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 观点】 乡村振兴 电力先行
文_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何安华
“水电路气网”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电力保障是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不管是促进乡村产业兴旺还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村的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电动力”“电保姆”。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道路上,稳定可靠优质的电力必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持续提升农村电网供电能力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实际上,这一政策要求是一以贯之的,延续性很强,目标任务是持续改善农村用电问题。回顾2010年以来历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多数年份都提到“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如2010年强调“抓紧实施”,2015年强调“继续实施”,2016年强调“加快实施”,2019年强调“加快完成”,2021年提出完成“三区三州”和抵边村寨电网升级改造攻坚计划,2022年提出“深入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 2023年强调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按照中央的制度顶层设计和具体部署安排,在全面完成“十三五”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的基础上,继续组织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推动了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从“用上电”向“用好电”转变。
效果较为明显的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其他脱贫地区、革命老区、边远山区等农村电网薄弱地区的供电保障水平显著提升。例如到2020年普查登记时,国家贫困县通动力电的行政村比重达到99.3%,基本实现了贫困地区行政村村村通动力电,有效解决了农村用电难问题。西部大开发12省(区、市)农村用电量从2010年的652.2亿千瓦时增加到2021年的1655.2亿千瓦时,11年里增加了1000亿千瓦时。据国家能源局资料,2021年,全国农村地区平均供电可靠率达到99.84%,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为14.06小时/户。这表明,全国农村地区基本实现了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但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农村电网负荷日益加重、电网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也会因时因地逐渐显现。因此,农村电网建设需契合乡村生产生活需求并与时俱进,巩固提升之策仍将长期坚持下去。
多元化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这是适应我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可再生能源主要有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据统计,2022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2.7万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的31.3%,占全国新增发电量的81%,已成为我国新增发电量的主体。可再生能源保持着较高利用率水平,如全国主要流域水能利用率98.7%、风电平均利用率96.8%、光伏发电平均利用率98.3%。我国农村地区空间广袤,东西南北跨度大,水能、光热、风能等资源丰富,具备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良好条件,而且将可再生能源转化成经济收益有助于推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
农村水电兴业富民。长期以来,我国支持农村水电发展,一方面是发展农村小水电助力生产生活,另一方面是促进水能资源价值转化,让当地农民有机会从水电中获得收益,分享水电发展红利。1952年,我国有乡村办水电站98个,装机容量0.8万千瓦;1979年,乡村办水电站数量达到峰值,为8.3万个; 2020年为4.4万个,装机容量达到8133.8万千瓦,发电量2423.7亿千瓦时,占农村用电量的39%。一些村庄抓住机遇,通过发展水电获得了跨越式发展。四川省成都市宝山村确立“以林养水,以水发电,以电兴工,以工补农”的发展思路,自1978年修建第一座水电站至今,形成了以水电为村集体经济支柱产业的发展格局,为村民享受各种福利提供了经济保障。
光伏发电遍地开花。近年来,光伏发电作为清洁能源项目得到大力发展,特别是分布式光伏让村集体和农民享受到光伏并网带来的“阳光红利”。2021年6月,国家组织开展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全国共676个试点县推动小而散的太阳能资源规模化利用。截至2021年年底,试点累计并网容量1547万千瓦,其中农村居民屋顶光伏累计并网容量近1000万千瓦,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南部的广东省到北部的黑龙江省,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农村地区都有强大生命力,村集体和农户在屋顶或闲置地块布置光伏发电板,发电并网便可持续获得收入。河北省平山县北庄村很多农户家庭都在屋顶安装了光伏发电设备,平均每户一年的收益约3000多元。北京市密云区北沟村的光伏项目2022年为村集体创收49.8万元。这样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
此外,大型风电基地在沙漠、戈壁、荒漠、草原等地区开发建设,农林作物和废弃物、生活垃圾等通过生物质发电、沼气发电等方式转化为生物质能,既增加了农村清洁能源供给,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又推动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赋能产业发展助力城乡融合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电力保障是基础。当前乡村电气化、数字化为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例如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用电配套设施,显著提升了农业经营主体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优化布局和提升农村电网,助推了民宿从业者提档升级等。乡村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电力保障,从种子种苗培育、种植养殖、加工储藏延伸到乡村文旅服务等,乡村产业的全链条几乎都依靠电力注入动能。随着城乡融合发展的持续推进,农民家庭拥有的各类家电及新能源汽车数量越来越多,村庄配置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智能配电房等用电设施越发普遍。随着乡村产业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电力的可靠性和供电服务的便捷性要求将越来越高。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在发电、供电、用电服务等领域,电力企业应持续提升优质服务水平,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