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家电网》>2023年第11期

【特别策划·观点】东北全面振兴中的国企作为

发布时间:2023-11-14
  

 文_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国有企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贾涛

  今年是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对东北振兴,党中央高度重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于9月6日至8日赴黑龙江考察并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要求“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

  当前,东北正迎来新一轮历史发展机遇。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7日召开会议,审议《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指出,推动东北振兴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东北地区资源条件较好,产业基础比较雄厚,区位优势独特,发展潜力巨大,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当前东北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东北地区过去的兴衰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际格局的变化密切相关。东北曾经十分辉煌,在助力新中国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在改革开放后经济曾陷入困顿,近年来更是出现老工业基地转型艰难的局面。对于东北衰落的原因,网上探讨很多:天寒地冻,计划经济思维根深蒂固,营商环境差等。但笔者认为,东北的兴衰更多的是受国家大政方针和国际格局影响。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西方围堵,中苏友好,苏联援建的156项大型工程中有三分之一都落在东北,东北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贡献巨大。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国家启动三线建设,东北的工业不少迁往关内。改革开放后,重点是沿海开发开放,珠三角、长三角借海运之便深度融入全球化而快速繁荣,此时的东北因国企占比大、重化工业占比大而转型艰难……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已经发生深刻变化,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迎来重大发展机遇。近年来,中国的快速崛起引发了某些西方大国的恐慌,牵头围堵中国。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并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统筹发展与安全”,以新的国家总体安全观保障新发展格局。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共建“一带一路”已取得累累硕果,尤其是中俄关系更加紧密。中俄双边贸易额2022年同比增长29.3%,达到1900亿美元,中国连续13年稳居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而东北正是中俄经贸交流合作的桥头堡,面临巨大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在新征程上,我们将面临“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因此,重化工业占比大、国防军工实力强的东北,重要性就更加凸显了。

  国企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而东北的国资国企,在维护“五大安全”方面正发挥重大作用。

  维护国防安全。东北是我国国防军工生产的重要基地,其中主体就是国企。例如中航沈飞公司先后研制生产了40多种型号数千架歼击机并装备部队,填补了一系列国防建设的空白。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成就了我国海军由弱变强的历史跨越,近年还建造了两艘航空母舰。

  维护粮食安全。东北的黑土地是我国著名的大粮仓。前身为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的北大荒农垦集团打造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实现了“十九连丰”,累计为国家生产粮食超过1万亿斤。

  维护生态安全。例如,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就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直属国有企业。大兴安岭林区总面积8.35万平方千米,森林面积68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6.20%,该集团经营面积达7.98万平方千米,占林区总面积的95.57%。

  维护能源安全。隶属中国石油集团的大庆油田公司,从2003年到2022年,其国内外油气产量当量连续20年保持在4000万吨以上,创造了领先世界的陆相砂岩油田开发技术。

  维护产业安全。例如,近70年来,位于齐齐哈尔的中国一重填补国内工业产品技术空白400多项,创造了数百项“第一”,先后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重型装备的历史、不能生产成套机器产品的历史、不能生产核电设备的历史,是中国核岛装备的领导者、国际先进的核岛设备供应商和服务商,是当今世界炼油用加氢反应器的最大供货商、冶金企业全流程设备供应商。

  未来国企助力东北全面振兴的发力点

  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加大支持力度和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未来,国资国企在东北全面振兴中如何发力,需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

  一方面,全国国资国企要加大对东北全面振兴的支持力度。国务院国资委已经开始行动。9月11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支持指导央企深化与东北地区全方位合作,要求央企“以更大力度投资东北、布局东北、建设东北、发展东北”。国资委扩大会议提出,“要支持推动中央企业结合东北地区资源禀赋,加强在东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积极与东北地区企业共建产业链供应链”。充分发挥央企实力强、资源多、布局广的优势,以需求牵引和技术合作等方式拉动东北相关的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大有作为。

  另一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只是“输血”,而“激发内生动力”才是“造血”。笔者认为,在东北全面振兴的当下,如何激发东北国资国企的内生动力更为重要,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新时代要继续弘扬“铁人精神”,新时代的东北国企需要昂扬向上的精气神。2023年是纪念铁人王进喜诞辰100周年。“铁人”只是一个称号,而王进喜同志是那个火热年代千千万万优秀工人中的代表。“铁人精神”是什么?是“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是“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是“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是“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的埋头苦干精神。

  二是狠抓技术攻关,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贡献力量。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航发黎明发动机装配厂“李志强班”职工的回信,在广大航空科技工作者中引发热烈反响。不仅仅是航空相关企业,广大的东北国资国企都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批示精神,“牢记使命责任”“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努力攻克更多关键核心技术”,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贡献力量”。

  三是继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市场化的体制机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国内碳纤维大丝束龙头企业就是一家1964年投产的东北老国企——吉林化纤。碳纤维行业是一个有着激烈市场竞争且面临国外技术封锁的行业。吉林化纤通过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研发出碳纤维原丝,成为国内碳纤维大丝束领域的龙头,现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碳纤维生产基地。3月份,吉林化纤集团凭借在碳纤维领域的创新突破,被国务院国资委评选为“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而吉林化纤成功的背后,正是其进行多年的深化改革,建立了一整套面向市场竞争的市场化的体制机制。东北的国有企业不是搞不好,而在于要深化改革,建立市场化的体制机制。

  吉林化纤也不是孤例。处于边陲齐齐哈尔市的中国一重,近年来的长足发展亦得益于体制机制改革,其改革经验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的高度肯定。正如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所说:“方向要大致正确,组织必须充满活力。”

  继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建立真正市场化的体制机制,依然是东北国资国企要做好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