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家电网》>2019年第11期

湖北:“组合拳”精准出击

发布时间:2019-11-14

  文/本刊记者  谌俊雅

 

  “到今年年底,金甲坪村的村民就能饮用干净的山泉水,再也不用喝水窖存的雨水度日了。”10月14日,湖北神农架林区下谷坪土家族乡人大主席谷峰说道。2018年,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在下谷乡金甲坪村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解决该村173户580人的饮水难题。

  神农架林区位于湖北省西部,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5个定点扶贫县(区)之一。近年来,国网湖北电力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扶贫工作部署,认真落实国家电网公司扶贫工作安排,发挥专业优势和行业优势,深入贫困地区一线,创新扶贫方式、拓展扶贫渠道,通过一系列扶贫“组合拳”帮助村民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

  精准出击 脱贫有“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如何做到精准有效,关键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推进脱贫攻坚。

  神农架林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样一个“聚宝盆”,很难与贫困挂上钩。但是,由于这里山高路陡,交通不便,经济社会发展比较滞后。2014年贫困人口17512人,贫困发生率31.47%。

  如何结合当地实际,解决贫困户脱贫问题,成为国网湖北电力开展扶贫工作的重点。

  “我们在开展扶贫工作前,会对当地情况进行深入调研,了解村民的需求,并讨论哪些扶贫措施具有可持续性,能发挥出我们的专业优势。”国家电网公司派驻的扶贫干部、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胡卫东说。

  2017年,结合神农架林区保护与发展的实际需求,国网湖北电力向林区8个镇17个省级重点贫困村分别捐赠了1座200千瓦的光伏电站,给村集体带来稳定、持久的收益。“建立村级光伏电站将我们的行业优势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在了一起,真正做到了因地制宜。同时,这也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神农架供电公司工会主席郑艾军说。

  在湖北秭归县,22家贫困村茶叶生产企业的自动化加工设备正在运转。这是国网湖北电力帮助企业引入的煤(柴)改电设备。该设备不仅提高了茶叶的加工能力,还帮助当地减少了环境污染。

  在湖北宜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合子坳村,一条800米的饮水管道让村民尝到了幸福的味道。2018年10月,公司派驻的驻村第一书记黄丹松刚到合子坳村,就开始寻找水源,建设饮水管道。1个月的时间,村民就喝到了干净、安全的山泉水。

  建光伏电站、引水、修路……按照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等原则,国网湖北电力的一项项扶贫举措已全面推进。在公司定点扶贫的湖北“三县一区”(湖北巴东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神农架林区),236个贫困村均建有一座村级光伏电站,每年可获得19万元(含地方补贴)左右的光伏发电收益。“做好扶贫工作,要突出重点,集中资源,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下好‘精准’这盘棋。”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扶贫工作处副处长田峰说道。

  立足长远

  “输血”更要“造血”

  扶贫工作中“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只有把扶贫与扶志、扶智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如何“造血”,产业扶贫首当其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脱贫也要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几十年的扶贫实践也证明,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是脱贫的主要依托,做好了产业扶贫,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有了可靠保障。

  2017年至今,立足于神农架的产业基础,在公司的统筹安排下,国网湖北电力向林区累计投入中蜂产业资金790万元,助力当地产业发展。“神农架中华小蜜蜂产的百花蜂蜜,一年只割一次,一斤可以卖到100~120元,常常供不应求。”胡卫东在调研当地情况后发现,中蜂产业可以为村民带来可持续的收入,是一条致富的好路子。

  目前,林区新增种蜂5000多群,蜂箱8000多个,建设蜜源基地1300亩,种蜂养殖基地10处,不仅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巨大的养殖动力,还提升了村民创业致富的热情。

  养殖中蜂、升级茶叶电加工设备、发展瓜萎种植、打造脐橙品牌……在湖北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已经成为国网湖北电力开展扶贫工作的主要方式,也成为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在贫困地区引起强烈反响。通过消费扶贫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正成为当下比较热门的一种扶贫方式。

  打开公司“惠农帮”APP,公司定点扶贫县(区)的农副产品映入眼帘。目前,“惠农帮”线上销售平台已上线8个品类1430余款扶贫农产品,覆盖了全国140个贫困村。公司系统内食堂、工会、员工通过爱心订购,也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贡献。

