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家电网》>2020年第1期

【特别策划】以聘任制破解国企改革难题

发布时间:2020-01-09
  

以聘任制破解国企改革难题——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  林新奇

  文/本刊记者  王为民

  《国家电网》:

  近期,有关国企改革的诸多标志性事件备受关注,这是否说明当前改革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

  林新奇:

  首先是转型升级的压力。2019年11月召开的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提出,要抓紧研究制定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未来,国企改革面临的压力更大,承担的责任也更重。国企是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必须充分发挥骨干和引领作用,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扎实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其次是市场化的压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国企必须通过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市场化导向要求国企必须精简组织结构,下放权力并充分授权,建立与市场化相适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

  最后是全球化的压力。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纵观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经济活动更加密切。在日益全球化的环境下,国企不仅要提升在国内的竞争实力和保障能力,还应增强全球资源整合能力,主动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和国际竞争,努力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

  《国家电网》:

  与过去相比,当前国企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林新奇:

  国企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不到位始终是难点之一。一方面是因为人事问题的敏感性,使得改革的难度更大;另一方面来源于国企长期形成的文化,如论资排辈、唯上不唯实、吃“大锅饭”等,导致企业运行效率不高。例如,有人认为国企的管理者身份定位模糊,既有市场角色也有行政角色。事实上,企业是市场的主体,除极少数公益类国企管理者的激励与考核任免应向公务员管理模式靠近外,大多数国企管理者的身份应该去行政化。解决类似问题,关键还是要靠产权改革。近期,国家正力推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国企与民营资本进行广泛合作。此举必然倒逼国企劳动人事制度体系从传统的行政式管理向市场化管理转变。中央《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要根据不同企业类别和层级,实行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等不同选人用人方式。同时,通过强化目标考核,建立对企业管理者和骨干员工的市场化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国企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各类要素活力。

  《国家电网》:

  近年来,许多国企开展岗位聘任制管理,突出按岗选人、以事择人。请问,这对于深化国企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有怎样的意义?

  林新奇:

  岗位聘任制是一种介于公开招聘和传统任命制之间的一种企业内部的选人用人机制。虽然这种方式还未形成真正的市场化人事管理模式,但是毕竟是国企人事管理走向契约化的一种体现。推行岗位聘任制,有助于提升被聘任人员和岗位的匹配程度,如员工在适合的岗位上工作,行为表现会更为积极。这一方面表明,当员工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等越能满足工作需要时,越能提升个体对完成工作的信心;另一方面意味着员工对组织有更强的积极感受,认为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进而更加努力工作并在组织内部形成正向循环,推动企业整体效率效益提升。另外,岗位聘任制有助于国企各级管理者和员工对职业身份的重新认识。过去,很多人认为进入国企就端上了“铁饭碗”,有了职位就等同于坐上了“铁交椅”。推行岗位聘任制将打破这种传统观念,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的择业观,即聘任者无论在国企任何单位和任何岗位,必须要有能力和实力承担岗位职责,否则就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例如,早在2005年,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总部实行全员竞聘上岗,各个职位的竞争非常激烈。23人竞聘部门正职,竞聘成功的只有11人,12人落聘。竞聘后,有5位原部门正职人员、14位原部门副职人员调整了岗位。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将内部竞聘赛马机制广泛运用于公开招聘,定期在媒体发布招聘广告,招揽各类优秀经营管理人才。2005年5月和2007年5月,该公司先后两次参加国务院国资委组织的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高级经营管理者活动,进一步改善了人才结构,为企业注入了生机活力。

  《国家电网》:

  您认为如何保证岗位聘任制能够真正在国企落地?

  林新奇:

  首先要重视岗位分析,企业必须充分、客观地知悉岗位对员工知识、技能和能力等的要求,同时要重视对应聘者素质能力的深度考察,确保应聘者所具备的能力真正满足岗位的需要。其次要以“选优选强”为原则,将组织选拔、市场化选聘、岗位聘任结合起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变“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为“多数人在多数人中选”,好中选优,真正把优秀的管理者和员工选聘到企业中。最后,要健全激励为主的激励制度和监督约束机制。企业根据岗位分析,设定科学的岗位考核评价指标,并与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挂钩,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结合,探索建立与岗位目标要求一致的绩效考核体系。此外,根据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对聘期内不能正确履职的行为严肃按照制度追究,该调岗的调岗,该降职的降职,甚至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以此努力培养一支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高素质干部员工队伍,为国企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