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家电网》>2023年第9期

【特别策划·观点】新形势下的央企金融风险防控

发布时间:2023-09-14
  

文_长沙理工大学经管学院博士 毛晓丹

  金融强监管新常态形成

  2023年以来,随着经济复苏及稳增长政策发力,我国疫后消费和经济恢复步入正常轨道。

  据Wind金融数据库,2023年1至7月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20.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23.1%,货物贸易顺差同比扩大10.3%。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具备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

  然而,国内外双重不确定因素仍在积聚,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突出表现在:一是全球经济走势持续低迷,全球债务规模继续攀升,欧美银行危机频出,美联储加息影响持续发酵,经济全球化遇逆流;二是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因素增多,集中体现在宏观经济增速与房地产市场下行、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和地方债务风险突出等矛盾不断凸显;三是面对新冠疫情后潜在的疤痕效应和经济下行压力,金融机构风险并未完全出清。

  其中,中小金融机构一方面因市场借贷资金净息差缩小,利润受明显影响;另一方面,低碳转型背景下传统实体行业业务风险增高,低碳绿色等新兴行业本身风险高且金融机构对此类行业认识不够,金融机构内部同时具备金融和实体行业背景的复合性专业人才储备严重不足,使得金融机构信贷风险不断积累,不良资产占比呈现上升趋势,道德风险、集中度风险、行业风险不断加大。

  与此同时,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继续深化。2023年5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成立,自此我国金融监管格局从“一行两会”转为“一行一局一会”,金融监管体系从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与行为监管演进,地方金融监管体制转变为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为主的垂直金融监管体系。金融监管效率进一步提高,金融监管真空和监管套利进一步减少。

  将面临更全面更系统监管的金融机构,应该重新审视自身风险暴露水平和风险管理框架,进一步加大对于建立自身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和风险传染防控机制的重视程度。

  新形势下的央企金融风险

  当下中国金融市场正遭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一是实体经济杠杆率不断上升。2021年我国直接融资占比为14.36%,低于2020年8.06个百分点,间接融资仍是我国的主要融资方式,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高达152.8%。二是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现象加剧。2010~2020年,我国实体企业平均金融资产配置年增长率6.75%,由最初的1.44万亿元增长至9.77万亿元。三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持续升级。2022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8818亿元,比2021年下降2.1%,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5039亿元,比2021年增长6.4%。在支出增加收入下降双重压力下,地方政府杠杆率自2012年以来持续上涨,截至2022年年底,达到72.2%。我国地方政府债券隐形担保和银行贷款为主的特征加重了地方债务不确定性。一旦经济下行、需求收缩、实体经济遭遇困境和地方债风险加剧,均将由银行机构承担,银行流动性风险积累和加剧,转移至房地产行业,加之金融网络风险传染和联动效应,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和全国性金融危机。

  近年来,随着我国央企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不少央企积极进行资产改革重组。其中,多家央企金控集团寻求资产重组并注入上市公司。央企金控集团通过上市实现资产证券化,既满足其融资需求,又符合央企做强做优做大的发展需求。在可预计的未来,央企金控集团通过上市资产证券化趋势将更为明显。

  然而,在国内外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多变和强监管严监管新常态背景下,央企加速金融资产上市也意味着其金融风险防控将面临更大不确定性和更高挑战。前期积累暗藏的各类风险隐患,无论是面临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不断升级的宏观经济预期转弱下潜在的市场风险,还是“穿透式监管”下由于组织复杂性和关联交易隐蔽性产生的潜在合规风险,均逐步显露。央企应与时俱进,做实金融风险管理与防控。

  新形势下的央企金融风险防控优化逻辑

  完善“事前+事中+事后”一体化风控制度,全面提升全流程风险管理水平。在事前风控层面,紧跟国家政策导向,母公司应侧重于宏观层面的“全面风险管理”,把控和批准重大事项,建立正确的金融业务架构与客户发展策略方向。金融子公司则从微观层面加强研究分析能力,优化客户名单管理制度,引入专业外脑协助,强化尽职调查质效。在事中风控层面,要高度重视还款主要核心来源的可靠性、稳定性和真实性,切实做好相关文件材料的审复核。创新开发考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优化型评级授信方式。在事后风控层面,运行联合贷后管理、线上贷后管理等新型贷后管理模式,提高信贷能力。鼓励金融机构联合专业外部评估机构、行业专家等对金融客户进行科学专业分析,同时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手段,进行线上实时智能化贷后管理。

  抓住市场利率窗口期,优化资产负债管理和负债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质效。主动抢抓当前宽松货币政策重要窗口期,降低债务久期。例如,可以在资产配置中加入国债期货对冲工具,在改善底仓久期的同时,提高组合收益;制订跨利率周期的融资策略,开展多融资工具的组合管理,有效降低融资成本。采取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多元化融资方式,改善提升金控集团的注册资本,提升金融资本充足率,夯实风控最后一道防线。

  切实细化风险应急预案,强化合规文化建设,完善常态化风险处置机制。把监管法律法规及时嵌入金控集团风险内控体系,实现外规内化,确保各领域运营的合法合规。健全内控机制建设,按照“发现问题—反馈问题—完善流程—辅导培训—检查督导”闭环式工作思路,开展多种形式的合规文化活动,积极开展高管合规宣讲、高管宣讲下基层等活动,开展重点违规问题整治、重大风险隐患排查、类别风险疑点数据检查、员工异常行为排查等工作。

  优化风控底层架构,权责明确,建立健全业务“隔离墙”制度,增强运营独立性和自主性。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在人事、信息、资金、管理等方面建立控股企业与其所控股金融机构之间切实可行的风险隔离制度和风险预警机制,减少对金控集团经营干预,切实保护各金融子公司的经营自主性,在严控风险和依法合规前提下开展关联交易和业务协同,共享客户信息等。构建科学的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和风险承担主体,防止风险责任不清、交叉传染及利益冲突。

  加强数智风控管理,强化数字化智能化风险管理技术应用,增强风控科技属性。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智能风控已成为金融机构数字化浪潮中的重要战略部署。其核心是加大对智能风控管理的投入和研发,全面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善依赖静态化分散化规制和数据的传统风控模式,灵活运用文本、图像等非结构化数据与深度学习方法优化风险模型开发,在保护用户数据隐私的前提下,强化资金监控和客户分析,在提高风控效率的同时,形成用户金融画像,推动定制化个性化金融服务发展。

  夯实风控软实力,引进复合型专业人才,构建人才保障机制。在当前经济金融复杂多变和金控集团业务多元化背景下,相比传统金融机构,央企金控集团对复合型和交叉学科背景人才的诉求更为迫切。针对当前金控集团复合型交叉人才的严重稀缺,有必要加大力度引进同时具备主业专业知识和金融服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团队,并将高端人力资源视为企业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核心。加强校企联动,搭建人才培育平台,建立健全激励考核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