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家电网》>2019年第3期

【文化】谁是美国人

发布时间:2019-03-27

  谁是美国人

  文/梅沙白

  2月18日是美国总统日,一位美国同学邀请我去他家参加旨在纪念林肯诞辰210周年的爱国主义派对,主题是美国内战与美国精神。“为了顺利进入这种情怀”,他还特意推荐了一部近十二个小时的纪录片《美国内战》,要求我们在派对前至少听几遍纪录片的主题曲。

  我怀着无穷的好奇心,略带忐忑地赴约。在他的住处,客厅中央挂着一面巨大的美国国旗,音响循环播放着内战的歌曲。他和同租的室友们是耶鲁大学的本科同学,又分别申请到了哈佛大学不同院系的博士,派对由他们共同举办。

  宾客们陆续到来,有印度裔的、非洲裔的、欧洲裔的、拉丁裔的,还有很多混合族裔的。令我惊讶的是,我不仅是在场唯一一个非美国人(国籍),还是唯一一张东亚面孔。要知道,亚裔是美国人口增长最快的族群,根据联邦人口普查局2016年的报告,亚裔总人口已达2165万,占美国人口总数的6.8%,其中华裔比例最高。我不禁联想到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哈佛亚裔入学歧视诉讼案。亚裔的学术成绩、考试分数和课外活动分数高于其他族裔,却由于招生办打出的显著低于其他族裔的个人素质和综合评分,录取率远低于其他族裔。

  派对以主人的演讲开始。他强调内战对美国价值观的形塑,认为要理解21世纪的美国,必须回望19世纪中叶处于十字路口的美国。大家唱起内战时期的北方联邦军歌《为自由而战的呐喊》,唱到激动处,众人手舞足蹈,模仿行军步伐,脚踏地板。一位同学深情朗诵了林肯的演说,引导大家唱起林肯喜爱的歌曲《迪克西》。当朗诵到一封普通士兵的《与妻书》(Sullivan Balloo, Letter to his wife, Sarah.)时,一位也名叫Sarah的女同学潸然泪下。大家接着唱起源于北方、后来成为南北双方士兵最爱的爱情民谣《洛蕾娜》。

  这场彰显美国精神的派对,似乎让我管窥到了文化认同意义上的美国人,即认同盎格鲁-萨克逊与新教价值观的美国人。这套文化包括当年从英格兰继承来的语言、政治和法律体制,在哈佛所在的新英格兰地区更是根深蒂固。在某种意义上,多大程度上认同这套价值观,就能多大程度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美国一直以多元文化和多元族群著称,但来自其他文化的移民大都逐渐归顺了这套主流文化,他们本来的文化只作为亚文化继续存在。

  塞缪尔·亨廷顿在他极具争议性的著作《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中认为,美国的核心文化至今依然主要是创建美国社会时的“定居者文化”,并指出拉美裔移民,尤其是墨西哥裔移民是对美国传统国家特性唯一最直接、最严重的威胁。拉美移民文化程度低、人数众多且生育率远高于其他族裔,说西班牙语、不愿使用英语,意图保持拉美风格而缺乏融入美国文化的动力,加上政党的竞选需求、学界盛行的多元文化主义以及美国精英阶层“去国家化”表现,美国的国家认同已遭侵蚀,这将导致盎格鲁-新教文化核心地位的动摇,会影响到美国的国际地位。

  最近特朗普在国会的强烈反对下,不惜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动用国防经费也要在美墨边境修建高墙,就像是对亨廷顿忧虑的回应。他正在排除万难兑现自己竞选时的核心承诺。毕竟两年前,是锈带的白人蓝领和基督教保守派用一张张选票告诉民主党精英和主流媒体,谁才是美国人。高墙尚未建成,而美国社会的隔阂,已存之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