主网架日益坚强的基础上,曾永洪认为,供电服务更应该靠前一步,更应该为当地脱贫助力一把。

  戴着呼吸机,曾永洪上任了。

  他先立军令状,向乡政府保证如期完成任务。3000余户危房重建,关系着3000余个家庭的生活,而这3000余户几乎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兑现承诺,得有足够的先决条件和过硬的本事,不然承诺就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脱贫攻坚,电力先行”8个字像钉子一样牢牢钉在了曾永洪心头。严格把控每一个安全风险点,打洞立杆,装表接线……三个月,九十天,他带着队伍,走遍了中益乡的角角落落。

  建峰村在一片平坦的山脚下,两排青瓦黄墙、造型独特的多层仿古建筑点缀在山林间,周围环绕着层云薄雾。建峰村党支部书记冉启飞介绍,这片房舍是建峰村新建的村民集中安置点,一共13栋,可容纳30户异地搬迁移民和占地拆迁村民。在安置点一角,一条崭新的供电线路已架设完毕。居民入住前,电表就安装到户。沙子供电所还为安置点新装了一台200千伏安变压器,户均容量超过6千瓦,完全能满足入住居民生活和发展的用电需求。

  距建峰村5公里,有全兴村居民集中安置点,11栋房屋顺着公路排列。这些漂亮的农家小楼也将成为武陵山区新的旅游点。沙子供电所的10余名员工完成了预埋线管、敷设电缆、安装表前线等工作。这样的“三线下地”工程,在中益乡的各个村都开展了。

  这些年,中益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区位优势,利用山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突出发展以中蜂、莼菜、黄精、民宿等为重点的支柱产业。供电企业同时加快贫困地区电网改造升级,为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产业帮扶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承诺的时间内,沙子供电所硬是完成了3000余户新房的通电任务。乡政府给供电公司发来了感谢信,感谢信又转到了沙子供电所。曾永洪对大家说:“我们只是做了分内的事。感谢信是鼓励,也是鞭策,我们还要干得更好。”

  在中益乡设立电力扶贫工作站,是曾永洪担任沙子供电所所长后作出的第一个建设性决定。在紧锣密鼓地给村民新房通电的过程中,曾永洪发现,村民要是咨询用电、交纳电费、报修故障等,都要跑到十几公里外的沙子镇去。山里通行不便,村民一来一回得花费半天时间。设置电力扶贫工作站,就相当于建了一个村民和供电所的联系点,可以随时保持信息畅通,还能实现中益乡几个村资源共享。不仅如此,扶贫工作站里还设立了便捷业务办理区,扩展用电申请办理、接待贫困户等五项业务。

  目前,这个工作站已累计接待客户2200余人,受理新装、报修、搬迁等业务合计1632件。

“扶贫工程的本质就是便民服务工程,供电公司精准出击,干得确实巴适。”中益乡副乡长周卫这样评价。

 

扶贫车间和莼菜种植—甜蜜的事业—艰苦的电网改造

 

  在中益乡龙河村扶贫车间,10余名戴着口罩的女工坐在工作台前,有的用电烙铁焊接耳机线,有的将耳机线头浸入240摄氏度的锡水里烫锡,

  有的在安装耳机开关。在中部切线工作台前,55岁的乔地菊正低头熟练地操作。只见她将一根根耳机线在电烙铁上转一圈,再间隔4厘米转一圈,然后娴熟地剥掉绝缘层……每天上班八九个小时,一个月有1800元左右的收入,乔地菊对在家门口的这份工作十分满意。自20183月龙河村的扶贫车间投产以来,她就一直在这里工作。这份工作让她既能有收入,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陪着上学的孩子。

  车间主管张春菊是车间的“元老”级人物和技术骨干。正在安装耳机开关的她,会不时抬头提醒刚入职的同事注意安全,防止烫伤。张春菊对扶贫车间的硬件设施十分满意,尤其是电力供应。她说:“车间生产离不开电,现在电力很足,生产比较正常。”今年,车间主要代加工耳机线,预计务工人员将达到50人。

  龙河村地处海拔1400多米的高山区域,全村768户,有贫困户53户。村子的贫困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20184月,受当地政府委托,石柱县供电公司派员工李成到龙河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一来到龙河村,李成就和曾永洪取得了联系。

  30多岁的李成,有想法,思维活络。在石柱县供电公司的支持下,他带领全村人硬是将挂在山边的公路扩建了9公里,硬化了出村的3.5公里土路,还给村里新建了24口饮水池,铺设了8000余米的管网,将自来水送到了分散居住在大山之间的村民家。

  大山里,几片歪歪斜斜的泥巴墙支撑着黑褐色的木板,龙河村有97户家庭住着C级和D级危房。李成和村委会主任挨家挨户地走访,将贫困户的房子一一登记在册。当年年底,53户贫困户住上了新房子。

