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坚守
赛力别克(左)和同事走在积雪没腰的巡线路上。努尔别克·努尔曼 摄

夏日的铁热克提乡山间。 努尔别克·努尔曼 摄
风吹过铁热克提乡,倔强的杨树傲然挺立。铁热克提,哈萨克语意为“杨树”。
位于新疆阿尔泰山脉以南、哈巴河上游东岸山区的铁热克提乡,夏短冬长,几乎没有春秋两季。每年5月雪一化,跟着夏天就到了,10月一下雪紧挨着冬天就来了。提起铁热克提乡,哈巴河县的人自然就想到冷。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天,在铁热克提乡你也要备一件冬衣,不仅是因为这里昼夜温差大,还因为这里天气多变。有时,一天中你能体验到四季冷暖。
一
皮卡车颠簸着,行驶在通往铁热克提乡阿克布拉克村的路上。天空忽然阴沉。车刚从铁热克提乡供电所开出来的时候,天气晴朗,阳光和煦,也就大约一刻钟,天就变了。
赛力别克·哈楞别克坐在车的副驾驶座位上,望着窗外,眼里满是忧虑。风从远处的树梢上涌来,像涨潮的海浪。“风啊,轻点刮吧,不要让线路出现故障。”赛力别克心里轻轻呼唤。他每个月要把整个铁热克提乡的供电线路巡检一遍。
铁热克提乡的景区红火起来是近几年的事。山里的景色很美:夏天草如茵花似锦,牛羊悠闲;冬天粉雪墨松,原始木屋点缀在天地间……游客说这里是“人间净土,天然氧吧”。然而,在这样的美景中巡线、抢修,很多时候困难重重。
赛力别克清楚地记得,2006年的一天,他一个人去离铁热克提乡供电所20余公里的阿克布拉克村抢修。抢修完,他骑马回来。越过茂易特河,马儿走上一条山间小径,已是下午6点钟。那是一条约30厘米宽的供马行走的小径,离山坳底部有20多米高,弯弯曲曲伸向远方。
突然,山上的雪向赛力别克头顶扑来,把他连同马一起推下去。待反应过来,他才惊恐地发现自己跌进坳底,腹部以下被埋在雪里。不远处,那匹叫“吉瓦斯”的马,身体被雪埋了,只露出个头。
雪崩滑落下的雪,又硬又实,紧紧地箍着赛力别克,让他动弹不得。刚开始,他不知所措,后来冷静下来,知道遭遇攸关性命的危险,摸出手机一看已是晚上8点钟,但发现手机没有信号。
空旷的山坳里一个人都没有。赛力别克静静等待,渴盼此时有人路过。雪的冰冷穿透衣裳,慢慢渗进他的身体。
日光渐渐退去,一轮圆月升起,悬在山坳上空。赛力别克听见狼嚎,感觉狼离他很近。
他哭了,怕冻死,怕被狼吃了,想自己死了老婆孩子怎么办?
哭过之后,赛力别克重新振作,摸索着把马鞍一点点拖拽到跟前,然后解下系在马鞍上的脚扣。他用脚扣将身边的雪一点点挖开。雪硬实的地方,他就用脚扣活动钩去挖;雪松散的地方,他用脚扣的踏盘铲……
第二日凌晨3点多,赛力别克才和马一起脱困。等他回到供电所,已是凌晨5点钟左右。这一次,他与死神擦肩而过。
二
赛力别克已经在山里工作了21年,近8000天。
他是铁热克提乡供电所第一名员工。
2003年,一辆货车拉着电表、脚扣、导线等工器具,还有赛力别克,从哈巴河县城出发,停在了铁热克提乡。
说是供电所,实际没有固定办公场所,也只有他一名员工。
那一年,赛力别克30岁。
铁热克提乡是哈巴河县最后通上大网电的乡。交通不便,通信不便,铁热克提乡常常与外界隔绝。尤其是冬天,大雪封山,山里的人出不去,山外的人进不来。
但是,通大网电后,山里460多户牧民需要用上稳定的电,穿越大山的供电线路需要检修维护。谁去?让谁去?谁会去?所有人都明白,一旦选择进了大山,就意味着要牺牲自己的小家。
“让我去吧,我是共产党员,而且有语言优势。”赛力别克主动请缨。可到了铁热克提乡后他才发现,现实比他想象中的还困难。全乡没有一条柏油路,人出行靠骑马,或是坐马拉的爬犁车。大雪封山,蔬菜都是“奢侈品”……没有办公房,没有出行工具,没有吃住的地方,赛力别克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寄住在老乡家里。收回来的电费,他用塑料袋装着埋进土坑——这是他的天然保险柜。
2004年,供电所租了牧民的一间小木屋办公,赛力别克才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落脚地。其实,生活上的困难他能克服。摆在他面前的头等大事是牧民安全用电问题。
刚用上电的牧民,对电的安全知识懂得不多。保险丝烧断了怎么办?灯泡坏了怎么换?灯绳断了怎么接?……解决这些问题不在供电所员工工作范围内,但是,只要牧民有需求,不管事大事小、路远路近,赛力别克有求必应。
