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家电网》>2023年第8期

【特别策划·调查】合理布局 可建尽建——从华商三优公司看北京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发布时间:2023-08-18

  文_本刊记者 刘芳芳 郭蕾 通讯员 田宗仙

  一盘京城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大棋局”正在逐步铺开。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相关行动方案,北京将按照“合理布局、可建尽建”的原则,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居住地、办公地充电为主,社会公用快速补电为辅”的充电设施网络。

  7月27日,记者走进北京华商三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对京城以充电桩为代表的新能源基础设施进行调查后发现,北京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网络加速建设,超级充电站抓紧布局,同时,“私桩共享”模式悄然形成。

  硬件升级

  大功率充电站建设提速

  据北京市城管委数据,截至目前,北京市共建成29.5万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2018~2022年,北京充电桩数量年均增长15%,充电设施建设初步形成规模。这其中,大功率、超级充电站的建设开始提速。

  “没想到充电速度这么快,以前充电不仅要排队还慢,现在充电只要十几分钟。”7月初,隆瑞三优木樨园超级充电站正式投入运营,新能源网约车司机王师傅对充电服务很满意。

  隆瑞三优木樨园超级充电站位于南三环中路,周边遍布购物中心及居民住宅,人流量非常大。该站配有4台大功率直流超级充电桩,集充电、停车、购物、休息于一体。7月27日,前来充电的货拉拉司机张师傅告诉记者:“这里都是地上充电车位,充电过程中就可以接单,以前在地下车库充电经常会出现信号差接不了单的情况。”一旁的出租车司机刘师傅表示,他平时多在地铁站附近等客,充电站距离地铁站200多米,休息时充电基本不影响接单。

  “木樨园超级充电站是我们承建的首个超充站建设项目,依托公交原有充电场站‘背靠背’建设,单桩最大输出功率为240千瓦,普通家用汽车充电量约50~60千瓦时,真正实现了充电15分钟行驶400公里。”华商三优公司项目管理中心负责人王占全介绍。

  截至7月底,北京市共有15座超级充电站投入运营,另有5座正在建设、10座开发待建,下半年还将新开发场站20座。预计到今年年底,北京市将投建50座超级充电站,满足环卫车辆、物流车辆、出租车及私家车的充电需求。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像木樨园超级充电站这样具备多种功能的综合服务中心,恰好回应了广大车主“充电+多元服务”的关切,颇受车主欢迎。

  “从目前推进的速度来看,北京有望形成国内首张覆盖城市全域的超级充电网。”华商三优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刘晓民说。

  模式创新

  “私桩共享”满足无桩小区补能需求

  安装私人充电桩需要满足几个条件,其中最让新能源汽车车主感到棘手的就是对固定停车位的要求。“要在小区里拥有一个固定车位真是太难了。”不少老旧小区的车主提及这个问题都摇头。正是基于小区私人充电桩安装难,一种被称为“临近车位共享”的“私桩共享”模式悄然形成。

  在位于海淀区的蓟门里小区里,石女士驾轻就熟地将车停在小区内标有04字样的车位上,打开手机里一款名为“优易充”的APP进行一番操作后,拿起旁边的充电枪为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充上电。“等中午的时候,我再来取车,车也就充满了。”石女士说。

  另一端,从石女士在APP上预约充电桩、到达车位充电,再到把车开走、支付充电费用,04桩的车主张杰都能同步看到。“既能方便邻居使用,也能通过共享收益补贴自己用电以及充电桩维修、保养费用,算是多方共赢。”张杰说。

  该小区建成于20世纪80年代,与04桩并排的一共有6个充电桩。“由于车位紧张,2018年之后,物业就没再同意新建充电桩。”张杰正说着,手机传来提示音,“你看,群里又有邻居在预约使用充电桩了。”张杰手机里有一个名为“蓟门里小区04桩”的微信群,群里的98人都是有充电需求的小区住户。张杰说,2017年安装充电桩时,华商三优公司的安装人员就介绍,私人桩通过“优易充”APP可以开启分享功能,“我当时就同意了,最初共用的单子并不多,但近几年明显多了起来,平均每天都有两三单”。

  实际上,探索“共享私人充电桩”模式已被官方认可。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其中就鼓励“临近车位共享”“多车一桩”等新模式。“私桩共享模式的发展能够大大提升私人桩的设备利用率,华商三优公司分布在北京数千个小区的5.7万台私人桩中,共有万余台私人桩具备分享功能,其中3500台长期共享,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无桩、无固定车位的新能源汽车车主在小区内的补能需求。”华商三优公司互联网数据中心互联网运营部经理李晓波表示。

  在华商三优公司运营监控中心的大屏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接入平台的各类充电桩数量,其中私人充电桩的安装点位星罗棋布,海淀、朝阳等地区桩量较大。李晓波说:“从概况图可以看出,共享私人桩具有‘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的双重特点,分布广泛是指在北京16个市辖区都有分布,相对集中则指私桩多集中在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区。”

