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家电网》>2021年第7期

【光明华章】江苏:强富美高 动能澎湃

发布时间:2021-07-16
  

文_彭浩

  百年时光荏苒。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走出了一条民族复兴之路。在党的领导下,江苏电力从百年前的“星星之火”不断发展壮大,奔腾的长江水见证了江苏电力壮丽的奋斗之路。 

  江苏电力事业的发展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江苏电力工人从弱到强、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的奋斗史。江苏—这个在1897年仅能转动起3台直流发电机的电力小省已经发展成年用电量达6373.71亿千瓦时、用电最高负荷1.17亿千瓦的电力大省。1905年,江苏第一座公用发电厂在镇江建成投产,两台蒸汽发电机的总功率仅150千瓦。截至2021年5月底,江苏全省已有统调电厂289座,机组27691台,总装机容量近1.2亿千瓦,是1905年的80万倍。 

  新时代,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争当经济社会发展的电力先行官,架起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输送清洁充沛的电能。  

  星星之火迸发光明力量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彼时,在常州戚墅堰,震华电厂正加紧建设。正是在这座电厂中,诞生了江苏电力行业第一个共产党支部。 

  1926年,中共党员王寿生受中共江浙区委委派,来到常州震华电厂任东门变电所值班员。在他的宣传发动下,震华电厂外线工杨宝森等人逐渐接受革命思想,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年初,在王寿生组织下,中国共产党震华电厂支部组建成立。星星之火,由此在江苏电力点亮。 

  江苏电力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投身革命斗争。1949年4月23日,一艘由南京电厂(时称“首都电厂下关发电所”)电力工人驾驶的“京电号”小火轮穿梭在长江两岸密集的炮火中。当日,“京电号”最早将解放军35军120名指战员送到长江南岸。渡江战役期间,“京电号”数次往返,运送1400多人由北向南渡过长江。4月26日,“京电号”又接上邓小平、陈毅等多人渡江,为解放南京立下赫赫战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 

  红色航标,指引江河奔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对薄弱的电网基础,江苏电力工人燃起了空前斗志。20世纪50年代建成66千伏骨干网架、60年代投运首条220千伏线路、70年代末220千伏电网全省联通……有了“全省一张网”,江苏的电能输送动脉日益强健。 

  改革开放后,江苏电网建设也随着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1988年,500千伏徐州—上海输电线路工程建成投运,徐州煤电源源不断地送往苏南、上海,江苏电网主干网架也升级至500千伏。2000年,500千伏山西阳城—江苏淮安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山西煤电跨越千里,送入江苏大地。 

  2012年12月,±800千伏锦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运,江苏电网进入特高压时代。2016年11月,1000千伏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所有变电站和架空线路建成投运。2017年6月,山西送电江苏的±800千伏雁淮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运;9月,±800千伏内蒙古锡盟—江苏泰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运。江苏电网初步形成了“一交三直”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格局,建成“六纵六横”500千伏电网骨干网架,拥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3286座、输电线路10.4万千米,进入特高压、大电网、高负荷时代。穿越百年的光明力量,推动江苏不断勇往直前,奋勇前进。  

  为民服务点亮幸福生活 

  经过一代代电网人不懈努力,到20世纪70年代末,江苏大部分居民过上了“有电生活”。但是,仍有不少“无电村”靠着昏暗的煤油灯度过黑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江苏又开展了多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1996年5月27日,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季安村最后一段供电线路合闸送电,季安村无电的历史终于圈上了句号,江苏也实现了全省行政村“村村通电”。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世纪90年代初,冰箱、彩电等家用电器开始普及,居民用电需求迅速增加。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城市和农村有电送不进、用不上的用电“卡脖子”等问题日益凸显。 

  1998年至2002年,江苏先后实施了总投资分别为100.13亿、169.26亿元的城市和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在城市电网建设改造中,江苏累计新增配电变压器8721台、配电线路1.1万千米;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中,累计新增和更换高耗能配电变压器13.17万台、配电及低压线路43.35万千米。高效的电气设备、先进的运行技术、畅通的配电网络,让江苏城乡电网可靠性大幅提高,也让江苏百姓的生活越来越明亮、越来越幸福。 

  2018年,江苏省委省政府部署农房改善工作。2019年以来,国网江苏电力累计筹措资金20亿元,用于建设农房改善项目电力外线工程。2019年11月,沭阳县供电公司按照城乡一体化建设标准在周集乡老街村实施电缆入地改造。“没了‘蜘蛛网’,村子面貌焕然一新。”老街村党支部书记周卫东说。 

  2021年5月12日,国网江苏电力试点上线乡村振兴电力指数,设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三大模块14个数据分级指标,反映乡村供电能力、产业特色、返贫监测等情况,为地方政府开展乡村振兴评价提供依据。 

  同时,国网江苏电力坚持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履行“为民排忧解难的服务员”“党的政策的宣传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职责。据统计,自2001年起,国网江苏电力坚持开展“安全用电进家门”等惠民行动,建立1167个社区服务点,组织26万余人次累计开展上门服务8万余次。  

  清洁低碳助推绿色发展 

  4月29日,在徐州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电网江苏电力(徐州真旺)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朱宽检修维护电动游船电源设备。2012年,经生态修复,潘安湖采煤塌陷区变身湿地公园,并于2014年升级为国家AAAA级景区。徐州供电公司为公园安装了9套岸电设备,供景区的26只电动游船使用。 

  2018年9月,国家电网江苏电力(徐州真旺)共产党员服务队成立。随即,在采煤塌陷区马庄村的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中,42名服务队队员仅用5个月,使该村配电变压器从6台增加到17台,户均配变容量从1.9千伏安提升到7.9千伏安,供电可靠率从95%提升到99.99%,电压合格率从95%提升到100%。 

  江苏是资源小省、用能大省。加快形成以清洁能源为主导、以电为中心的城市能源发展新格局,是全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国网江苏电力落实国家电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在源、网、荷各层面开展先行试点,为江苏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有益探索。 

  2021年5月12日,国网江苏电力推动相关部门出台《关于鼓励推广空气源热泵等绿色清洁粮食烘干装备与技术的意见》,引导粮食烘干市场主体加快淘汰以燃煤(油、生物质)为热源的存量烘干设备,替代使用电能等绿色能源。 

  5月27日,国内首个电力行业碳排放精准计量系统在江苏上线运行,在国内率先应用实测法,对碳排放进行实时在线监测核算,实现了对火电企业生产全过程二氧化碳排放情况的“精准画像”。 

  6月3日,连云港供电公司在当地明珠皇冠花园小区建成投运“零碳配电房”,实现了小区内配电站房100%清洁能源全供应,每年节约用电3200千瓦时。 

  “十三五”期间,江苏电网新能源装机规模达3496万千瓦,较“十二五”末增长369.9%。其中,2020年新能源发电总量达522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省内煤炭消耗1500万吨左右。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在党的领导下,江苏电力事业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发展成就,全省用电负荷超过德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国网江苏电力推进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用绿色电能保护绿水青山,为描绘锦绣江苏新画卷贡献国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