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作品展示

情暖祝家沟

发布时间:2025-03-13
张凤凯
2025年02月21日 国家电网报
 

祝家新村全貌。 李娇 摄

2月11日,绥中县供电公司员工在祝家新村朱西存家检查用电安全。 张凤凯 摄

 

 

2月11日,在元宵节的前一天,我一早从辽宁葫芦岛坐火车去绥中县。我坐的是绿皮火车,50多公里的路程用了52分钟。车窗外,一会儿是起伏的山峦,一会儿是无边的旷野,还有覆盖住垄沟却盖不住垄台的白雪。

我刚到出站口,绥中县供电公司的唐永就迎了上来。早上,天空呈青灰色,带着些许寒意,太阳还没有从云雾中挣脱出来。

唐永40多岁,曾在部队服役,依旧保持着军人特有的干练作风。听说我要立刻去绥中县明水满族乡祝家沟村采访,他爽快地说:“没问题,祝家沟村距县城60多公里,我们开车一个多小时就能到,现在就出发。”我暗自吃惊,这路程比葫芦岛市到绥中县城还要远啊!

汽车在平坦的柏油路上向西行驶,路两旁除了村落就是山丘。山丘上都种着果树。远处,山连着山,高山耸入云端。

“绥中县西部是山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是‘六山一水三分田’。”唐永介绍,“祝家沟村就在山区,居民房屋大多建在低洼地带。去年8月20日开始的持续性强降雨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水,让许多家庭受灾。”

汽车经过明水满族乡,又沿着蜿蜒的山路向深山驶去。唐永感叹,祝家沟村真是太偏僻了,即使是绥中县当地人,知道这么个小山村的人也不多,他也是在去年抢修的时候才第一次去。

车到山脚下,有人员和机械正在平整被水淹过的土地。那场洪水造成祝家沟村上千亩土地受损,低洼处房屋全部被淹。10千伏和0.4千伏线路设备损失很大,许多变压器被水淹、被冲走,许多电杆折断、歪斜、成排倒下。没有倒的电杆,在洪水中只露出个杆顶……水退后,绥中县供电公司电力抢修指挥中心调动多支抢修队伍进入受灾地区开展抢修。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和葫芦岛供电公司的电力支援队伍进驻后,立刻开展抢修复电工作。

当时,很多路被冲毁,抢修人员坚持“路修到哪里,电就通到哪里”。2024年8月25日,祝家沟村除淹没区外,电力主干线路全部恢复通电。

祝家沟的淹没区,是村西组王宝维等41户村民居住的区域。洪水过后,他们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采取易地集中重建方式建了新房。

说话间,车已经沿着坡路向上开到了山岗上新建成的祝家新村。

此时接近正午,太阳已冲破薄雾,把光芒照在山川大地之上,照在整齐排列的新居上,也照在村口写着鲜红的“祝家新村”四个大字的牌子上。

平坦的水泥路面直铺到房前屋后,一排排崭新的平房整齐划一。家家户户红砖墙的大门两旁贴着大红对联,房檐上挂着红灯笼,玻璃窗上贴着窗花。院里院外,人们的脸上都有笑颜。

整个祝家新村透着喜庆。

我们先来到位于祝家新村的祝家沟村党群服务中心。

看到我们,祝家沟村党支部书记王丽丽指着从山下延伸到新村的电杆和电线说:“供电公司的电力保障没的说,不仅灾后恢复供电快,就连我们建安置房,也是人搬到哪里,电就通到了哪里。”

王丽丽介绍,集中建房是从2024年9月1日开始的,9月3日施工方进入。唐永补充道,供电公司一直跟进配套电网工程,新架10千伏线路310米,立水泥杆8基,架设低压线路800米,新装200千伏安变压器1台。

王丽丽和我说起了一些场景:安装变压器那天,正赶上下雨,为了不误建房工期,秋子沟供电所的人顶着雨施工。等把变压器安完,把线接好,师傅们浑身都湿透了。建房的时候,秋子沟供电所外勤客户经理陆小达天天守在施工现场,哪里需要用电,他马上就会把电给接上。10月25日,新房竣工,陆小达又和同事们把电接到户。41户人家,家家的灯都亮了起来。说这些话时,王丽丽眼中也满是光亮。唐永向我

解释,秋子沟供电所负责秋子沟、明水两个乡14个村105个屯的供电任务。祝家沟村 是明水满族乡的一个自然屯。

离开党群服务中心,王丽丽领着我们来到村民王宝维家。

王家门上的大红对联写着:新居焕彩迎春节,喜气盈门颂党恩。宽敞的院落,整洁的客厅,舒适的卧室,燃气灶具齐全的厨房和独立的卫生间,到处都干净明亮。63岁的王宝维和老伴又是让座,又是倒茶。

