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家电网》>2017年第8期

前沿观察 应急之路越走越稳

发布时间:2008-09-01
   国家电网公司2008年年中工作会议报告提出:针对安全形势日趋严峻的状况,要把应急体系和应急机制建设作为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按照横向联动、纵向贯通、反应迅速、协同高效的总体要求,抓紧公司系统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加强应急工作的日常管理。
  今年以来,刘振亚总经理已在数次会议上提及应急体系的建设问题。
  在3月23日的抗冰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刘振亚总经理指出,认真总结这次特大自然灾害的经验教训,继续完善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健全应急体系,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密切与各级党委政府、发电企业、电力客户以及气象、交通、铁路等部门的协作,落实应急措施,提高全社会预防和处置电网突发事件的能力。
  6月2日召开的迎峰度夏电视电话会议再次强调,建立健全高效的应急体系和应急机制,是电网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是公司的一项长期任务。
  而在应对今年两次自然灾害的过程中,国家电网的应急体系,已逐渐完善。
完善应急体系已成当务之急
  “9·11”事件、“非典”暴发、2008年连续两次重大自然灾害,让“应急预案”逐渐变成了一个流行语。
  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一位电力安全专家说:“电网接触应急预案也是近几年的事情,特别是前些年国内外接连发生大停电事故,让我们意识到电网企业也应该有类似的预案。”
  2005年5月,《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正式颁布,标志着国家电力安全应急机制开始建立。《预案》对我国电力应急机构的设置、停电事件的应急保障和停电事件的后期处置等方面作了详细而明确的规定。上述电力安全专家指出,根据《预案》,各级电网企业不定期开展了应急演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2006年6月国家电网调度中心成功组织实施的2006年迎峰度夏联合反事故演习,涉及国家电网五个区域电网,参演单位达到382家,总参演人数超过8000人,各级人员事故处理的协作配合能力得到全面锻炼。但是,“以往的事故演练往往只针对线路设备故障造成的停电”。
  在今年初的冰灾发生后,更多的专家发现了预案存在的不足,有专家指出:“从本次灾害过程中反映的情况来看,电力应急预案的执行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究其原因在于应急预案的针对性不强,并且大多未经过实际演练,可操作性不强。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各生产行业分布及居民聚集情况均不相同,易遭受的自然灾害种类也不尽相同,如台风、地震、水灾、火灾及冰雪灾等,各地的应急预案应针对地域性的特点和灾情,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才能有效应对。应急预案不仅包括自然灾害,还应包括在遭遇小型局部战争时战备状态下的应急措施,并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在经历了今年抗冰救灾考验后,抗震救灾中国家电网公司的应急举措得到了认可,媒体报道国家电网公司应急时,几乎都要提及“14时28分地震发生,国家电网公司随即于14时40分启动应急机制”。国家电网公司在短时间内组建的抗震救灾应急指挥中心,在抗震救灾过程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仅有效实现了统一指挥和协调抗震救灾工作,而且及时有效地解决和处理了各种问题。
  随后,国家电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建设第一阶段的任务完成。指挥中心扩充了国家电网公司总部现有通信系统、信息网、调度数据网、视频系统、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和应急通信系统,配备了大屏幕系统并实现集中控制,同时还开发了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平台。
  7月4日,刘振亚总经理考察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在充分肯定工作的同时还提出:“今后还要继续完善、深化和扩展相关功能。应急指挥中心建立后,将在奥运保电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应急指挥中心功能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其作用会越来越大,希望相关方面继续努力,把中心建设得更好、更完善。”
  国际公司管理专家斯蒂芬·柯维说:“责任本质上是一种反应能力。”随着气象灾害越来越频繁与突发事件的增多,电网应急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渐成为当务之急,也将成为企业勇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应急体系完善之道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张成福接受采访时说,对于目前中国的应急管理体系来说,“办公室”已经有了,但是“指挥中心”仍然遥远,其最困难的地方,就在于最后一千米,如何到老百姓那里。接受采访的电力安全专家也说:“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基层电力应急指挥机构。”让人欣喜的是,刘振亚总经理在公司年中工作会报告中,已经提出“首先要健全和完善统一的组织领导和指挥体系,落实各级应急工作职责”。
  针对应急体系建设,年中工作会报告还提出:要保障充足的应急物资储备。尽快建立国家电网公司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中心,综合考虑地理位置、交通运输、安全风险点等因素,分区建设若干物资储备库,实现应急设备物资集中管理、统一调配,要统筹应急电源的配置与管理,确保紧级状态下能够快速集结、及时到位。加快组建直升机作业公司,抓紧配置应急通信、交通装备。完善备用调度,省级以上电网尽快建成异地备用调度。要建立健全应急工作常态机制。完善应急预案,优化工作流程,加强应急演练。突出抓好应急专业队伍建设和培训,确保关键时刻能够用得上、靠得住。加强与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急机构的协调和联动。做好应急新闻发布和信息工作,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
  可以说报告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应急体系蓝图。但在谈及应急体系建立时,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大年认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应急平台建设将产生重要作用。”
  在信息技术应用于应急平台方面,福建省电力公司进行了有益尝试。4月22日,经过了一年的试运行后,“福建电网综合防灾减灾与应急指挥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这套系统集成了地理信息、自然灾害(风、水、雷、火、污秽、地质灾害、覆冰)、电网信息(生产、营销、调度、人资、物资、车辆管理等众多业务应用系统),通过自行开发的、全省统一应用的数据中心数据交互,实现了不同领域信息的图形化展示、查询和关联,全方位地为电网防灾和减灾工作提供信息支持。平时,系统可作为电网运行及其运行环境的监测系统,起着哨兵警戒作用,在灾害来临时,系统将及时反应,作为指挥中心的中枢系统,发挥灾害监测、预测,电网预警、分析及指挥联动等作用。
  “我们战胜两次特大自然灾害,靠的是国家电网公司近年来坚持集团化运作、快速发展而不断增强的综合实力。正是由于我们加大电网投入,加快电网建设,才为战胜自然灾害奠定了物质基础;也正是由于充分发挥集团的规模优势、资源优势、专业化优势和协同效应,把力量和智慧空前地集中起来,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电网抢修和恢复重建任务。”当然,战胜自然灾害的这些经验,理应成为应急体系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