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电力作家协会>最新动态

太湖之畔的文学盛宴

发布时间:2019-07-03

  “岛屿纵横一镜中,湿银盘紫浸芙蓉。”六月的无锡,正是最美的季节。太湖之畔的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管理培训中心茂林幽深,修竹翠绿,玉兰素白,栀子飘香。

  

  6月23日,鲁迅文学院第二届电力作家高级研修班在此顺利落下帷幕,来自全国电力行业的一百余名学员圆满完成为期两周的学习研修任务,拿到了鲁迅文学院颁发的梦寐已久的结业证书,带着沉甸甸的学习收获和文学梦想,踏上返程的文学创作之旅。

  

肩负起电力作家的责任和使命

  聚像一团火,散似满天星。这次研修班,旨在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提高电力作家队伍特别是青年作家的政治素质和创作能力,引导牢记使命和责任,记录新时代、讴歌新时代,为职工书写、为电力放歌,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华诞。

  在开班仪式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鲁迅文学院院长吉狄马加对此次高研学习提出殷切希望。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广大电力作家要深扎电力沃土,关注电力人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用优秀作品记录电力人生产实践,反映电力人喜怒哀乐,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为繁荣电力文学、促进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电力作家协会刘广迎主席强调:“电力作家要聚焦新中国电力工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用心、用情、用功打造电力文学精品;要扎实开展‘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以深邃的目光去观察现实,以真诚的感情去感悟生活,到火热的电力建设一线去寻找创作灵感,了解电力职工的所思所想,真正做到身入心入、用心用情,创作出一批反映电力行业成就、代表电力行业精神的精品力作。”这是殷切的期望,也是学员们身体力行的重要内容。

  学员们纷纷表示,要不忘初心,培根铸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有价值有意义的作品,要深入生活,增强“四力”,行走到位、思考到位、书写到位,深入基层,扎根人民,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

  “在这面朝太湖,背靠龙山的文学圣地,大家聚在一起像一团热烈的火,展示才华,碰撞着思想;各自散去后,要不忘从这里出发,在创作路上,关注电力人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用优秀作品记录电力人生产实践,像繁星一样各自闪耀,点亮夜空!”高研班班主任刘克兴在结业典礼上的寄语,深深地印刻在每个学员的心上。

  

站在巨人肩膀上瞭望

  文学是一条敞开的路,通向心灵,通向世界。

  鱼米之乡无锡,古为吴越文化发源地,今天,又因一场文学的盛宴而成为文学的圣坛。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邱华栋、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彭学明、鲁迅文学院副院长徐可、《诗刊》主编李少君、副主编王冰、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徐剑、《人民文学》副总编徐则臣、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平、著名作家尹汉胤、叶梅、刘庆邦、李迪等三十余位享有盛誉的著名作家、评论家、大学教授、编辑家一个接一个地从杂志封面上款款走来,大步踏上宽阔的讲台,聚焦在学员们崇敬热切的目光中,将自己的创作故事、情节、思想和阅读体验娓娓道来,和普通的电力写作者侃侃而谈,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独门写作秘籍和创作技法。

  作家们围绕重塑中华散文的古典美、文学的时代叙述、文学的起步、文学的边界和可能性、报告文学的叙事性非虚构文作写作方式、行业诗歌创作的特点、如何增强“四力”、细节之美、写作中的软实力与硬功夫、行业题材的采访与写作等主题,通过缜密筋道、酣畅淋漓的讲授,令高研班的学员们如痴如醉。

  

  “文学要为世界立言,为世人立传,为世相立据,为世道立道。作家应是时代的实践者,要旗帜鲜明地投身到波澜壮阔的时代中,做一个记录者、见证者。要把握写作的底线,为社会献唱,而不是献媚;为社会鼓呼,而不是鼓吹。”彭学明慷慨激昂的讲授,令学员们热血沸腾,全场响起一次又一次经久不息的掌声。“诗人不能局囿于自我精神的愉悦和表达,而应具有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唤醒诗歌,去构建文学创作的经典,坚持下去,找到属于我们电力文学的经典!”这是获得鲁迅文学奖的著名诗人王久辛老师对学员的勉励。“一个作家,要对生活保持热情,跟时代保持同步,共振共鸣。”“讲文化,不是为了传播或讲知识,而是为了唤醒,唤醒本身就存在于内心的文化意识。”邱华栋、范小青、叶梅、胡平、王尧、汪政、周煕明老师和学员们分享着自己的思想。 

  

  偌大的报告厅静悄悄的,学员们目不转睛,屏气凝神细细聆听,认真做着笔记,生怕漏掉一个字、一句话。创作规律技巧、文学现状、作品点评、文学对话等多层次、立体化、互动式的学习形式,信息满满,干货多多,令学员们脑洞大开,直呼过瘾,恨不得让每一节课都重来一遍,以便让那些富有磁性的字句深深刻印于脑海。

