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家电网》>2020年第10期

【特别策划】以科技创新促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0-10-19
  

文/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于立平

  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央企业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中发挥顶梁柱作用。

  推进科技创新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

  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要求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从国内情况看,我国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经济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从国际情况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经济联通和交往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经济参与国际循环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但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非经济因素冲击。因此,在新发展阶段,必须辩证认识和把握发展大势,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要求,做好在较长时期内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勤于把握“危”中之“机”,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努力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要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今年年初以来,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的变化,党中央作出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把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起来,努力使供给体系更加适配国内需求,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使扩大内需的成效落实到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上来。与此同时,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努力为其他国家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机会,成为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创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要通过科技创新解决关键技术被“卡脖子”的问题,通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立自主、可控、安全的产业链、创新链,让国内供给能够基本满足国内需求。通过科技创新持续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市场创新,不断扩展消费者选择空间,确立在新型市场中的引领优势,并引导新技术加强对传统产品和服务的改造,从而在传统产品和传统市场上创造国际市场竞争的新优势,实现创新驱动的内涵型经济增长。

  推进科技创新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

  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创造出了“两弹一星”等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了一大批有国际影响的重大成果。量子通信等重要科技成果水平达到世界前列,载人航天等战略高技术领域持续取得重大突破,高铁等产业关键技术迅速发展,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投入使用。这些科技创新的重大成就,有力提升了我国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提振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创新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在新时代,推进科技创新、构建新发展格局,仍然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上指出,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开通,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在科技领域集中力量办大事,其本质要求是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来克服难题加快科技创新,其理论依据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只要我们紧紧依靠人民,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体制,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准确把握科技前沿发展趋势和重大创新突破的战略机遇,选准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突破口和优先方向,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任务,集中优势力量加强协同攻关,加速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加快构筑支撑高端引领的先发优势,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强有力的战略支撑。

  中央企业要当推进科技创新的攻坚力量和排头兵

  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拥有研发人员近百万人,建立研发机构3000多个,其中国家级研发平台600多个,研发投入超过全国研发投入总额的四分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企业认真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原始创新、自主创新、协同创新的力度,持续提高研发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和研发平台建设,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绩,获得国家科技奖项占获奖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已经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中央企业要抓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关键,努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制度创新,加快形成推动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有效措施,包括对国有科技型企业增加股权、分红权等中长期激励,建立科研成果转化以后的收益分成制度等,以引导创新的新机制调动科研人员攻克难关、创造技术积极性。加快在落实企业董事会职权、市场化选聘经营者、职业经理人制度、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整体上市等领域开展试点,推进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企业运行与运营效率,为企业长期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完善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从制度倾向、舆论导向上鼓励创新,建立公平竞争氛围,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集中力量攻克难关。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要充分发挥国有企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积极主动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利用自身优势主动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和国家级实验室与研究中心建设,在落实国家创新发展的同时,为企业提升科技水平和寻求新发展领域提供重要平台。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共享科技发展成果,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进一步突破,尽快解决“卡脖子”问题。

  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依托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和完备的产业体系,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进中央企业主辅分离,积极利用社会组织和社会资源服务企业创新发展,构建社会化的创新平台。加强商业模式创新,积极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手段,推进决策科学化、研发社会化、生产响应化和市场一体化。积极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形成市场化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和核心竞争力。

  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科技创新重在人才。改革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改进人才使用、培养、引进等不同环节中的问题,建设好创新人才队伍。完善团队引进政策,从政策制度、资源配置等方面,支持建立完整工作链条和分工明确的科研组织模式。依托重大项目和高水平科研基地,锻炼培养能把握世界科技大势、研判创新方向的战略科技人才。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切实保护创新主体的首创精神。推动包括薪酬改革在内的企业机制改革,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提高科技产出效率,打造科技型企业,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