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观点】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文_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处 王悦 王佳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中央企业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以科技创新支撑高水平自立自强,以创新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争当夯实科技强国建设的“国家队”“排头兵”“主力军”。
坚持“ 四个面向 ”,争当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队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部署,为科技创新朝什么方向努力、向什么目标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央企业紧紧围绕事关国家安全、产业核心竞争力、民生改善等重大战略任务,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一批标志性重大工程彰显了科技创新“国家队”地位。
一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不断强化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在全球范围内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的形势下,中央企业着眼世界科技前沿,在载人航天、热核聚变、北斗导航、深海探测、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等领域贡献了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原创成果。
二是面向经济主战场,不断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注入科技动能。中央企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以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攀升。例如,“华龙一号”正式投入商运,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交通系统成功下线,民族盾构有了中国“芯”……这些成果不断夯实工业现代化的基石,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
三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为维护我国科技安全、能源安全等提供重要支撑。中央企业紧紧围绕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不断探索和提供科技解决方案。聚焦自主可控,大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集成电路、5G通信、高速铁路、大飞机、发动机、工业母机等领域“卡脖子”问题得到不同程度缓解。聚焦保障能源安全,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深海一号生产储油平台、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等填补多项空白。
四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人民群众享受最新科技成果提供有力保障。中央企业把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作为科技研发的重要导向,围绕人民生命健康、人口老龄化、绿色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推出一系列民生科技成果。
完善创新体制机制,争当激发创新潜力活力的排头兵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制约,提供更多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供给,需要强有力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保障。国资央企围绕解决原创技术供给不足、人才激励约束不到位等问题,不断加大体制机制实践探索,提升企业技术牵引和产业变革的创新力。
一是加强原创技术供给,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关于推进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指导意见》要求国有企业“把准战略方向,围绕事关国家安全、产业核心竞争力、民生改善的重大战略任务,加强原创技术供给,超前布局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在集聚创新要素、深化创新协同、促进成果转化、优化创新生态上下功夫,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国务院国资委遴选出首批29户“重点支持类”原创技术策源地企业先行先试,出成果、出经验,为中央企业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提供实践示范。
二是改革创新“双轮驱动”,充分发挥科改示范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提升科技创新力是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任务,深化改革是激发国有企业创新力的不竭源泉。科改示范行动中,一批国有科技型企业将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有机融合,以改革形成的新体制新机制促进技术创新,以技术发展、人才集聚带动新的改革,成为国企改革样板和科技创新尖兵。2021年,209户“科改示范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较2019年提高6.5个百分点,新增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增长69.5%。
三是强化创新政策激励,探索健全有利于创新的制度机制。国务院国资委各类创新激励政策“能给尽给、应给尽给”,实施科技研发投入在业绩考核中全部视同利润加回、重点核心研发团队工资总额单列等政策,加大对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支持。中央企业推行“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有效激发了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潜能。
加速各类创新要素集聚,争当增强创新体系效能的主力军
科技创新要素是开展创新活动的基本立足点,也是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基本保障。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需要推动平台、项目、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中央企业积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引导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充分释放各类要素活力,构建协同高效的创新体系,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发展赋能。
一是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效率。中央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强度,2012~2021年累计投入研发经费6.2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0%;2022年研发投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同时,中央企业聚焦提高科技研发投入产出效率,进一步优化投入结构,突出科技产出、科技成果、科技转化、科技产业,构建以实效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
二是建设高质量创新平台,引领产学研深度融合。中央企业主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加快创新平台建设,目前已打造国家级研发平台764个,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91个;牵头建设高效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强化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据初步统计,已有7个创新联合体集聚58户中央企业,带动超过180家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广泛参与,形成攻关合力。中央企业将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决策,强化重大工程引领,用好国家实验室、创新联合体等平台,不断增强创新体系效能。
三是选优配强创新人才,持续发挥“第一资源”作用。中央企业不断壮大科研人才队伍,专职研发人员数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一,两院院士数量占全国的七分之一,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中央企业将进一步突出培养造就“高精尖缺”人才,深入挖掘科技人才潜力,强化对科技创新人才的精准激励,最大限度调动科技创新人才创新创造积极性,强化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