王宝维家有10口人,是个大家庭。搬进新居时,正值天气开始转凉,王宝维选择给新家安装电取暖设施。“咱山区冬季气温低,外面最低气温有零下20摄氏度。电取暖,室内温度可调,达到零上20多摄氏度都没问题。”王宝维话没说完,他老伴查恩英抢过话头儿:“铺地暖,各个房间受热均匀,不烧煤,省人力还干净。只是刚开始我担心用电量大,而且这要是半夜三更电坏了,屋子还不成了冰窖?”王宝维笑着说:“你这担心纯属多余。陆小达天天没遍数地往咱们这儿跑,他说供应咱新村用电的是一台200千伏安变压器,线路设备全是新的,这电可是‘杠杠的’。别说咱们一家,就是村里所有家庭把电器都用上,也没问题。”

我们又来到村民朱西存家。朱家院子的小棚里挂着辣椒、蘑菇和山野菜,下面几口装年货的大缸上贴着的写有“福”字和“丰”字的红纸,分外醒目。

朱西存的爱人唐凤杰说,原本他们在祝家沟村西组经营一家小卖部,去年8月20日晚上,小卖部被淹得只能看到立在屋顶的牌子,里边的货物全毁了。所幸政府工作人员提前通知,人都提前撤了。王丽丽介绍,整个祝家沟,他家财产损失最严重。唐凤杰说:“当时以为天塌了,不过没过多久,政府给盖了新房子,置办了家电。”说着,唐凤杰带着我们挨个屋看,客厅里彩电、冰箱、洗衣机,厨房里吸油烟机、灶具一应俱全。朱西存说:“记得我们刚搬进来那会,有一天晚上,下着雨,供电所的师傅们还在给要住进来的邻居安电。我们在屋里吃着热饭,师傅们雨中摸黑在电杆上干活。我就想,咱们的幸福生活是很多人敬业奉献得来的。”

告别了唐凤杰,我们刚出街口,就看到几位供电员工正在村民朱西维家房檐下检查临时引线,引线的一头连着大红灯笼。

唐永向正在一旁监护的一位中年男子打招呼,并给我介绍。原来,他就是陆小达。陆小达身材魁梧,面庞黝黑。正午的阳光下,他头上的安全帽泛着光,身上穿着国家电网辽宁电力(葫芦岛)雷锋共产党员服务队的红马甲。

陆小达把刚检查完线路的同事李明崎、刘洪波等人介绍给我们,说:“明天是元宵节,早上,我和党员服务队队员还要来祝家新村服务。大家刚搬进新居,过第一个春节,非常高兴,家家挂灯笼,拉彩灯,每家新电器都不少,我们必须把用电安全措施做到位。”

出了朱西维家,我问陆小达,除夕他和同事们是怎么过的?陆小达告诉我,除夕当天,他们要保证祝家新村村民在新家过上一个明亮的新年,并为中央电视台在祝家新村的现场拍摄提供用电保障。

除夕那天一大早,在所长李长安的带领下,陆小达和18名同事早早来到祝家新村开始忙活起来。电视拍摄供电不能中断,山下停着供电公司为拍摄提供的作为备用电源的中压发电车。他们要把发电车上的2根电缆连接到山上祝家新村的变压器上。

那天早上,气温只有零下16摄氏度,山沟里阴冷阴冷的,北风刮在脸上像小刀在割。山势陡峭,只能靠人力肩扛手拽。有的人光顾使劲,忘记了脚下,一不留神踩进雪窝子里,摔倒了,一骨碌爬起来,也顾不得身上沾满了雪和土。他们手脚并用,把电缆拉拽到了山上。

我站在村口,俯瞰着山下,发现山上和山下落差很大。果树间还残留着尚未融化的积雪。阳光透过树枝,把残雪照得亮晶晶的。我似乎看到不远处草丛和雪地上杂乱的脚印,仿佛听到呼啸的风声和陆小达带着同事们在风中拽电缆时豪气冲天的呐喊。

在回程的车上,我翻看一本有关绥中历史人文的书,看到了“绥中”二字的来历。绥中县的“绥”字源于《诗经》中“福禄绥之”的“绥”字,有“安好”“安抚”之意。“中”取于县治所在地原名“中后所”的“中”字。两字合起来,意思是“永久安定的中后所”。

我想,人居之所永久安定,是千百年来人们的美好愿望。像祝家沟村遭受自然灾害后能够得到及时救助,搬进新居,村民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是因为他们生活在繁荣富强的中国,是因为有党的坚强领导,是因为有无数建设者的无私奉献和倾情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