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家电网》>2022年第4期

【特别策划 · 实践】美了生态富了口袋——国网冀北电力积极推进农村新能源项目建设

发布时间:2022-04-13

   文_李慧

  3月14日,300余块深蓝色的光伏板整齐地排列在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波罗诺镇官梁村村委会院内,折射出耀眼的光芒。这一天是村里光伏发电项目分红的日子,村民应自兴接过冀北承德供电公司驻村干部送来的1000元钱,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建立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新能源供应体系,重点围绕光伏发电与乡村发展做文章,走出了一条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让“铁杆庄稼”持续发挥作用

  张家口蔚县孟家堡村村北的山坡上,坐落着由国网冀北电力投资建设的1万千瓦光伏电站。该站于2017年6月投产发电,每年将从发电收益中拿出57.6万元捐赠给孟家堡村,期限为20年。

  2016年3月,国网冀北电力开始对口帮扶孟家堡村。该公司充分发挥电网优势,先后帮助该村建设了10兆瓦光伏扶贫电站和300千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通过分布式光伏发电助力精准扶贫。经过不懈努力,孟家堡村2018年年底实现整体脱贫,2020年年底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今,孟家堡村建起了村史馆、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民风街等,村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红火。

  2021年,国网冀北电力持续在光伏电站运维上下功夫,确保村民收益。为保障村级光伏电站安全运行,国网冀北电力常态化开展光伏电站发电异常排查,对电站发电量偏低等7类问题开展定期监督,发现并排除电站异常问题582项,有力保障了村级光伏电站经济效益的发挥。

  3月15日,国网冀北电力召开有关乡村振兴专题会议,审议通过了《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要点》,明确了服务乡村振兴的具体要求。今年,该公司将继续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光伏电站信息台账,足额支付光伏电站上网电费、及时转付补贴;积极推进冀北农村新能源项目建设,提升乡村自身“造血”能力,为乡村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

  屋顶发电自用还有收益

  走进张北县油篓沟镇张号营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道路两侧屋顶上的一排排光伏发电板。这个村子是张北县乡村振兴、“零碳”排放示范村。

  张北县供电公司作为推进油篓沟镇张号营村“分布式光伏+分散电供暖”项目的实施单位,综合考虑并网与村民用电实际,率先进行村网改造,在该村新建10千伏架空线路0.72千米,新建400千伏安柱上变压器2台。

  村网改造完成为后期工作提供了条件。张北县供电公司创新开展“分布式光伏+分散电供暖”项目建设,于2021年10月15日供暖季到来前完成了该村25户的供暖方式改造,为每户村民安装10千瓦光伏设备和10千瓦分散电供暖设备。这些光伏设备并网后可为村民提供长期稳定的光伏补贴,并使用谷段电价蓄热。光伏补贴可以完全满足农户冬季供暖的电费支出。 

  渔光互补发电养鱼双丰收

  3月22日,唐山丰南区供电公司员工来到丰南区黑沿子镇通威“渔光一体”现代渔业产业园,检修水面上的光伏板及设备。水上光伏板发电、水下养殖各类鱼种,“渔光一体”项目让当地渔民收获颇丰。

  “自从我们承包鱼池养鱼,黑沿子镇供电所经常上门服务,帮我们检修增氧机、自动投料机等设备。”鱼池主人陈素森说,“电力供应稳定了,鱼苗成活率也高了,平均亩产可达2200斤。”

  2018年年底,威通“渔光一体”现代渔业产业园并网发电,光伏设备装机容量75兆瓦,一年可发电1.2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10.9万吨。在生产清洁能源的同时,项目依托“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广高效养殖,每亩综合效益超5万元,有效提高了养殖户收益。2022年年初,该产业园启动二期项目建设,预计每年可发电6.85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68万吨,带动当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发展。

  项目建设期间,丰南区供电公司主动对接企业,全程跟踪项目各项工作推进情况,协助企业开展技术方案分析研判,提供详细的参考数据,明确并网终端接入方案,持续做好过程质量监管。随着该项目二期的建设完成,这种生态养殖与光伏发电有机结合的新模式将有效带动周边更多的渔民享受致富红利,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截至目前,国网冀北电力已建成乡村电气化项目404项,示范类项目52项,推广类项目352项,实现了“一县一示范,一所一项目”。其中,承德塞罕坝及周边打造的全绿电示范窗口,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成为乡村能源清洁低碳发展的典范。

  下一步,国网冀北电力将继续围绕风电和光伏项目,助力乡村盘活土地资源、旅游资源、产业资源,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打造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