  此时,太湖在远处泛着柔光;雾霭,弥漫在院中翠绿的竹林。鸟鸣清脆,宛若说不尽内心的喜悦;走在甬道上使劲嗅一嗅,还能闻到栀子、玉兰、杨梅、麦冬、香樟等混合在一起的香味,一切如此美好。

  

感受优秀作家的时代情怀和人文精神

  龙首山下的培训中心,经常在明月和清风中入眠,也经常在霞光和鸟鸣中醒来。

  住宿的楼道里通常是空荡荡的。早上六点就有很多人来到院子,在绿茵茵的草坪上拍照交流,在说笑间合影留念,记下此刻的美好和遇见。地域不同,方言混杂,性情各异,却因着同一个梦想而出现在彼此的生命里,相谈甚欢,相见恨晚。暮色四合,学员们又按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四个专业组,对一天的所学进行回炉,展开热烈的交流讨论。晚上回到宿舍,学员们还争分夺秒挑灯夜战,将老师所授思想以及自己的感悟述诸笔端,写下一篇篇心得或习作。

  “要不忘初心,培根铸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有价值有意义的作品;要不畏艰辛,坚持‘四力’进行创作,深入基层,扎根人民。立足传统,不拘泥传统,立足电力,不拘泥电力,展开胸怀,面对时代,面对社会,讴歌祖国,讴歌英雄,讴歌人性中的真善美,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作为本次高研班的总辅导,任林举老师语重心长。” 

  来自华能集团的学员罗海燕说,为文学的纯粹保留一份问候,坚持一份良知,以有温度、有深度、有锐度的文学积蓄,用心去书写火热时代的新篇章。这是她通过聆听授课深深感受到的优秀作家的时代情怀和人文精神。

  “偎依在太湖身边的/有更多纯净的子湖/是彼此的潋滟、饱满和从容/涵养湿地、草木/接纳众多的目光和思潮/你可以看见/波涛多么地强劲和热烈。”郭旭峰用诗歌表达心声。

  来自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的李娟说,写作是一种精神世界的抵达,抵达人性的至善与美好。阅读的过程是漫长的,是春夜喜雨,润物无声。多读经典作品,如同与大师对话;好散文是有风骨的,好文字也是以耐心打磨出来的。希望大家通过大量的阅读与行走,积累思想的深度与厚度,去领悟散文创作中诗性的美。

  “爱好是最好的导师,责任是最大的动力。身处电力行业,更要放下自我的小情绪小悲欢,观照现实,以真情实感为电力书写,为人民放歌,这就是文学的价值,也是自己的努力方向。”报告文学组的学员坦陈心迹。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时代大潮的召唤下,写作这件关乎人心、人性和文化的事业,其意义得到了再一次的确认,经过了此番洗礼,更闪现出神圣的光芒。

  

怀着对文学的敬畏和梦想再出发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怎能忘记,在这些日子里,有老师的精彩授课,也有学员们的精彩发言;有晨光微熹中的集体活动,也有夜幕降临后的认真排练;有小组讨论时的思想火花迸溅,也有深深夜色中挑灯促膝交谈的情真意切;有因缘而起的相遇和相识,更有因情感、思想碰撞而生的相知与相惜;有初次相见时的颔首微笑,也有离别时分的挥泪惜别。

  最值得称赞的是,他们既是“笔杆子”,又是“文艺兵”;既能用文字讴歌新时代,也能用才艺展示新风采。

  

  6月16日晚,一台由高研班一百余名学员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不光令学员们眼前一亮,也令鲁迅文学院的老师刮目相看。大家或歌或舞,或说或唱。学员自己创作的诗朗诵、原创电力歌曲、热情的尊巴舞、诙谐逗趣的相声小品、黄梅戏、越剧、汉服表演、陶笛独奏,以及充满中华国韵的古琴、书法、茶艺表演和风情万种的旗袍秀,将晚会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展示了学员们多样的才华。 

  

  15个日日夜夜,学员们张开臂膀拥抱文学,敞开心扉广结文缘,遇见了深沉广博的伙伴,也遇见了文学光芒下最好的自己。静默的太湖见证了学员们和老师因文学而结下的深情厚谊。在开班仪式上,4位学员代表作开班仪式发言。在结业典礼上,8位学员代表作结业发言,王运涛一度哽咽,传递了因文学相聚的深厚友谊和不舍离别之情。学员们情不自禁再次唱响《我和我的祖国》,表达了对新中国七十华诞的深情祝福。

   江南六月,细雨微微;太湖之滨,杨梅熟透。文学信徒们怀着对文学的憧憬而来,又带着对人生的感悟和品味,带着对文字的敬畏和梦想再度出发,并将在写作实践中完成自己对新时代的炽热书写和真情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