  “造血式”扶贫还要牢牢抓住教育这个根本。国网湖北电力落实公司阳光助学、援建教学设施、结对帮扶等措施,不断提升贫困地区教育水平。湖北宜昌长阳县的向宏远正是教育扶贫的受益者之一。得知向宏远和母亲正在为大学学费发愁,国网湖北电力通过“新长城”特困大学生自强项目向其资助2000元,助力贫困学子圆梦。

  除此之外,开展就业培训、链接就业资源……一系列“造血”式扶贫措施的层层叠加,增强了贫困地区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为实现村民脱贫致富搭建起全新的舞台。  

  “扶贫是扶志和扶智的过程。我们开展扶贫工作,不仅要帮助贫困户树立创业致富的思想观念,还要秉承‘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原则,开展劳动、就业培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大家对未来的生活有向往、有方向,真正实现脱贫。”国网营销部副主任、扶贫办主任张莲瑛说道。

  成效显著

  乡村面貌展新颜

  “自从通了动力电,我家的打米机半小时就能加工1000多斤玉米,再也不用到镇上请人帮忙了。”10月16日,湖北恩施州巴东县官田村夕阳红专业养殖合作社负责人谭志炯说。前些年,由于低电压问题,谭志炯的饲料粉碎机运转慢而无力,产量很难得到保证。

  通了动力电以后,谭志炯的合作社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现在不用为解决饲料问题而奔波,有更多时间专心发展产业。”2017年6月,国网湖北电力提前3个月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两年攻坚战”建设任务,帮助4479个贫困村全部通上了动力电,改善了当地基础设施条件。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国网湖北电力实施的安全饮水、道路建设、危房改造等项目也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效果。饮水更有保障,出行更便捷,居住条件提升,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的认同感更加强烈。“乡村有了新变化,人的精神面貌自然而然就提升了。”田峰说。

  产业扶贫、光伏扶贫等措施在给村民带来稳定收入的同时,也让大家逐渐摆脱了“等靠要”的思想、尝到了劳动致富的甜头。

  通过一年的养蜂技术学习,神农架下谷乡兴隆寺村村民盛正平已经成为当地的养蜂大户。他家95个蜂箱中有80多个印有“国家电网捐赠”的字样。“现在的收入比在外务工强多了,还能照顾母亲和外婆。”今年,盛正平仅靠养殖蜜蜂,收入就达到了3万元,他准备明年扩大养殖规模,为美好生活积累财富。

  距离神农架松柏镇红花朵村村级光伏电站不到100米,村民汤任贵正在为自己建一栋两层的住房。通过看护、清扫村里的光伏板,汤任贵每月能拿到500元的公益岗位收入。今年,在村集体的支持下,他的养殖产业也发展起来了。“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国家电网公司的帮助,我对未来的生活很有信心。”汤仁贵说道。

  “扶贫工作是一件功在千秋的事情。一开始有些贫困户对扶贫工作抱有不理解不支持的态度,随着乡村环境变化,扶贫工作深入开展,村民的心态越来越积极,对生活也更有希望,这正是我们开展这项工作的初衷。”胡卫东说,“我很庆幸能将个人的事业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看到乡村和村民的变化,我感到很高兴,也很自豪。”

  展望未来

  一张蓝图绘到底

  当前,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到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脱贫攻坚战也进入到决战决胜阶段。国网湖北电力按照中央“四不摘”的要求,保持对扶贫地区力度不减,持续落实光伏产业扶贫政策,主动做好接网服务和技术支撑,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支撑和保障作用。

  在公司定点扶贫的湖北“三县一区”,国网湖北电力通过实施电网改造升级,大力提升当地的供电可靠率。在长阳县、巴东县、秭归县和神农架林区,供电可靠率分别提高到99.76%、99.67%、99.78%和99.89%,进一步满足了广大群众的用电需要。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家庭电气化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村用电客户对供电保障能力、电能质量和服务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网湖北电力在加大电网改造升级的同时,将继续提升供电服务水平,让群众“用上电”更要“用好电”。

  乡村兴则国家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迎来了重大战略机遇。

  电力作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国网湖北电力将围绕公司乡村电网发展规划,通过改造升级农村电网、提高农村供电服务水平、推广电能替代技术、推动特色用能项目建设等各种方式,增强农村用电保障能力,提升农业生产、乡村产业、农村生活电气化水平。

  “到2022年,湖北省农村、农业各领域的电气化水平会得到大幅提升,我们将在农产品种植、加工、乡村旅游等方面建成一批电气化试点示范工程,促进乡村能源生产与消费方式发生显著变革,为实现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新动力。”国网湖北电力董事长肖黎春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