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家电网》>2022年第8期

【特别策划·实践】洛阳:“一键顺控”开先河

发布时间:2022-08-12

   文_杨振宇张果峰

  连日来,持续高温导致河南洛阳用电负荷快速增长。洛阳供电公司始终把确保电力可靠供应作为头等大事,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周密部署、细化措施、强化管理,全面压实保安全、保民生、保重点主体责任,通过全方位实施电网迎峰度夏各项措施和“一键顺控”“变压器自动喷淋降温装置”等电网“黑科技”,战高温、保供电、稳经济,全力提升电网供电能力,积极应对迎峰度夏考验。

  “一键顺控”新时代 洛阳电网开先河

  “开关恢复备用,加入运行……主站顺控由冷备用态转运行态操作完毕。”在洛阳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中心集控站,值班人员正在使用“一键顺控”对110千伏兰台变电站进行远程试运行操作。

  7月8日7时35分,位于洛阳伊滨区的市重点工程110千伏兰台变电站顺利投运。这是全国首座实现“集控站主站顺控+集控站主站顺控调用+变电站站端顺控”三种顺控模式的变电站,也是洛阳电网第二座接入新一代集控和D5000双系统、第三座具备全电压等级“一键顺控”的新投运变电站,标志着洛阳电网率先迈入“一键顺控”新时代。该工程投运后,将优化洛阳供区网架结构,满足伊滨区中轴带东侧供电负荷需要,为伊滨区提供充足电源支撑,保障奥林匹克中心等一批河南省重点项目及区域用电需求,提高电网运行可靠性。

  “集控站主站顺控功能的实现,大大降低了现场人员操作的安全风险,单间隔操作时长较常规操作缩短90%以上。”洛阳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中心集控站班长李艳萍说。

  作为河南首家“一键顺控”“双功能”试点单位,洛阳供电公司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在前期变电站集控站顺控调用功能成功部署的基础上,通过优化逻辑判据、人机界面、交互方式等8项顺控程序,满足110千伏兰台变电站全电压等级20个设备间隔、58项多状态转化操作任务“三种顺控模式”功能,实现了国内首次在新一代集控系统部署全功能主站顺控,达到从人工就地工作向远程化、智能化业务转型,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深化“一键顺控”技术推广,探索新一代集控系统高级应用,加快实现“两个替代”提供洛阳智慧。

  变压器喷淋降温 创新提效显担当

  6月以来,河南经历连续高温,洛阳电网用电负荷连创历史新高。为了让供电核心设备变压器平稳运行,洛阳供电公司应用QC创新成果,自主研发变压器自动喷淋降温装置,切实增强变压器的散热性能,降低高温损耗,最大限度提高承载能力,确保迎峰度夏期间设备安全运行。

  “以往我们依靠大功率风扇吹或传统手工冲凉的方式进行散热,但传统变压器降温方法覆盖面积小,不能24小时作业,所以我们研制了变压器自动喷淋装置,通过温控器感知主变上层油温,启动电磁水阀对主变散热器进行雾化喷淋,增大与散热器的接触面积,在高温天气下靠蒸发带走热量,实现主变快速降温。”洛阳供电公司变电站值班员安献强介绍。

  变压器自动喷淋装置投资小、效率高,已在洛阳地区各个变电站推广应用。该创新成果经央视新闻报道后,受到全国同行业广泛关注。

  此外,洛阳供电公司还科学制订迎峰度夏期间设备巡检方案,加强红外测温、局放检测、交跨测量等带电检测,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处置各类缺陷隐患。同时,该公司编制高温大负荷保供电就地平衡方案,从发电侧、供电侧、受电侧制订“一对一”就地平衡措施,结合负荷增长情况,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开展配变轮调,以最小投入解决高温环境下设备运维治理问题,全力保障电力可靠供应。 

  带电作业战高温 无感服务保清凉

  “10千伏美经线经四路支线6号杆带电开断架空线路导线作业完毕,人员已撤离,杆上无遗留物。”7月6日21时17分,在洛阳滨河南路扩建改造工程现场,洛阳供电公司带电作业人员冒着酷暑全副武装,历时4个半小时完成带电接火作业,避免架空线路迁改影响沿线1200余户客户生产生活用电。

  入夏以来,为快速满足高温酷暑期间客户用电需求,不断提升优质服务水平,洛阳供电公司以供电更可靠、服务更优质为目标,坚持“能带不停”的原则和“不停电就是最好服务”的理念,通过配网不停电作业方式全力压降客户停电时间,采取“先转供、后带电、再保电”方式和“中压发电车+小旁路+不停电作业”的作业新模式,通过组建临时小型微网系统,真正实现线路检修零停电、负荷零损失,为客户提供“无感”服务,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大局,切实提高客户电力获得感,确保居民清凉度夏。

  面对高温天气挑战,洛阳供电公司周密部署、科学调度,精准负荷预测,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推动各类电源增发稳供,确保机组应开尽开;紧密跟踪天气变化,扎实做好恶劣天气应急响应;开展迎峰度夏反事故演习,提升多部门故障协同处置能力。同时,该公司大力拓展“供电+能效”服务,通过走访企业,深入了解行业客户的用电特性和生产需要,细化客户群体,开拓智慧用能,建立可调节负荷资源库,提升电网资源配置能力,为客户提供多样化、定制化、互动化的用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