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家电网》>2021年第11期

【特别策划】专访-切实发挥能源央企保障作用

发布时间:2021-11-15

 _本刊记者刘芳芳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我国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统筹做好“双碳”目标下的能源安全保供工作,核心是全力以赴保障电力供应。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企业评价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周健奇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此轮“缺电”情况复杂,相关措施正在加大力度稳步落实。其中,能源央企作用突出,以实际行动展现了“顶梁柱、顶得住”的责任担当。 

《国家电网》如何把握新发展阶段电力供应保障的新形势? 

周健奇:

7月份以来,“缺电”问题日益突出,原因相比以往更趋复杂。从历史经验看,“缺电”多发生在迎峰度夏期和冰雪封冻期。今年夏季,电力供应偏紧,但供电压力最大、社会关注度最高的时间段却出现在9月份。往年的9月份,电力保供的压力相对较小。这也体现出当前“缺电”不同以往的复杂性。

“缺”是个相对概念,需分析供需结构。从供给侧看,供应链管理不到位,新能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尚未破解。首先,供应链管理不到位。受减排政策、安全生产、天气等多重因素影响,煤电产能、电煤产能未能及时有序释放。多年前的电力紧缺是由于缺产能、缺运力,当前的紧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开工率不足,形成了难达产、涨价、不达产的不良循环。其次,新能源的发展模式需要进一步实践探索。新能源发电主要是指光伏发电和风电。我国新能源的装机容量和发电量都保持了较快增长水平,但发挥的电力供应作用不尽如人意。随着技术不断进步,风电、光伏发电已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新能源的产业体系不同于传统能源产业体系,需要依靠模式创新来进一步促进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以前的“缺电”是不考虑新能源的发展问题的,因为当时的新能源还没有步入产业化发展阶段。从需求侧看,制造业电力需求有增无减,一些较快成长的服务业新业态耗电量较大,以电能替代为主要特征的再电气化趋势愈发显著。在以上三个主要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电力需求增速提升。综合来看,电力市场短期内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保障能源安全是推进能源革命的前提,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体现。能源央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针对此轮“缺电”准确把握新形势,及时给出了短期与中长期相结合的电力供应保障措施。坚定稳产保供的政治决心,提升电煤和煤电产能利用率,做好区域统筹协调,短期化解“缺电”之急;坚持低碳发展之路,积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促进新能源更好发展,将电力供应保障作为长期职责。能源央企的具体工作有效稳定了市场预期,让群众心中有了底。

 《国家电网》在当前的电力供应保障中,央企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大国重器”和“顶梁柱”的责任担当。您怎么看央企发挥的作用? 

周健奇:

以实际行动贯彻新发展理念是电力供应保障的根本。我国电力供应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和电源结构差异:一方面,各地区的能源资源条件、产业结构、用电量、经济发展水平、气候类型等有较大差异,而且电煤的主要生产地远离电力的主要消费地;另一方面,随着新能源的快速成长,我国电源结构呈现多元化特征,不同电源各有优势与不足。

电网企业保障电力安全应立足新发展阶段,做到五个必须:运营全球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电网,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支撑;在电力的长距离、跨区域输送以及新老电源的应用过程中,必须做好地区间的电力调度和关系协调,做到不同电源的协同发力;不能脱离“双碳”目标,必须坚持绿色发展,不能为了保供突破低碳发展的底线,做到煤电绿色供应和新能源高效供应同步推进;积极应对能源革命背景下的电力消费变革,必须向开放的电网平台转型,参与构建国家能源平台,通过优化电力需求侧管理减轻电力供应保障的压力;保障民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坚决守住民生用电底线。

在能源供应保障攻坚战中,能源央企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落到了实处。我国电网企业围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大技术需求,大力推进重大科技项目研究,加大“卡脖子”技术攻关力度,同时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为电力供应保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优化完善国家骨干网架和区域电网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跨区跨省和重要断面输送能力,提高源网荷储协同互动能力,全力挖掘电网互济潜力,全面强化协调管理能力;在实现“双碳”目标、推进能源转型、强化能耗“双控”的大趋势下,严控不合理的用电需求,推动低碳节能生产和改造,引导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探索平台化发展,做到“网上电网”实用化功能全面优化,完成国网云、物联平台、“i国网”移动门户迭代升级,建设可中断负荷资源市场,引导用户节约用电、合理错峰避峰;牢记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保障好居民生活用电。 

《国家电网》把电力供应保障工作融入新发展格局,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周健奇:

电力供应保障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我国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当前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保障电力安全供应至关重要。首先,有利于支持创新。我国强化创新引领,大力推进新兴领域的科技创新,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快发展。这些新兴产业成长于数字经济时代,需要足量稳定的电力支撑。其次,有利于畅通国内大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首要任务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着力打通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

电力市场是国内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发展阶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成熟的电力市场不仅要有稳定节点的供应能力,更要着力畅通电力供应的堵点。国内电力市场循环通畅了,对我国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再次,有利于提升我国企业全球竞争力。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世界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在全球率先恢复,拥有抢抓全球供应体系重构的条件。电力供应保障通过电价改革、保持制造业生产连续性来强化微观主体的全球竞争力,有助于机遇的把握。

我国参与全球竞争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能源价格大幅上涨、“运动式”减碳等现象,说明国内大市场尚有未打通、难打通的堵点,直接影响到微观主体的科技进步和全球竞争。能源央企全力以赴,积极实施电力供应保障,正是找准了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较好地发挥了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主力军作用。 

《国家电网》电网企业积极参与电力市场治理,对推动电力市场高质量发展将起到哪些作用? 

周健奇:

在电力供应形势趋于复杂、能源安全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的新发展阶段,电力供应要实现长期安全可靠。这迫切需要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高质量电力市场治理。新型电力系统促进新型电力主体的成长,其中新企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与传统能源共同构成新的电力生态。

电网企业是电力市场的稳定器,是参与电力市场治理的重要一员。电网企业积极向平台化转型,可以基于电网平台助力电力新生态的构建,以市场化的方式参与电力市场的治理,推动电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电力需求侧管理,促进电力市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