  在危房改造的同时,曾永洪早就根据龙河村的实际,提前为这个村争取到了电网改造升级项目。每次路过龙河村,曾永洪都要到李成的住处看看。一张单人床,一张办公桌,李成就住在简陋的村委会办公室里。

  20187月的一天,曾永洪为李成带来了好消息:龙河村最偏远的村民组人家的低电压问题解决了。全村变压器由8台增至12台,龙河村户均配变容量提升至2千伏安。“龙河村人至少10年内不缺电。”曾永洪拍着胸脯,自豪地说。“那我得替龙河村感谢你,乡亲们以后还要种脆红李、种中药材,都离不开电啊。”李成是打心眼里佩服这个有能力、有热情的同事。同在供电企业工作,他们有了惺惺相惜的情谊。

  2018年年底,龙河村脱贫出列。但是为了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李成继续驻村。

  也是看准了中益乡海拔高、气候适宜的自然条件,石柱县黄水镇人米俊华决定到龙河村投资。2018年年底,重庆米掌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中益乡建成,主要发展莼菜种植产业,然后将莼菜分级和加工。加工车间的生产用电全是李成和曾永洪给办的。让米俊华特别放心的是,有时候他们深夜遇到用电问题,一个电话,供电所的人就来了。从2018年的235亩莼菜发展到现在的500亩,米俊华的莼菜生产产量增加了一倍多,年产值翻了一番,2020年预计可达到600余万元。除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米俊华还把莼菜转运至杭州,出口到日本。米俊华也兑现了当初对李成的承诺——通过土地流转、村内分红、务工等形式,他的公司惠及龙河村90余户村民,并帮助7户贫困户脱了贫。

  电力扶贫,不仅扶助了莼菜种植产业,还支持着“甜蜜产业”。

  山川秀美、绿树成荫、森林覆盖率高、远离工业污染,中益乡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宜中华蜜蜂繁衍生息。而且,当地居民养殖蜜蜂历史悠久。

  重庆六边形蜂业有限公司是中益乡扶贫支柱产业企业之一。他们引进现代化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不断扩大产能,积极开发新品种,在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完善的电力保障,给了我们足够的信心。我们现在每年生产30万斤蜂蜜,带动114户农户致富,户均营收超过2万元。”说起他的“甜蜜产业”,蜂业公司总经理宋进自信满满。

  充足的电力供应,来自沙子供电所员工在电网改造升级中付出的艰苦劳动。201912月,在中益乡全兴村尖山坪,一群供电员工顶着寒风在崎岖狭窄的山路上艰难行走。一根电杆从山脚抬到山顶,需要8个人花费5个多小时。曾永洪戴着呼吸机提着热水壶走在前面。天冷,结冰,绳索容易打滑,上不了杆,曾永洪就浇上热水,待冰融化了,再继续往杆上爬。曾永洪带着供电所的兄弟们走完了中益乡电网改造升级的“最后一公里”,只有10余户居民的尖山坪用上了可靠电。

  两年辛苦不寻常。在华溪村屋基坪台区,曾永洪和同事沿着华溪村先锋组崎岖不平的山路,经李松坪步行约2小时后,来到了屋基坪的7户老式木屋前。这里家家户户的房屋周围都挂着锥形的木蜂桶。成群结队的蜜蜂,同山里人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出晚归,辛勤劳作。2018年盛夏,村民谭地银兴奋得一夜没合眼。他没想到,祖祖辈辈生活的偏僻山区也能赶上电网改造升级。在那之前,受交通制约,水泥电杆无法运到山上,屋基坪一直用木电杆、木横担支撑供电线路。每逢夏季雷雨大风,整条线路摇摇欲坠。屋基坪的人本以为会在山里一直守着清贫的日子,没想到,电稳定了以后什么都顺了。谭地银家里养了6头牛和一头猪,还有20只蜂桶,不到一年他就脱贫了。

  短短两年多时间,中益乡的7个村35个村民小组全部完成电网改造升级。从周家坝变电站到中益乡,在原有的10千伏周中一线的基础上,供电公司又新增了10千伏周中二线。两条线在中益乡场镇附近胜利“会师”,形成电网“手拉手”格局。在这个过程中,中益乡新装、增容变压器28台,增加供电容量4800千伏安。改造升级后的中益乡电网,彻底解决了低电压和三相不平衡的问题,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如今,大山深处的中益乡,溪水潺潺,鸟语花香。

  成片的黄精,绕着房前屋后连绵生长;莼菜基地,辉映高山流水梯田成趣;吊脚楼民宿,带动乡村旅游宾朋满座;蜂蜜加工,让养蜂农户点“花”成金。

  电,点亮了中益乡的山间民居;电,激活了中益乡的扶贫产业。如今,中益乡正着力打造“观赏作物+乡村旅游+特色支柱”产业链,按照“一村一园”思路,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华溪村的两棵古银杏树下,一座书院正在筹建。书院里,中益乡人将挥毫落墨,把中益乡的贫困写进历史,把电力人脱贫攻坚的故事告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