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家电网》>2019年第11期

“互联网+”加出脱贫新力量——记国家电网电商扶贫共产党员服务队

发布时间:2019-11-14

  

  文/马

 

  “有你们帮忙,村里的农产品就不愁卖喽!”7月23日,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西阳坡村养殖户张杰对前来走访的国家电网电商扶贫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单孟雪说道。今年,在党员服务队的帮助下,张杰饲养的土鸡通过国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电商平台销售,获得了不错的利润。“柑橘等特产也从电商平台走向了全国各地,脱贫致富不是梦。”张杰说。

  为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国网电商公司于2017年9月20日组建了国家电网电商扶贫共产党员服务队。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年轻队伍,共有队员百余名,由党员和业务骨干组成。党员服务队通过“互联网+”,帮扶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定点扶贫五县区(湖北省长阳县、巴东县、秭归县、神农架林区,青海省玛多县)及国家级贫困县的贫困户精准脱贫,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困难居民。

  搭建连心桥

  发挥专业力量帮助贫困村精准脱贫

  这支年轻的队伍有着学历高、经验少、接收强、消化弱等特征。国网电商公司党委经过研究决定,让党员服务队深入湖北贫困村开展实地慰问调研,发扬共产党员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主动走访困难居民,运用专业运营力量帮扶贫困村精准脱贫。

  “党员服务队每天到村里慰问调研,山路颠簸,行车时间长,很多年轻队员晕车呕吐,但都坚持下来了。”队员林武星说,“调研结束后,来不及休整,队员们又到海拔2000多米的山顶村庄走访,大家出现了耳鸣、眩晕等症状。”通往贫困村的山路大多只能容纳一辆小汽车通行。路两旁一侧是悬崖另一侧是峭壁,如果遇上大雨等恶劣天气,稍不留神就会有危险。而在这样的泥泞山路上,队员们每天至少要行驶3个小时,有时候工作晚了,就留宿在村民家中。

  2018年11月16日,当党员服务队来到长阳县峰岩村走访时,发现这里的条件比预想中更艰苦。村民钟万胜家中,有3人是重度残疾;28岁的妻子支撑起全家5口人的生活,是唯一的劳动力。另一户村民胡维斌无劳动能力,和老伴生活在破旧的土坯房里;房屋设施简陋,没有窗户,常年光线昏暗。这些困难居民是党员服务队的重点帮扶对象。逢年过节,队员们都会为村民送去生活用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增强信心。

  “山路崎岖,我们是一路心酸一路感动。看到村里的环境,想到他们几代人都过着这样困难的生活,很受触动。作为央企,我们肩负着责任和使命,要深入挖掘乡村贫困的原因,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扶贫方案,细化帮扶内容,将扶贫落到实处。扶贫事业任重道远,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队员赵劲锋说道。

  在前期调研中,党员服务队翻越了11座大山。很多村落不通车,只能靠步行。“通过走访,了解到村民的困难,面对面地交流,获取了第一手资料。接下来,我们要将温暖和光明送到老乡心里,搭建起连心桥。”林武星说。

  随着扶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国网电商公司按照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整体要求,运用互联网优势,多平台搭建扶贫专区,以“扶贫+电商+党建+工会”模式,探索贫困地区特色农副产品销售新渠道,以电子商务带动市场化、倒逼标准化、促进规模化、提升品牌化,推动扶贫地区农业转型升级,促进贫困户脱贫增收。

  党员服务队主动与当地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沟通,多次组织协调会,深入探讨农村电商运营模式,采取多维度、多层面的帮扶合作形式,带动当地电商产业规模化发展,有效帮助贫困户实现精准脱贫。

  两年多来,党员服务队先后到湖北、青海、西藏、新疆、山西、四川、河北等省、自治区开展扶贫调研和爱心帮扶,并开设技术指导与培训课堂,做到扶贫再深入、探索再透彻、实践再具体,切实提升贫困居民利用电商平台创业、就业的能力,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做实事做好事

