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家电网》>2020年第11期

【实践】武汉:脱贫路正宽 乡村展新颜

发布时间:2020-11-12
  

文/徐杨

  金秋十月,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罗汉寺街道伏东村的稻田染上了金黄,屋檐下挂着红彤彤的辣椒串,村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个曾经的贫困村如今旧貌换新颜。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惊心动魄的抗洪抢险后,武汉供电公司全体员工立刻投入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中。

  “产业+就业”打通致富路

   “夺取战‘疫’战‘贫’双胜利,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武汉供电公司层层压实责任,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

  从2015年开始,武汉供电公司多次深入伏东村开展调研,出台了一系列对口帮扶措施,涵盖教育、产业、就业、医疗、助残等方面,形成“市级主令、区级主攻、村镇主战”三级作战模式,精准有效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走进伏东村,连片的大棚很气派,种植户正在蔬菜基地忙碌。西红柿、茄子、辣椒等挂满了枝头,长势喜人。如今,伏东村22户贫困户82人已全部脱贫,无一返贫,也没有新产生贫困居民,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

  武汉市黄陂区供电公司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帮助村民增收致富。该公司改造配套电力设施,投资400余万元建成100亩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并通过聘用当地村民等方式,有效解决就业问题,为该村铺就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致富之路。

  “村民收入稳定,日子越过越好,多亏了供电公司的帮助。”6月1日,伏东村党支部书记黄正国到村民杨新荣家走访时说。杨新荣和丈夫都身患残疾,带着两个孩子居住在狭窄的土房里。2016年,武汉供电公司将杨新荣一家列为重点帮扶对象,并提供蔬菜基地工作岗位。如今,她的大女儿考上大学,家里重新整修后亮堂又宽敞。

  在伏东村,贫困居民到蔬菜基地工作,不仅能增加收入,还能学到种植技术。“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就不用外出打工了!”伏东村村民刘伟的儿女打算回乡创业,和父亲一起种植草莓。武汉供电公司挖掘当地资源优势,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突破口,确立以草莓种植为主导产业,水稻、莲藕加工为特色产业的“农户+合作社+协会+企业”合作种植模式。该公司投资175万元构建坚强农配网,为草莓示范基地提供电力保障。

  截至9月底,武汉供电公司累计为伏东村村集体、村民增加直接经济收入83万元,助推贫困户分享资源、开发效益。

  “互联网+”激发新动能

  刘家大堰大塘由于年久失修,漏水较为严重,直接影响到当地村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2016年3月,武汉供电公司投入专项资金40万元疏浚了40亩堰塘。改造后的堰塘既能蓄水又能保证村里70%的农作物灌溉。

  现在,黄陂区村村通动力电,供电卡口、低电压等问题得到彻底解决。2019年起,武汉供电公司驻村工作队着眼于打牢农村、农业发展基础,在整修道路、整改线路、改水改厕等方面想办法、出点子,为贫困村办实事、办好事。该公司积极与林业部门协调,对村湾环境开展绿化整治;新建群众文体活动广场,对道路进行加宽硬化改造;投资7万余元打造党员活动室,提档升级伏东村党建阵地;针对农田灌溉、农业发展项目,新建电杆16基、线路2.8千米,确保村民生产、生活正常用电。

  “很喜欢新校服,感谢供电公司叔叔阿姨的帮助。”黄陂区蔡店街土家族小学四年级学生汪欣怡说。武汉供电公司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定期组织青年志愿者到贫困村开展“知音供电服务驿站电教室”活动,宣传讲解太阳能电池板维护注意事项、安全用电知识、精准扶贫政策等,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武汉供电公司每年开展两次“一对一”走访,结对帮扶重点贫困户。供电员工定期调研,动态掌握贫困居民生产生活情况和存在的实际困难、问题,并将慰问金、生活用品等送至贫困户手中。

  刘伟是伏东村的致富带头人,承包了17亩田种植草莓。目前,每亩净收入3万元。他说:“我们决心挺大,要做长线买卖。”村里的年轻人准备搞电商,借助“互联网+”模式,将草莓卖到全国各地。村民算了一笔账,开网店一年能挣7300多元,加上现场采摘、观光、鲜果销售、产品深加工等,收入还将翻番。

  4年前,村民黄友华每天起早贪黑跑运输,只够一家4口勉强糊口。塘堰修好后,他承包了30多亩水稻。每亩水稻净利润有1300多元。加上种植莲藕、藕带、草莓等,夫妻俩一年能有四五万元收入。明年,他还想试着种荷花,拓宽致富路。

  如今,伏东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村民种植的草莓销往全国各地,蔬菜基地强化产业“造血”,光伏电站让村民享受固定收益……村民们正铆足了劲儿增收致富,大步走在奔小康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