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家电网》>2023年第11期

【特别策划·观点】加快推进东北地区能源转型

发布时间:2023-11-14
  

文_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田慧芳

  东北地区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丰富,是我国资源型城市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东北三省也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产业基础雄厚,区位优势独特,在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但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费在东北能源结构中长期占据较大比重,给东北地区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近年来,调整能源结构,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成为东北地区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必然选择。

  能源转型初见成效

  火电装机容量的增长得到明显控制,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22年年底,黑龙江省共完成火电灵活性改造1356万千瓦。吉林省建成了“井”字形500千伏电网结构,并在2022年首次接入特高压电网。辽宁省“十三五”期间累计淘汰关停落后煤电机组47万千瓦时,超低排放改造2261万千瓦、灵活性改造585万千瓦。在有序推进煤炭去产能的同时,东北三省还积极打造煤电化产业链培育转型升级新动能,提高资源精深加工比重。

  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2022年,辽宁新能源发电量371.14亿千瓦时,同比提高18.98%;新能源利用率98.71%。吉林新能源电力产业成为新的千亿级支柱产业,2022年仅“陆上风光三峡”新增装机容量500万千瓦,增长50%,总装机容量达到1500万千瓦。黑龙江2022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2000万千瓦,占总装机的47%,占到全省总发电量的38%。

  新能源产业链培育初具规模。吉林省装备制造能力突出,已吸纳一批风电装备龙头企业集中落位,致力于建立风电整机、电机、叶片、储能等设备为一体的新能源装备产业链。辽宁省也积极推进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及相关产业发展,特别提出要发展海洋新能源,做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港产业和海洋服务业。黑龙江省石墨资源丰富,整车制造业发达也带动了锂电池布局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形成了9个锂电池产业基地。中国一重、明阳风电等大型风电企业在黑龙江的装备制造基地也已经建成。

  新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

  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对新时代推动东北振兴作出部署。其中就提到,加快发展风电、光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建设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可以预见,未来东北的能源转型将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大幅提升清洁能源开发规模,加快煤炭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根据东北三省的“十四五”和2035远景规划,吉林省的战略定位是建设松辽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新能源高比例消纳示范省和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区,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2.5%。黑龙江省将建设哈尔滨和绥化两个综合能源基地,齐齐哈尔和大庆两个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区,以及佳木斯、牡丹江等几个以电力外送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基地,到2025年实现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3000万千瓦,占总装机比例50%以上。辽宁省的目标是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占比达到13.7%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提高至47%左右。

  二是优化电力生产和输送通道布局,提高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典型的工程项目包括吉林“陆上三峡”工程、鲁固直流特高压外送配套风电项目、分布式光伏示范项目、蛟河等多地的抽水蓄能电站、辽东南等沿海核电工程、调峰气电工程、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项目等。

  三是加快新能源应用场景创新。黑龙江省推动实施了“氢绿龙江”行动,以绿氢在化工行业替代为突破口。吉林省正布局建设中国年产12万吨氢气的北方“氢谷”和长春—白城氢能走廊新能源制氢示范区。辽宁省也在因地制宜推进生物质能、氢能、地热能等其他新能源利用,包括推广核电余热供暖、低温堆集中供暖,积极探索推进制氢、海水淡化等核能综合利用。

  四是加快再生能源和储能技术等的部署。东北三省都提出将加快零碳能源、新型储能、氢能及燃料电池、能源互联网、智慧能源、先进节能等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促进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和关键材料、设备的自主研发与国产化替代。辽宁省还特别提出将开展海上风电、光伏治沙、渔光互补、生物质发电、核能海水淡化的技术研究与配套装备创新,培育新能源发展新模式、新业态。

  能源转型机遇与挑战并存

  东北三省拥有丰富的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资源,且具有分布范围广、稳定性较高、连续性较好等特点,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巨大。但风力、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展还存在消纳不足等问题,未来东北能源转型之路还需要妥善处理以下问题:

  一是要在能源安全与能源转型之间寻找平衡点。从目前来看,如何应对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随机性和波动性成为平衡电力系统的最大挑战。国际能源地缘格局的变化也增加了我国能源供应保障风险。煤电“压舱石”的作用短时间内不可替代。这需要东北三省把确保能源安全和供应链产业链稳定作为首要任务,完善煤炭供应预警体系,做好电煤保供稳价。

  二是不能忽视能源转型的成本。全球范围内能源转型对传统化石能源行业的影响已经显现。发展低碳、零碳技术,需要投入大量的技术创新成本与用能方式转换成本。这些都需要政府在制定能源转型政策时充分考虑省情,智慧把握转型的节奏、内容和速度。

  三是能源转型不仅仅是能源革命,也包括观念、机制、产业、人才等的系统转型,特别是产业结构转型和技术创新对能源转型具有重要影响。东北地区要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时鼓励和指引企业转变经营理念,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产品生产的全生命周期。政府要搭建行业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引育用留”人才工作全链条机制,让东北成为更多创新成果策源地,增强东北地区的科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