  多渠道多轨迹多维度拉动产业发展

  “之前,我们在镇上和网上开店,想了好多办法,销路一直打不开,新茶成了陈茶。现在多亏有了电商平台,茶叶销售量成倍增长,乡亲们的收入也翻了番。”9月10日,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三溪村青年秦静激动地向林武星讲述一年多来村里的变化。

  今年年初,为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到过程中,拉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国网电商公司打通了爱如电、慧农帮、国网商城等平台扶贫商品销售新渠道。

  国网电商公司从扶贫商品开发到产品销路拓展,在各环节力求精益高效,在公司各单位、各级工会包括职工个人中大规模动员推广,扩大交易规模,稳定扶贫产品需求,使消费扶贫品牌化。

  党员服务队深入各贫困地区实地调研,扩大扶贫范围,从商品质量等方面开展全方面考察,将当地农副产品上架销售,并搭建平台、宣传产品,同时实施贫困户零佣金入驻政策,保障贫困居民收益,做到纯公益帮扶。队员们还深入挖掘当地旅游资源,多渠道、多轨迹、多维度拉动产业发展。

  林武星说:“党员服务队充分利用电商平台资源优势,做好品牌服务,为贫困户做实事、做好事,真扶贫、扶真贫。”

  截至目前,国网电商公司各平台扶贫专区入驻商户173家,帮扶公司定点扶贫五县区,拓展帮扶四川凉山、安徽安庆、宁夏固原等地的150个定点贫困村,实现交易额近8000万元,有效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居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扶智+扶志

  为脱贫攻坚插上“云翅膀”

  自2018年起,党员服务队积极探索“电商+文化”扶贫模式,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1年多来,党员服务队开设了多期电商专业技能培训班,并在小学校园建立爱心教室,多渠道提升贫困群众专业技能,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帮助村社破解发展瓶颈,切实让贫困群众收获温暖与幸福。

  “全校208名学生中有三分之二都是留守儿童。他们家境贫寒,每天要走2个多小时山路才能到学校,条件非常艰苦。非常感谢你们带来了我们急需的教学物资,帮助他们增长见识,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心!”10月10日,湖北巴东县泗井水小学校长王功玉对前来走访的队员叶黎黎说道。

  近两年,党员服务队相继在湖北长阳、巴东、神农架等地区举办电商扶贫培训班,累计培训村民300余人。通过培训,学员们对各平台政策、合作社的基本常识、农村电商运营模式等有了深入了解。在首期培训班上,来自长阳农业合作社华饴食品厂的学员谢劲春表示:“我们了解到新的扶贫政策和未来农村电商发展方向,在供电企业的大力支持下,我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我们要实实在在地解决贫困居民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脱贫攻坚数万里路,作为党员要勇于担当,一直走下去!”叶黎黎说。

  10月7日,小凉山还沉浸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节日氛围里。在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高卓营乡人民政府院内,一群穿红着绿的彝族女子围着一名干练的女干部,喜笑颜开地叫着“高书记”,争相展示自己的民族服饰。当日,第二届“绣美小凉山·彝家女工匠”彝绣劳动竞赛在这里举行。

  大家口中的“高书记”,是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派往高卓营乡挂职党委副书记的扶贫干部高铭。

  我能做点什么?

  “两学一做,关键在做。这次去小凉山,我将立足岗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小凉山精准脱贫贡献力量……”2017年12月的一天,在乐山供电公司第一党支部党员民主生活会上,刚刚获得国网四川电力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的高铭意气风发地说。

  就在几天前,当高铭突然得知自己将前往小凉山参与扶贫工作,一半是兴奋,一半是茫然。一直以来,她的工作、生活都在乐山市区,“除了买菜,我基本没和农民打过交道。现在,不仅要去偏远贫困山区常驻,还要带领乡亲们脱贫奔小康,心里没底啊。”

  2017年12月底,高铭告别家人,在经过五六个小时的车程后,到达高卓营乡。简陋的宿舍里,打开水龙头,自来水是浑浊的。贫困山区的概念,在高铭脑海里由模糊逐渐变得清晰。资料显示,全乡5个村都是贫困村,贫困人口7710人,贫困发生率29.6%,是四川省“深度贫困乡”。

  来到高卓营乡的第一个晚上,高铭坐在寝室里发呆:我能做点什么?

