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家电网》>2020年第9期

【特别策划】全力做好协调保障工作 确保工程高质量建设

发布时间:2020-09-11
  

文/本刊记者  石小飞   通讯员  余俊

  与前3条“电力天路”的建设过程相比,阿里电力联网工程的建设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特点。特点之一就是前3条“电力天路”的建设指挥部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组建,而本次工程的建设指挥部由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直接组建。在施工过程中,建设指挥部发挥了哪些作用?在施工安全、人员健康保障、安全管控、党建等方面有哪些创新?在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如何保障工程顺利推进?近日,本刊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阿里电力联网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李万智。

  《国家电网》:

  目前阿里电力联网工程建设进度如何?

  李万智:

  阿里电力联网工程已于7月26日全线贯通,目前线路建设方面已进入附件安装、引流线安装、消缺及预验收阶段;变电站建设方面,目前土建工程已基本结束,正在进行电气安装、二次接等工作,预计8月底单体调试和特殊调试完成。工程将于今年年底正式投运。

  《国家电网》:

  前3条“电力天路”的工程建设指挥部由国家电网公司组建,而阿里电力联网工程的建设指挥部由国网西藏电力组建。本次组建的指挥部有什么特点?您作为副指挥长,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李万智:

  阿里电力联网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基建全过程数字化综合管控试点工程。我们始终坚持创新引领,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实用实效,解决现场主要矛盾;坚持数据驱动,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 利用“互联网+”、数字航拍、地理信息系统(GIS)和BIM等技术,搭建工程通道大数据平台, 实现工程信息互联、数据贯通、成果应用与共享;坚持管理变革的建设理念,打造“3个APP+1个中心”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系统,致力于打造集现场管理、指挥协调、实时监控、技术成果展示于一体的指挥平台,全面、直观、及时反映工程现场施工进度、物资运输、现场安全、视频监控、医疗、气象等方面信息,支撑阿里电力联网工程基建全过程综合数字化管理试点开展,推动工程高质量建设。

  之前的3条“电力天路”的建设,为我们组建工程建设指挥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我本人也参与了藏中电力联网工程建设。我个人感觉,有了之前的经验,我们组建工程建设指挥部有了底气。从目前的运转情况和工程的进度来说,可以说工程指挥部的指挥体系很顺畅。从物资保障、疫情防控、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来说,指挥部的工作是高效的。工程能干到目前这个进度,离不开国网基建部、国网西藏电力、业主项目部和各施工单位的共同努力。我们会全力做好协调保障工作,确保工程按时投运。

  《国家电网》:

  工程建设指挥部在信息保障、医疗保障、物资保障、安全管控等方面运用了哪些信息化管理手段?

  李万智:

  在阿里电力联网建设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信息化管理手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一,阿里电力联网工程全线进行数字航飞,获取通道高精度地理信息,建设工程通道大数据平台,优化线路路径节约投资,提高设计深度和效率。同时,以“互联网+技术手段”为支撑,加强通道设计和通道清理过程管控,加强通道保护,合理避让藏区自然保护区和敏感地区,促进工程和谐建设。

  第二,建设日报信息上报系统,提供决策依据。阿里电力联网工程线路长,管控困难,日报信息上报系统可将每日各参建单位,包括设计、施工、监理、物资、医疗等单位的每日工作进度,通过该平台,上报至工程建设指挥部,平台自动汇总和统计,为指挥部在工程进度管控和阶段性重点工作安排方面提供决策依据。该系统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第三,打造了“1+3”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工程建设指挥中心融合了工程信息报送、安全管控、物资管理、医疗保障管理、视频监控等信息化系统,打造集实时监控、现场管理、指挥协调、技术成果展示于一体的工程建设指挥中心,全面、直观、及时掌握工程现场人员、进度、安全、质量、物资、医疗、气象、视频等建设动态信息,实现工程信息互联、人机交互、全面感知,推进工程高质量建设。

  工程沿线平均海拔世界最高,建设环境极端恶劣。为解决施工过程中医疗数据交换问题,加强医疗保障日常工作汇报及方案实施,我们对医疗管理手段进行创新,建设了以“移动端+网页端+云服务器”为架构的医疗保障管理系统,内容包含药品库存、救护定位、病情交流、学习园地、一键急救呼叫等功能,确保参建人员生命安全。

  在物资管控方面,我们利用移动互联网、云存储等技术,以移动APP作为信息记录、传输、统计管理的平台,结合工程现场物资精细化管控需求,整合各类工程建设物资信息,进行物资需求、供应计划、交接与验收、问题反馈等管理,打造信息高效处理、应用便捷灵活的物资信息化管理平台。