  据李晓波介绍,仅2022年一年,共享桩就服务了1万多名无桩的新能源汽车车主。全年使用21~30次共享桩的新能源汽车车主,占使用共享桩车主总数的14.7%;使用31~99次的车主占44.5%;使用100次及以上的车主占14.8%。“像丰台区的一台共享私桩,今年上半年就产生分享订单473笔,服务用户40名。这些车主均为小区内和临近小区的居民,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临近车位共享’模式。在一些允许外部车辆进入的小区,共享充电桩还为临时急需充电的新能源汽车车主提供补能帮助。”李晓波说。

  从2015年开发“优易充”APP至今,平台注册用户已有38.17万户,为超过5.1万名用户提供共享充电服务107万次,实现共享收益3000多万元。据了解,目前提供私桩共享业务的开发公司不止华商三优一家。一种新的充电模式正在加速兴起。

  技术革新

  提升充电设施利用率和运营效益

  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发展,带来充电负荷激增。据统计,2022年全国新能源汽车充电量超过40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0.46%,预计到2025年,充电量将达到900亿~1000亿千瓦时,约占全社会电力消费的1%以上。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负荷对电网的接入能力和安全运行能力提出了挑战。

  为应对规模化、随机性充电需求与电网安全经济运行间的矛盾,充电运营企业各显神通,革新技术、精细生产、跨界合作、稳健拓市,争取抢占市场先机。

  以华商三优公司为例。这家成立于2010年的新能源科技公司,业务涵盖智能充电、特种配电装备研发制造、能源互联网和大数据服务,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12年,该公司为北京首位私人新能源汽车用户安装私人充电桩,并联合车企、4S店探索提出私人充电桩一站式标准化建设模式。目前,该公司私人充电桩的安装总量超过6万户,连续5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

  在高端装备制造方面,华商三优公司以高可靠性、高智能化和高服务体验的产品获得客户认可和良好的市场口碑。该公司研发了高可靠智能型交直流充电桩、柔性一机多充设备、高耐候性的液冷充电机,以及无线充电和全自动充电机器人为代表的全系列充电产品,支撑充电服务更加高效、便利。

  在技术创新方面,华商三优公司累计取得专利授权60项、软件著作权27项。该公司牵头完成了“中低压SiC材料、器件及其在电动汽车充电设备中的应用示范”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取得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高效、高功率密度和高可靠性的技术突破,带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充电机在公交、公共领域的推广应用,加快构建产业生态体系。

  在优质服务方面,华商三优公司为企业级客户提供完善的充电桩建设规划、数据采集、运营管理、智能运维等服务;为充电用户提供在线找桩、远程控制、实时监控、在线支付、统计报表、电池健康检测等充电服务体验。例如,该公司通过加快存量非智能设施改造升级,服务中石油等集团客户开展充电设施建设运营,逐步扩大智能充电设施接入规模。此外,该公司充分发挥新能源汽车移动储能作用,提升车网互动服务精益化水平,助力电网保供。

  市场探索

  “统建统服”试点项目效果显现

  眼下正值暑期,新能源租车订单占比大幅增长,新能源汽车成为出行的新选择。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充电需求?打造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成为破解之道。

  早在2014年,新能源出租车进京城,充电难成为“拦路虎”。当时,华商三优公司组建专项工作团队,逐站逐点勘查,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与要求,充分利用路侧资源,历经两年完成68座136台充电设施的建设投运,打造了四环内出租车扬招站充电网,形成“忙时服务出租、闲时服务居民”的充电模式。这些充电网站年服务约20万车次,充电约500万千瓦时。

  有了丰富的建设运营经验后,2016年,华商三优公司承接北京市公交充电场站建设任务,累计建成210座充电站1178台充电桩,服务7509辆新能源公交车运行,充电量超过13.6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约506万吨。

  根据《北京市居住区新能源汽车充电“统建统服”试点工作方案》,北京市计划用两年时间,打造一批统一选址原则、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服务标准的“统建统服”充电服务。记者了解到,华商三优公司探索研究新能源汽车与电网互动关键技术,已取得积极成效。该公司研发了有序充电桩、V2G双向充放电桩,并参与建设北京市车网互动平台。平台覆盖公交、私人、公共、专用等多个领域,聚合新能源汽车可调节充电资源,实现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负荷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调控、统一服务。平台还参与了华北电网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服务首都供电保障和绿色清洁能源消纳。

  为提升设备智能管理效率,华商三优公司打造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实现产品从生产到退役的全过程线上监管,通过大数据分析,开展设备精准维护,科学延长产品安全稳定的服务周期。目前,该公司承担着首都近2000个站点2万台充电设备的运维保障工作。

  对于供需矛盾尖锐、潮汐特性明显区域,北京市还将鼓励推广“移动充电车”等充电方式,解决充电难的问题。同时,北京市将加强重点区域社会公用充电设施建设,鼓励利用企事业单位的边角、零散、闲置土地建设社会公用充电桩,鼓励乡镇区域利用集体土地建设社会公用充电桩等。新能源充电桩的布局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