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家电网》>2022年第3期

【特别策划_特写】最快的冰最稳的电

发布时间:2022-03-10

   文_刘晋维

  2月7日晚的首都体育馆出现了刺激又令人欢欣的一幕—率先冲过终点的匈牙利选手刘少林被判犯规,排在第二位的中国选手任子威获得金牌!

  “我们要感谢现在有回放这个东西。”两届冬奥会短道速滑冠军王在中国短道速滑队赢得首金后激动地说。原来,刘少林被判犯规的依据,源自仲裁回放系统提供的实时比赛影像。比赛时,运动员的动作转瞬即逝,而仲裁回放系统为裁判准确、权威判罚提供了客观依据。

  仲裁回放系统是短道速滑竞赛项目的专用设备,通过“无死角”覆盖比赛场地,可以在关键时刻辅助裁判判罚。仲裁回放系统对电力供应可靠性要求很高,一旦发生失电情况,仲裁回放系统不能正常工作,会造成比赛延误甚至出现无法准确判罚的情况。

  “首都体育馆电力保障团队细化制订了23项专项保障方案,确保保障工作顺利开展,通过‘技防+人防’确保此类重要负荷安全可靠。采取‘市电+临电’的供电方式,保证仲裁系统机房内的设备不间断供电。决赛前,保障人员还会针对重要负荷增加一轮设备特巡,仔细检查设备运行状态,确保电力供应安全可靠。”首体场馆群电力保障团队经理李清涛介绍。

  据了解,首都体育馆的冰下面盘旋着不锈钢管,不锈钢管中流动的液态二氧化碳保证了冰面温差不超过0.5摄氏度,能形成最完整、最均匀、最快速的冰。而2月7日任子威夺金当天,是冬奥会开幕以来首都体育馆最忙碌的一天,花样滑冰与短道速滑赛事多次叠加,需要开展多次冰面转换工作。

  首都体育馆电力保障团队介绍,这种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系统制冰的短道速滑馆,需要坚强可靠的电力保障。每次冰面转换制冰机组会同步启动,场馆用电负荷会迅速增加,不同点位的电力保障人员必须协同配合,才能高效完成转换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