  重温“彝兴之路”

  2008年,供电企业迈出了帮扶小凉山的第一步,走进彝家山寨,定点帮扶马边县建设乡高石头村。一路走来,供电员工的脚印延伸到小凉山的多个乡村,十年磨出绣花针。

  作为一名加入扶贫第一线的“新手”,高铭走访完高卓营乡5个村后,来到了高石头村。她说,要从先行者的脚步里,找到自己的路。

  在高石头村,供电员工总结出爱心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的帮扶模式。建档案、抓培训、办竞赛、搭平台、建联盟的扶贫工作法已经成型。结合自身的经营管理经验,供电企业聚焦产业扶贫,带领村民改变千年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融入市场经济潮流。以生产方式的变革带动生活方式、精神文化的变革,乐山供电公司还组建了新的产业扶贫平台——四川嘉能佳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马边彝兴农业分公司,积极探索小凉山脱贫攻坚的“彝兴之路”。

  在高石头村,高铭边看边记录。彝兴分公司修建了生态养鸡场,运用现代化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式开展运营,带动家庭散养。村民通过合作社入股养殖场,有效解决部分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

  彝兴分公司还建立了市场营销网络,注册商标创品牌,带领乡亲们闯市场。这个产业扶贫平台与常见的“企业+养殖户”不同,也与一般的农业合作社不一样,它不仅负有生产帮扶的任务,还是贫困居民和村民“自己的家”。在贫困居民脱贫后,平台还将带领大家奔小康,最终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马不停蹄,高铭又来到定点帮扶的五马村、后池村……渐渐地,她心中的脱贫梦明朗起来。

  合作社搞出大项目

  2018年春节刚过,高卓营乡政府召开会议重点研究脱贫攻坚。高铭发言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是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重要物质基础。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脱贫攻坚既要精准到户,也要齐心协力……”

  高铭的工作节奏更快了。白天,她往返于5个村党支部之间,集思广益要把“五指攥成拳头”;晚上,她忙着研究各种资料,和乡党政班子讨论。适合高卓营乡实际的一个产业扶贫平台,终于浮出水面。

  2018年3月22日,卓光合作社成立了。高卓营乡5个村,每个村选出一名代表组成了理事会。高铭扳着手指头介绍卓光合作社的与众不同:一般的合作社是基于一个村、一个品种(产业)成立的;卓光合作社的起点就是涵盖全乡5个村,产业的选择也不再局限于某个传统农业项目。过去,合作社在采购、销售上适度集中,而在生产环节比较松散;卓光合作社则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办普通农户做不了的事。最后,卓光合作社在项目选择上更加注重产业升级,注重科技扶贫、生态扶贫、文旅扶贫,注重乡村发展的未来导向。

  卓光合作社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光伏电站。项目论证、勘查选址、办理手续,高铭忙得不可开交。单是寻找建设光伏电站的地址,她就花了近两个月时间,爬了不少山,走了不少路。彝族年前夕,装机容量280千瓦的光伏电站从蓝图变为现实。

  作为“娘家人”,马边县供电公司主动作为,开辟绿色通道,保障光伏扶贫工作顺利推进。在高铭的倡议下,马边县供电公司党员、团员自发组织了“小凉山光伏扶贫服务队”,积极主动服务村民。

  在光伏电站紧锣密鼓建设的同时,高铭和5个村党支部的党员骨干一起开展头脑风暴。乌金猪是小凉山的名优特产。合作社争取和筹集资金1500余万元,投资建设存栏3600头生猪的养殖场。这间小凉山目前规模最大、最先进的养猪场,按照第四代猪舍标准建设。粪污处理中产生的沼气可供养殖场照明,还能灌溉周边高山茶园,实现种养循环零排放。养猪场将于今年年底投运,预计全乡人均增收1000元。

  高铭说:“发挥各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动群众,集中力量做大做强集体经济,真正成为带领乡亲们产业致富的龙头,这是供电企业扶贫彝兴之路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