  平台通过线上物资履约跟踪,管控物资从计划—招标—生产—运输—到货—支付全过程,并提供直观的数据统计、分析展示,为工程建设管理决策提供支持;五方验收电子签证的实现,减少了劳动冗余,提高验收效率。

  针对西藏地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通信网络不畅等条件给工程管理带来的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安全管控系统利用物联网智能终端感知和无线互联技术实现施工现场安全数据采集。现场安全管控APP以作业点风险、关键人员到位管理为核心,牢牢抓住项目管理关键人员和现场作业关键点这两个因素,以现场施工风险点作业和关键人员到岗到位管理为核心,按照作业风险提前上报、各管理层审批、现场施工的操作流程,树立施工现场安全风险“作业前预控、作业中管控、作业后追踪”的管理理念,实现施工现场全过程的安全风险管控。

  第四,在6座变电站项目现场,我们部署了现场视频监控系统,现场视频监控信号可直接传送至工程建设指挥中心,便于指挥部及时掌握现场施工情况。

  第五,我们打造了三维数字化平台,实现工程数据贯通。三维数字化系统利用利用互联网+、数字航拍、地理信息系统(GIS)和BIM技术,集成阿里联网全线工程信息、地理信息、数字化模型及文档资料于一体,数据贯穿工程建设各个阶段,实现对电网工程数字化表达、信息综合查询与管理,支撑规划、设计、施工、生产运维等,更好地服务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

  《国家电网》: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给阿里电力联网工程建设带来哪些困难?指挥部采取了哪些针对性措施?

  李万智: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给阿里电力联网工程复工复产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施工高峰期,全线参建人员近3万人。一旦有人感染新冠肺炎,后果不堪设想。

  为做到万无一失,我们组织指挥部及参建单位人员学习有关文件精神,成立指挥部疫情防控及复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分工;印发了相关通知,督促参建单位全面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属地政府和指挥部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工作安排,加强现场留守人员管理,做好防护工作。我们同时加强在藏的留守人员的疫情防控工作。医疗站每日对留守人员的疫情接触情况及健康状况进行巡诊,及时掌握情况,落实全面消毒杀菌工作要求,了解新上线人员及其隔离情况,线上120名留守人员均无异常。各医疗站及指挥部必须清楚掌握所在项目部的进藏参建人员的隔离、身体健康状况,每日更新汇报体温监测、症状问询等情况。

  保障全体参建人员身体健康,防疫物资是关键。我们提前采购防疫物资,保证一定储备数量,确保工程复工后疫情防控物资满足现场工作需要。复工复产,人员是关键。为确保全员安全复工,指挥部组织参建单位采用实名制信息化管控,建档立案一人一档,逐一落实复工进藏人员情况排查,要求所有参建单位及人员进藏前必须经当地政府部门和指挥部同意方可进藏,严禁参建单位私自组织人员进藏,严禁参建单位私自进场复工,严禁留守人员开展施工作业。

  全面复工阶段,一是进一步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督促参建单位把好进藏人员入口关、健康上岗关、消毒安全关,在拉萨、日喀则及各县等政府指定场所进行集中隔离,取得解除隔离手续后再上线,确保疫情防控不出问题。二是持续关注跟踪参建单位防疫物资准备、防控方案落实和人员健康情况,加强疫情防控宣传引导和现场防控,实施封闭式、网格化管理,切断感染和传播途径,确保不发生新的疫情事件。三是加强与政府部门、区公司和各参建单位的密切沟通,着重考虑通过包机、专车形式进藏的可能性,争取开辟更多的进藏绿色通道,其中组织包机4架次,包车38班次,累计1950人,确保各参建队伍和工程物资“进得来”。

  在常态化防疫过程中,工程复工后,指挥部强化对疫情的防范与排查工作,疫情隔离期间对4200余名参建人员的隔离疫情防控工作进行指导、每日进行2次体温监测、对出现异常症状的参建人员进行医疗保障、培训酒店服务人员疫情防控知识、对隔离人员进行疫情防护及健康宣教等工作。截至5月30日,全线各医疗站共计为10160余名参建人员进行疫情防控,测体温11万余人次,健康宣教9万余人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2000余人,消杀面积达到250万余平方米,发热病人排除新冠肺炎55人;对湖北进藏人员33人进行流行病调查,最后都排除新冠肺炎病毒感染。

