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西柏坡的年味
文_本刊记者 石小飞 通讯员 霍晓娟
2月14日,农历大年初五,还不到9时,河北省平山县的西柏坡高速已出现堵车迹象。趁着好天气,大批游客一大早就开车赶赴西柏坡景区参观。
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中共中央曾在西柏坡办公,指挥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召开了著名的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毛泽东同志向全党发出了“两个务必”的号召。西柏坡成为党中央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定期排查 景区用电无忧
“今天天气好,景区内游客少不了。走,我们过去转转,保障景区用电。”10时,记者跟随国家电网河北电力(西柏坡)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闫龙龙和杨立军赶到景区。二人穿着红马甲,戴着安全帽,挎着工具包,在人群中格外醒目。
此时,西柏坡纪念馆广场上熙熙攘攘,纪念馆大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路边,一排排经营小吃的摊位整齐排列,摊主正热情地招揽着顾客。
西柏坡景区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西柏坡纪念馆内部的一个个展厅里,游客们在展板前驻足停留,感受那段激情澎湃的岁月,学习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彻底革命精神。
西柏坡纪念馆的配电房位于一楼。虽属客户产权,但纪念馆用电设施点多面广、安全防护难度大。服务队队员平时会定期开展上门排查,还编制了纪念馆供电设施隐患排查手册,指导景区安全可靠用电。
检查、测温完毕,二人又向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交代了特别注意事项方才离开。
杨立军告诉记者,如今,西柏坡纪念馆已建成全电景区。2021年,平山县供电公司还为纪念馆量身定制了智慧能源管控系统。该系统可实时采集数据,对展览馆、廉政馆等区域的供用能进行分析,提升景区智能化管理水平,推动景区合理用能、节约用能。
11时,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早已人头攒动。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游客们纷纷拍照留念,重温峥嵘岁月,汲取前进力量。
闫龙龙告诉记者,相比西柏坡纪念馆,虽然中共中央旧址的用电设备不多,负荷不高,但也不能有丝毫大意,必须保证供电万无一失。
便捷快速 车主满意充电
11时30分,路边的一个个小吃摊位已被游客们围住,家长带着孩子开始享受美食。
“生意好吧?用电有什么问题吗?”“生意不错,用电很好,没啥事。”两名队员时不时在路边摊位前驻足,询问摊主用电需求。
闫龙龙就是西柏坡村人,因此和大部分摊主都熟识。他说,摊主都是附近的村民。这几天游客多,也是摊主们做生意的好时候,必须全力保证摊主用好电。
春节长假期间,西柏坡供电所对西柏坡景区开展24小时保电,对景区配电线路、台区、低压线路及附属设备开展全面特巡。闫龙龙说,如果摊主遇到一些小的用电问题,只要一个电话,他们很快就过去解决。
在景区的电动汽车充电站,8台电动汽车正在充电。充电站的8台充电桩均为直流快充,一台电动汽车充满电只需50分钟左右。
“充电非常方便,我很满意!”来自石家庄市区的任先生一大早就和几个朋友驾驶新能源汽车来西柏坡景区参观,吃饭间隙顺便充电。
“我的车刚才充满了,共充电48分钟,15.86度电。”在充电桩的屏幕上,所有充电信息清晰显示。说完,任先生拔下充电插头,启动车辆离开充电车位。
说话间,来自赞皇县的王先生的车也充满了电。“我用‘e充电’APP扫码充电,非常方便。”王先生也是一大早就出发,全家出动来到景区参观。
“虽然现在新能源汽车车主对充电流程都很熟悉,但我们也会不时过来转一转,解答一下车主充电遇到的问题。”杨立军说。
12时,虽然景区内游客数量已经不少,但仍有不少游客的车辆正在等待进入停车场,景区越来越热闹了。
省心卫生 村民放心取暖
“走,咱们再去看看大家的空气能热泵采暖设备有没有问题。”杨立军说,现在景区商户和西柏坡镇的16个村已全部实施了“煤改电”,冬季采暖用的是空气能热泵采暖设备。虽然已经立春,但气温还很低,一旦采暖设备出现问题就很麻烦了。
西柏坡圣都酒店坐落在景区内,临水而建,共有40多个房间供游客住宿。由于酒店位置好,一年四季都有游客前来住宿消费。
“空气能热泵没问题,很好用,放心吧。”老板闫立鹏说,改为空气能热泵取暖后,和以前烧煤取暖相比,方便多了,“半夜不用起来添煤,又省心又干净,而且宾馆房间温度也有保证,游客们也很满意。”
对“煤改电”表示满意的还有西柏坡村村民王建海。他告诉记者,他们家住的是二层楼房,以前烧煤取暖,一个冬天需要3000多元;现在用空气能热泵,一个冬天费用也是3000多元,取暖成本并没有增加,“和以前比,更暖和、更省心,也更卫生了。”
进入村子,记者看到每家每户的外墙上或房顶上都有一台类似空调外机的设备。杨立军告诉记者,这个设备就是空气能热泵。设备使用方便,每户村民自己可以任意开关并调控温度,能耗不高,加上政府补贴,一冬天的花费和烧煤相差不大,一般农户也能负担得起。
“以前一到冬天村里家家户户冒烟,‘煤改电’以后,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了。”闫龙龙说。
说罢,两名队员继续向村里走去。村里家家户户贴了红对联,路边的树上,一排排红灯笼甚是喜庆,和二人身上的红马甲融为一体。这红彤彤的颜色,就如同西柏坡人红红火火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