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家电网》>2019年第7期

【特别策划】科技创新人才先行

发布时间:2019-07-08

  科技创新人才先行

  文/本刊记者  张友良

  在5月28日召开的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暨公司科技创新大会上,寇伟董事长强调,“公司要在科技创新上有大作为,关键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全面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

  作为公司科技创新的核心骨干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把人才队伍建设与学科建设、科技创新有机结合,试点开展岗位分红激励和项目负责人制等人才工作机制创新,激发科研人才创造活力,在坚强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发挥了公司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

  人才成长与学科建设互为促进

  为了打破“行政晋升独木桥”的职业发展模式,让各类员工尤其是科研人才能够在适合自己的道路上安心工作、稳步发展、有序流动,中国电科院从2014年起就开始研究实施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体系。

  “我们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工作理念,按照‘用事业培养人才、用人才成就事业’的总体思路来抓人才队伍建设。”中国电科院副总工程师、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主任蒋国宜说,“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健全完善的‘双通道、四序列’员工职业生涯体系,为从事经营管理、专业管理、工程技术、专业技能等不同业务工作的员工搭建多路径的职业发展通道。”

  多元化职业发展通道带来的效果是明显的。蒋国宜介绍,员工职业生涯体系实施以来,中国电科院有13名处级干部和22名科级干部辞去职务,由行政通道转入专业通道发展,1310人次实现职级晋升并兑现待遇,其中专业管理序列129人次、工程技术序列1157人次、专业技能序列24人次。

  在“双通道、四序列”员工职业生涯体系的基础上,针对科研人才队伍,2016年中国电科院探索建立了与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紧密结合的,由首席专家、高级专家、优秀专家组成的院级技术专家体系。目前各类专家已经选拔了200人左右。

  在蒋国宜看来,这些专家称号,不仅仅是荣誉和待遇,还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首席专家要在某一个学术领域具有一定权威性,高级专家必须是某一个专业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优秀专家则是科研核心骨干人才。院级技术专家评选不仅给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会,而且给他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下一步,首席专家、高级专家、优秀专家要在落实公司科技创新大会工作部署,推动学科建设和业务布局优化,实施“种子计划”“顶层设计”,培育“杀手锏”技术、“四梁八柱”技术、“颠覆性”技术,构建覆盖基础前瞻研究、技术开发、系统集成、成果转化等全链条的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电科院也特别重视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鼓励他们勇挑重担,主持、参与重要科技攻关和重大工程建设,设立科研基金青年基金、利用科技新星计划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新能源研究中心电力气象模拟与应用技术研究室的冯双磊、电力系统研究所的徐式蕴等一大批青年专家,在各自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成为中国电科院科研创新的中坚力量。

  两个“法宝”激发内生动力

  2018年以来,中国电科院核心人才保留率上升至98%,3位专家入选国家“万人计划”,1支团队入选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018年中国电科院完成成果转化68项,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5%,税后利润同比增长15.8%。这些成绩的取得,两个“法宝”的作用功不可没:一是岗位分红激励,二是项目负责人制。

  开展科技型企业岗位分红激励是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增强科研人员创造性、荣誉感、归属感,有利于促进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和原创技术研发。

  作为国资委岗位分红激励在公司的首批试点单位,中国电科院积极开展岗位分红激励机制研究,将薪酬分配重心向关键岗位、高端人才、一线员工倾斜,吸引和稳定人才队伍。

  蒋国宜介绍,中国电科院岗位分红激励对象全部为一线科研人员,重点从重大科技成果主要完成人、重大研发项目核心骨干人员、对核心技术或主导产品等做出重大创新或改进的主要技术人员、在技术服务和试验检测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技术人员中甄选。2017年首批激励人员共266人,全部来自科研一线,其中关键技术研究岗位213人、决策支持技术研究岗位53人,涉及14个研究所,180个课题和项目。2018年兑现岗位分红激励总额为1551万元。

  中国电科院还将岗位分红激励与绩效考核、重大专项奖励、专家人才配套激励、科技骨干人才专项奖励等激励措施相互协调补充,完善薪酬分配机制,加大对核心科研骨干的定向激励力度,树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价值导向。

  项目负责人制可以赋予项目负责人技术方向选择、团队组建、团队成员考等自主权,对于科技企业提升科研人员尤其是项目负责人创新和管理能动性,提高科研资源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从2016年制定项目负责人制试行方案到2017年、2018年两年试点探索推广。现在中国电科院已有8个二级单位的50余个项目采用项目负责人制进行管理。

  中国电科院电力自动化研究所参加了2017年的项目负责人制试点探索。李立新所长介绍,尽管这些年电力体制改革比较曲折,但他们一直潜心开展电力市场交易研究,形成了很多科研成果,所以现在承担了不少项目。这次项目负责人制试点,他们选取电力现货市场方向国调现货支持系统建设、福建现货支持系统建设、四川现货支持系统建设等三个项目。李立新认为,经过两年多的摸索与实践,基本实现了“打造团队、培养人才、规范管理、激发潜力、提升效率”的预期目标。

  高级工程师许丹对此体会更为深切。他是电力自动化研究所的普通员工,同时也是福建现货支持系统建设的项目负责人。原来,许丹只要在领导的安排下开展工作。当了项目负责人,他要根据项目需求,组建工作团队,做好系统设计、工作分解及成员分工,把握核心环节,掌控项目进度,进而完成目标任务。从2018年11月接到任务,到2019年6月21日福建现货市场支持系统上线试运行,7个多月紧张而高效的忙碌,让许丹的科技研发、工程实施、项目管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5月29日,中国电科院召开项目负责人制推广工作启动会,明确提出要落实公司科技创新大会“开展项目矩阵式管理试点”“实行重大科研专项项目负责人制”工作部署,深化推广项目负责人制,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创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