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家电网》>2017年第8期

特别报道 奥运传播,有你,有我

——国家会议中心供电保障团队保电侧记
发布时间:2008-09-01

  7月8日上午9点30分,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在位于奥运中心区西北角的国家会议中心宣布,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国际广播中心(含卫星上行区)和北京国际新闻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自即日起,全世界负责报道奥运会的新闻机构将陆续进驻。从这一天起,北京市电力公司城区供电公司的供电保障团队,全面进入赛时保障状态,为奥运媒体工作者保电。
这里是全世界看奥运的窗口
  任何时候站在国际广播中心(IBC)的一楼大厅,都可以见到多国媒体工作人员忙碌地进进出出。IBC是报道奥运会战况的新闻工作总部,目前,已经有部分国内国外媒体进驻。“这里有全球主要电台、电视台的演播室。奥运会期间,所有的赛事节目将在这里制作并转播出去,可以说是全世界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眼睛’。”城区供电公司保障团队成员王涛指着各种电子液晶屏幕说。
  IBC是奥运会期间奥林匹克广播电视的运行中心及世界注册转播商的前方总部,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与其毗邻的主新闻中心(MPC)大楼,是5600个文字和图片新闻机构的大本营,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MPC是奥运史上最大的广播中心和主新闻中心,来自全球各地的1000多家注册媒体、2万多名记者将在这里报道奥运会的赛况。新闻媒体的主要报道流程是,“在IBC和MPC里工作的记者将文字、图片和节目制作完毕后,由国际奥组委管理的北京奥林匹克转播公司(BOB)传送至IBC进行后期制作,由它通过卫星上行区发送到世界各地。”城区供电公司供电保障团队负责人王士平解释说:“这里的保电任务、责任都非常重大,奥运会期间保电地位最高的,除了‘鸟巢’,就是这里了。”
  MPC、IBC先于奥运会开幕式一个月开放。从7月8日起到9月20日残奥会结束,将是这两个中心最繁忙的运行阶段。7月25日各大媒体基本入驻后,开始每日24小时不间断工作,这种工作状态将前后历时74天。因此,这两个中心将是北京公司奥运期间供电保障时间最长的用户。面对重大的责任、艰巨的使命,城区供电公司保电团队早在年初就进入现场,为各项供电保障筹备工作日夜奋战。
一名记者=成千上万名观众
  笔者走进IBC各团队的办公区,看到在城区供电保障团队的工作地点,有一张特别大的桌子。桌上堆着许多手绘图纸,印有“国家电网”标识的安全帽整齐地排列在一角。“上个月完成的大负荷测试工作,使我们每个人对这里的供电设备运行情况做到了心中有底,现在的任务就是为每一名记者保电。”王涛坐下来讲道。
  城区供电公司供电保障团队又分三个小组,分别负责IBC、MPC和卫星上行区的供电设施。在为用户提供专业技术指导以及运行方案、反事故预案支持的同时,这三个小组还在全部供电设备正式启用前,做了大量设备隐患整改、测试、传动以及大负荷测试等工作,为国家会议中心的供电设备稳定运行做好了充分的基础性工作。
  三个小组共有40余名供电保障人员。他们从3月12日入驻至今,寒暑如一,恪尽职守,团结协作。刚入驻时,国家会议中心尚未完工,保障团队就开始对所有配电室供电设备进行细致的隐患排查,并督促用户对缺陷尽快整改。5月份,三个小组用近十天的时间,在高压和低压设备的开关定值及电缆中摸排、记录,找出重负荷点,收集设备的发电批准书、试验合格证等资料,确保供电可靠性。端午节,工作人员依然坚守岗位,用4个晚上完成了试拉路核查设备路名的工作,使设备的电缆走向和终端位置易于识记,大家也迅速熟悉了全部设备的电路情况。6月16日至17日,全体成员完成了国家会议中心的大负荷测试,掌握了每一路用电负荷的最大数值,为顺利完成保电任务积累充分的数据。
  因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者发送报道时间是不同的,每一个小时都有可能是当地的黄金时间,所以保障团队每天必须做到24小时保电。“只要有一名记者在这里工作,我们的保电任务就不会结束。”王士平坚定地说。
努力赢得奥运保电金牌
  比赛期间,MPC主新闻中心还承担着举行新闻发布的任务。“赛时,这里每天将召开新闻发布会30多场,在24小时运行的保电状态下,容不得半点马虎。”MPC供电保障团队成员罗立冬指着新闻发布大厅说道。
  国家会议中心对安全保障工作要求很严格,因此分散在中心内外、周边的保电工作人员们都不能任意出入,他们靠电话相互联系、协调工作。提到卫星上行区这一保密级别更高的地区时,IBC保电团队的成员王涛说:“那边被划在警戒线内,我们未被允许任意走动,所以并非每个保电队员都能具体了解那里的情况。”据他介绍,卫星信号是在室外由BOB统一进行发射,为了保证发射系统的电源稳定运行,城区供电公司上行区的保电人员是在室外工作。在夏天气温30摄氏度情况下,那里的地表温度能达到50多摄氏度。这段时间,大家常常忙得大汗淋漓,衣服上凝结着一层盐晶。
  “我们组有13个人。正式运行后,我们将每天对供电设备巡视4次,并进行测温。”卫星上行区的供电保障负责人袁昕在电话里向记者介绍。据说,13名工作人员中唯一的女同志陈钰,学的是配电工区专业,她平时不仅主动照顾大家的生活,而且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经常给大家培训专业知识,并指导年轻工作人员的工作。
  笔者离开国家会议中心时,看见国外工作人员扛着各种新闻设备通过安检走进大门,他们的脸上充满期待。笔者相信,他们在向世界展示北京奥运会风采的同时,也将领略中国举办奥运会的一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