与铁热克提乡一山之隔的加依勒玛乡奎屯岭村,是个牧业村。冬天,牧民转场去了冬牧场,村里只有3户人留守。努尔兰别克·俄肯家是其中一家。
那天,努尔兰别克的孩子正在家上网课,家里突然断电。努尔兰别克给赛力别克打了电话。赛力别克开车从供电所出发。车走到半路,雪太深走不了,他只好原路返回,然后绕道哈巴河县城,再经齐巴尔乡塔勒德村进山,最后到了奎屯岭村。这一绕,路程就多了70多公里。
这条路不仅远,还危险。到村子的“之”字形山路两侧都是30多厘米深的积雪,车子常打滑。路的一边有栏杆,栏杆外就是悬崖峭壁。
实际上,努尔兰别克家断电仅仅是因为保险丝烧断了。赛力别克换完保险丝,又给他家加装了漏电保护器。做完这些,他用了不过10分钟。
值得吗?值得。
农历春节快到了,他要保证每户村民都用上电,因为“人民电业为人民”不是一句空话。
赛力别克的努力,让大山里的牧民看见一道闪耀的光。
三
加热克,哈萨克语是“光明”的意思。牧民叶尔托列·萨特别克家有一头叫“加热克”的牛。
2006年3月一个傍晚,叶尔托列家的白花母牛难产。
天越来越黑,牛圈里黑得啥也看不清。怎么办?牲畜是牧民的命根子。情急之下,叶尔托列给赛力别克打去求助电话。赛力别克想也没想,带着电线、灯泡,骑马赶到他家。接电,合闸,牛圈里亮了。为了帮助母牛顺利生产,赛力别克和几个人合力将母牛腹中小牛的头转过来。小牛顺利出生,在场的人直呼“加热克”。小牛也有了名字——“加热克”。
除了与电相关的事,牧民有其他困难,赛力别克也会尽其所能帮忙。
阿克布拉克村村民恰迪提眼睛做手术后,看东西模糊,干不了重活。7年前,他的儿子因车祸去世,儿媳不久后离开,妻子后来也去世了。他靠低保维持生活。有时候遇到买米、买面、买降压药等小事,亲戚邻居没空帮不上时,恰迪提就给赛力别克打电话。恰迪提说:“他不但不嫌弃我,还帮我,随叫随到,就像我的亲兄弟。”
2007年,铁热克提乡供电所增加了人手,赛力别克不再是“单兵作战”。然而,来这里的同事总是不长时间就走了。同事换了一茬又一茬,唯有他还在。
2008年,供电所建了两层小楼,员工吃、住、行及办公条件得到改善。终于,有人愿意留下来干一段时间。如今,算上赛力别克,所里已有4名员工了。
今年6月16日,古尔邦节前一天,为了保证牧民正常用电,所里按照惯例要巡检供区内的线路。吃过早饭,赛力别克跟同事加那提正准备工器具,妻子古米拉打来电话,问赛力别克回不回家过节。自从赛力别克到铁热克提乡供电所工作,家里的事,古米拉都指望不上他。
累,熬一熬、忍一忍就过去了,最痛苦的是家里遇到事时,古米拉无助、焦虑。两人育有一儿一女。赛力别克去铁热克提乡那年,儿子两岁,女儿还没出生。古米拉生女儿时,大雪封山,赛力别克在山里回不来,直到女儿出生100多天的时候,才见上女儿第一面。
如今,儿子在大学读书,女儿上高中。面对儿女,赛力别克心中有千般滋味。他想表达,却始终不知该说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他这个父亲是缺位的。
这次,赛力别克给出的答案是古米拉早就想到的,“回不去”是他一贯的回答。古米拉抱怨了两句。这几年,古米拉渐渐理解了丈夫肩上所担负的责任。她嘱咐丈夫注意身体,记得按时服降压药。
通完电话,赛力别克往帆布包里塞了两个馕。在山里巡线,午饭是就着泉水或河水吃馕,节省时间。他不带矿泉水,也不带热水,包里装不下,背着也沉。帆布包里还有望远镜、记录本、扳手、钳子。
赛力别克2012年获评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2016年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2年获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届最美劳动者……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他对信念的坚守,是家人对他一直的支持。
不想离开吗?很多人问过他这个问题。他说:不想,舍不得。
风从远处刮过来。
赛力别克看向很远的远方。路边杨树的枝条在风中摇摆,然而,树的身躯却依然挺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