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家电网》>2024年第3期

【特别策划·案例】信产集团:强化布局 开拓创新

发布时间:2024-03-14
  

文_张琳瑜 焦艳斌

    近年来,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工作,强化顶层规划布局,深化创新载体建设,集聚企业优势力量开展电力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攻关研究,推动产品孵化,创新产业模式和市场模式,着力深化人工智能在电力领域的发展与运用,助力数智化坚强电网建设和新质生产力锻造。

  强化顶层规划布局

  做好总体设计

  做好顶层设计是锚定目标、集聚资源、靶向发力、提速增效的前提条件。国网信通产业集团充分认识到规划布局的重要作用,印发《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和《关于全面加强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包括电力人工智能在内的企业十大核心业务,制订了特色化科研体系等创新机制。

  2023年11月,国网信通产业集团研究编制了《重点研发攻关布局》,对人工智能等十大核心业务未来3年重点攻关的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预期培育的专利和标准、依托的科研平台和攻关团队进行了一体化规划布局。今年,国网信通产业集团将进一步落实一体化规划布局,实施电力人工智能等方向的八大科研专项项目,从规划布局、保障项目计划落实等多层面支持企业在电力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核心的技术攻关和创新发展。

  推动科技创新攻关

  夯实技术基础

  国网信通产业集团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攻关,围绕产业需求加强科技创新,全面增强企业内生动力和创造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企业在电力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的发展,助力形成新质生产力。  

  2022年10月,新型电力系统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正式获得国家科技部授牌,该平台是能源领域首个获批的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平台,由电力人工智能平台与技术应用实验室(PATTERN实验室)研发。

  科研实验平台和共性技术平台是技术创新攻关的重要载体。在积累了丰富的电力行业数字化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国网信通产业集团打造了PATTERN实验室。PATTERN实验室主要攻关四个研究方向,即自主可控电力人工智能平台、电力图像智能分析识别、电力设备声纹智能分析诊断和电力自然语言处理及知识图谱,分别对应实验室的分析决策能力、视觉能力、听觉能力和语言能力。该实验室以分析决策能力为基础底座,将四种能力有机结合,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领域中的全面应用。

  人才是技术创新攻关的主要驱动力。国网信通产业集团多措并举,不断加强电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依托PATTERN实验室,深入实施高端人才引领、青年人才托举等工程,精细化打造高素质科研创新人才队伍。结合企业自身特点,积极探索专家人才培养机制和创新激励体系,通过不断强化多元激励创新,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目前,该实验室培养了北京市科技新星1位、公司青年托举人才1位,获得了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8项、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公司科技进步奖2项,承担国家、公司重大科技项目20余项,获发明专利授权37项,发表论文65篇,编制标准10项,其中包含一项国际标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电力设备声纹数据管理分析要求及框架》。

  推动产品落地应用

  提供实践支撑

  近两年来,聊天机器人程序ChatGPT以其强大的信息整合和对话能力,在全球掀起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研究热潮。国网信通产业集团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基于新型电力系统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打造出在电力专业领域落地应用的大模型产品“思极GPT”。该产品具备智能问答、代码撰写、语种互译、办公辅助四大通用基础大模型能力,电力文档撰写、电力图像生成两大电力专有大模型能力及N个电力专业应用,形成“4+2+N”大模型能力体系,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化服务,是探索新技术支撑能源数字化的典型示范。

  国网信通产业集团还研发出电力数字孪生共性平台,获得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数字孪生低代码平台检测证书,进一步支撑数字孪生电力业务场景的落地应用。

  在设备监测领域,国网信通产业集团自主研发智能声振联合在线监测系统,促进先进技术与传统运维业务有效深度融合,实现了故障主动预警和智能决策。

  “要让人工智能走出实验室,真正在电网生产一线发挥作用。我们自主研制出了声纹在线监测系统,年累计调用服务10万余次,变压器故障诊断平均准确率高于85%,有效提升了电力设备状态监测水平。”国网信通产业集团信产研究院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中心主任邱镇说。

  目前,智能声振联合在线监测系统已在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应用,并成功诊断22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直流偏磁、局部放电等异常工况,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

  国网信通产业集团将持续深化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建设,加大人工智能关键技术攻关力度,建设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平台+技术+业务”深度融合,持续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电网生产、经营管理等业务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助力数智化坚强电网建设,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