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家电网》>2016年第10期

细微之处见精神

发布时间:2006-10-05

  

  当以色列现代建国之父、首任总理本·古里安率领从世界各地回归到故土的犹太人开始大规模建设时,才切身感到上帝赐予它的子民的土地竟如此贫瘠。这里,是中东唯一没有石油、缺煤少铁甚至连水资源都十分缺乏的地区。然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犹太人硬是凭借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在昔日的废墟上建成了美好的家园,重现了《圣经》上所说的到处流淌着奶和蜜的土地,成为人均国民收入近2万美元,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化农业为经济支撑的发达国家。

  许多人在惊叹犹太人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在探寻他们成功的诀窍。人们常说,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片叶可探知大树的繁茂,从对犹太人日常生活用水细节的观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以色列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竞赛中脱颖而出。

  以色列是一个非常缺水的国家,区区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60%是沙漠和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5毫米。驱车从首都特拉维夫南下至埃拉特的途中,放眼望去皆是灰白的岩石和土黄的沙漠,在晴空烈日的映照下显得格外荒凉与寂静。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犹太人把有限的水资源利用放在了国家发展和民族兴旺的高度来对待。

  初到耶路撒冷,犹太人家庭厕所用的冲水马桶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整体外观看上去就比国内使用的陶瓷马桶要小一号,通体用白色工程塑料注塑而成,重量轻强度高,零件少但装配精度高,开启喷涌而出,关闭滴水不漏。马桶上有一黑一白两个按钮,大小便后的冲水分别按不同的按钮,两档的出水量相差一半。细细一算,用一次至少要比国内旧式马桶节水一半。与工地上的犹太工程师施洛莫谈及以色列的马桶,称赞之余感到用工程塑料价格比较贵时,施洛莫说:是啊,但我们有500万人口,几十万个冲水马桶,居民生活用水的一大半都是从这里流走的,与节水的价值相比,这是必要的。闻听此言,不禁感叹良久,想到像北京这样人口超千万的缺水城市,如果能改用节水马桶,几年下来怕是几个昆明湖的淡水都省下了。

  在特拉维夫的海滨浴场,许多人上岸后都要用淡水淋浴,那个不大的出水龙头就设计得别具匠心:第一,出水有时间限制,只持续一分钟,没洗完就只能等下一分钟;第二,缓缓的水流先是由较大渐渐变成涓涓细流直至没有,整个过程是靠一根钢索拉动龙头内的机械弹簧来控制活塞运动,不管怎样用力,时间恒定,出水量恒定,结构简单却结实耐用,并非什么高技术,但节水效果十分明显。

  犹太民族是一个热爱鲜花的民族。在耶路撒冷,一束带着露珠的鲜花总是和面包、咖啡及当天的耶路撒冷邮报一起摆放在每个家庭的早餐桌上。时间长了,我慢慢地也开始注意住处周围那些姹紫嫣红的花朵。犹太人种花的花盆与我们的不同,它的盆底没有我们常见的一个大漏水孔,而是把细小的漏水孔均匀地分布在盆身中部。花店的老板娘道出了其中原委,其最大好处就是节省水,孔径的大小和分布的距离都是经过精心计算的,水能够恰到好处地留在根系靠上的部位,不会全部浸润在花盆底部造成烂根,只要满足根系生长需要,多余的就会从边孔流出来,不需要再浇了。我听罢暗自赞叹,犹太人真是精明,省水连浇花都要算计。

  在耶路撒冷很少看到人们自己动手洗车,都是把车开到专业的洗车行,用过滤循环水洗车。这倒不是因为懒,而是因为生活用水太贵了,用来洗车是一种浪费。珍惜用水已成为他们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在以色列的大街上,看不到号召全民节水的标语口号,也没有大张旗鼓的节水活动,但他们的节水措施却如同绵绵细雨,润物无声,通过点点滴滴的细节,落到实处。

  从以色列回国已有时日了,每每回忆在以的日子,这些小事就一桩桩地浮现在眼前。现在我国经济已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环境和资源的压力让我们必须经历一次经济增长方式的彻底转型。要实现十一五时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的目标,就必须改变我们长期沿用的粗放、高耗能、忽视环境保护的生产技术,摒弃暴殄天物式的生活方式。祖先留下的有限资源,我们没有理由挥霍无度;维系子孙后代繁衍生息的历史责任,让我们如履薄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色列是一个小国,水资源稀缺,在人口增长和生产不断发展的压力下,他们走的是高效利用、重复利用的节约型道路。他们通过提高水价,用价格的杠杆来调节用水的无限需求和供水的实际可能,用制度和法律确保工业生产排放的各种废水在进入污水系统前得到恰当处理,用科学技术来提高用水效率和加大节水力度,用教育使每个人在思想意识中自觉自愿地节约用水。

  我依然清晰地记得,耶路撒冷电视台希伯来语曾播出的一则节水公益广告——一个憨态可掬的小男孩,伸出一双胖嘟嘟的小手,接住了从水龙头滴下的一颗透明的水珠,小手一扬,随即,那水滴变成了丝丝细雨,从天而降⋯⋯

  (作者单位: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