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家电网》>2021年第6期

【特别策划·实践】西北分部:创建“双碳”先行示范区

发布时间:2021-06-10
  

文_任景 何瑜 彭明侨

  今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坚持“一体四翼”发展布局,聚焦主责主业,彰显服务国家战略、推动能源电力转型升级的责任担当。国网西北分部依托资源优势,把握电网特性,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创建“双碳”先行示范区,为“一体四翼”增动能、添活力。

  推动绿色发展

  当好“双碳”推动者

  “十三五”期间,西北新能源实现了三个“翻一番”:装机容量从6000万千瓦增加到1.2亿千瓦;年发电量从800亿千瓦时增加到近1700亿千瓦时;新能源发电量占比从10%提升到近20%,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国内新能源发展最快、占比最高的区域电网。当前,在“西电东送”能源格局和“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中,西北地区在促进能源供给清洁化、低碳化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一直以来,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蕴藏着丰富的水能、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据统计,西北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在3亿千瓦以上,约占全国陆上风能资源的三分之一;太阳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占全国的35%,技术可开发量占全国的59%。西北电网资源禀赋好、发展空间大,具备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先行优势。

  强化智慧赋能

  加快电网转型升级

  近年来,国网西北分部勇闯技术“无人区”,勇于啃下“硬骨头”,着力破解电网发展关键领域“卡脖子”难题。特别是在新能源消纳理论分析模型、新能源运行风险主动管控、新能源承载指标体系等方面实现了技术突破。该分部在新能源耐压、高频耐受能力改造规模、自动电压控制系统接入规模以及辅助服务市场规模等领域成果丰硕。同时,该分部还在新能源参与快速频率响应、新能源柔性调度机制等成果应用上填补了国内空白。

  “我们是西北地区首家参与辅助服务市场中的工业客户,通过优化调整生产方式,在光伏发电率最高的时间段实现满负荷生产,降低了成本,提升了产量。”宁夏天净隆鼎碳化硅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学仁说。

  国网西北分部自2017年起研究建立了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的区域调峰辅助服务市场,已有25家工业客户、3家储能电站、9家自备电厂正式参与,合计调峰能力达311万千瓦。目前,该市场累计增发新能源216亿千瓦时,提升新能源利用率4.6个百分点,各类型市场主体获取辅助服务收益55亿元。

  强化科研攻关,让创新跑出“加速度”。国网西北分部应用“网省场”三级协同的电网级、联断面、多目标联合优化技术,将新能源送出通道利用率平均提升8个百分点。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其励说:“高比例新能源送端电网多级协同控制关键技术相关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家里装了光伏板,不光解决了自家用电问题,还能卖给供电公司,这两年卖电的收入越来越高了。”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依提木孔乡塔勒克村村民坎拜尔·买西热甫说。

  国网西北分部通过构建适用于高比例新能源送端电网的协同控制体系,累计增发新能源电量159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49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278万吨、二氧化硫19万吨。“哈密地区新能源装机容量超过1100万千瓦,受风机耐压水平限制,新能源送出通道受阻严重,多亏国网西北分部度电必争。2020年,淖毛胡风电场发电量同比增长17%,经营利润提升15%。”中国三峡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营销部主任张亚楠介绍。

  建设“五型”电网

  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西北电网覆盖308万平方千米,东西跨度3000多千米,约占全国陆地面积三分之一,电网运行环境复杂,保障安全责任重大。国网西北分部立足实际,建设一体化安全智能管控平台,在国内首次实现电网安全主动智能管控;管控平台将温度、湿度信息,雷电、强风等6类恶劣天气信息与电网信息匹配融合,结合线路风偏等20余类设备状态信息,实现电网运行风险精准感知;建立输变电设备风险下跳闸概率量化模型,为电网安全主动智能管控奠定理论基础。

  当前,国家正在大力实施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西北地区作为重要的电力资源输出地区,在全国电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区域内,西北五省(区)间电力交换能力超2500万千瓦,年互济电量超1000亿千瓦时。外送方面,西北电网通过“西电东送”累计输送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2020年,西北五省(区)外送电量24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创造经济效益386亿元。

  “十四五”期间,国网西北分部将加快建设送端型、清洁型、智慧型、开放型、服务型“五型”电网,持续提升电网安全保障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争创“五个领先”(理念领先、技术领先、指标领先、机制领先、服务领先),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努力将西北电网建设成为“双碳”先行示范区,为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