  《国家电网》: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如何发挥各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李万智:

  指挥部深入贯彻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坚持“工程施工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的原则,把支部建在项目上,成立工程指挥部临时党委、纪委和3个临时支部,组织参建单位建成临时党支部16个。将党风廉政建设与工程建设同安排、同部署,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施“党建+”,形成“党建+基建+宣传+立功竞赛”多维一体工作格局,将党建内嵌、融入、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

  指挥部坚持以党建引领工程建设,继续开展好“党建+阿里电力联网工程”,有效推进“党员先锋、电亮阿里”主题活动、“六赛一创”立功竞赛和“最美建设者”阿里电力联网工程故事分享会,加强先进典型、模范选树培育,用实际工程建设成果检验党建工作实际成效。

  强化临时党支部建设,不断创新方式载体,使每名党员都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每个支部都成为党旗高高飘扬的战斗堡垒。深化党员示范岗、突击队、责任区,青年突击队、安全示范岗建设,鼓励党员和团员青年在艰苦的环境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锤炼品格、建功立业。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与工程重点工作齐抓共管,坚决杜绝违规违纪事件发生。

  加强企地共建活动,为工程沿线农牧民群众奉献电力爱心,践行培育电力施工劳务队承诺,持续探索产业扶贫方法,授人以渔。在施工高峰期的近3万名建设者中,一万多名是西藏农牧民。工程共吸纳当地农牧民就业2678人,零星用工10246人次,采购当地砂石料等8400多万元,很多人在项目建设中学到新技能,为下一步就业奠定了基础。同时,各施工标段临时党支部也根据自身特点,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扶贫助困活动,受到了藏族同胞的欢迎。

  讲述

  隋毅:筑梦世界屋脊

  我叫隋毅,38岁,是吉林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吉隆50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的项目经理。这是我第一次到西藏,不知不觉间已经在这里工作了480多个日日夜夜。

  2019年4月28日,我带领平均年龄只有32岁的项目团队从长春出发,3辆车7个人,一路翻山越岭,跨越5000多公里,长途跋涉14天,到达西藏吉隆县境内。沿途的美景让我们惊叹,可随之而来的高原反应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靠着吃药打针,熬了7天,我们总算基本适应了这里的环境。稍作调整,大家就投入到工作中。

  吉隆50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是阿里电力联网工程中海拔最高、地形最复杂、最具建设挑战性的500千伏变电工程。高寒、缺氧、大风、暴雪,在这样的环境下施工,既不能耽误工期影响施工质量,又要保证人员安全。项目部租用了洒水车,全天候对现场洒水降尘,并在施工现场空旷区域铺设防尘网。仅依靠这些手段是不够的。我和同事们反复商讨,决定创新研发适用于变电工程施工的 GIS 安装可移动拼接式防尘车间,有效避免了因安装环境不达标引发的 GIS 质量事件。

  工程开工初期,项目部提出优先聘请当地劳动力,并为每名藏族施工人员建立了详细的个人档案,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传授施工技能。能为藏族同胞的美好生活出一份力,我很自豪。(徐超整理报道)

  李强:挺进生命禁区

  我叫李强,是陕西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变电分公司的一名员工,参建了阿里电力联网工程霍尔220千伏变电站工程。我最难忘的是在高海拔地区突破自我、挑战自我,跨进“生命禁区”的施工经历。

  施工现场高寒缺氧,常年风沙,有效施工时间短。为了满足施工要求,项目部全体员工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保证工程按期投运。工程沿线均处于高海拔、低气压区域,有潜在引发肺水肿、脑水肿等高原疾病的风险。施工高峰期时,参建人员众多。大部分人员缺乏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生活的经验。项目经理丁志军多次对我们说:“支援藏区电力建设,是我们责任与义务。环境再艰苦,气候再恶劣,生活条件再艰辛,我们都要安下心、扎下根,做到缺氧不缺斗志,海拔高斗志更高,为藏区电力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天气变化多端,我们提前做好预控,稳妥推进施工进度。阿里地区风沙大、含氧量低,我们采用了四级防尘措施,全方位保证设备安装的质量和工艺。

  项目部聘用了许多藏族同胞,把他们培养成钢筋工、模板工。这些举措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农牧民脱贫增收带来积极效应。工程投运后,将彻底结束阿里电网孤网运行历史,解决和改善沿线农牧民“虽已通电但经常停电”的用电问题。一想到这,再苦都值得。(栗莎、职茵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