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家电网》>2024年第4期

【特别策划·观点】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发布时间:2024-04-15
  

文_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 苏中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激发高技能人才的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

  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发展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但也要看到,我国科技创新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进一步引导全社会更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年轻人争相创新创业创造,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加大对知识产权和原始创新的保护力度,激发企业和人才的原始创新动力。构建全国性的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保护、推广和交易的信息平台,为科技成果的创造、转让和转化提供更加及时精准的供求信息,加快成果对接和转化。加快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充分释放高校、科研院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活力,激发科技人才进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推动技术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政府和市场在推动科技创新中要有所分工,政府主导的重大创新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领域,在应用技术领域需要加大由企业主导的市场化科技创新力度。对具有明确市场应用前景的科技项目,可由核心企业牵头、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加强协同技术攻关。

  进一步强化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企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应进一步强化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围绕国家重点产业和重大战略需求,以企业为中心集聚创新资源和人才资源。进一步完善以领军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体系,支持领军企业牵头成立科技创新平台,提高企业对高水平科技人才的吸引力和承载力,让更多优秀科技人才到企业和产业中发挥更大价值。

  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有用武之地

  当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要素之一是用好用活人才,让每位人才都有机会贡献力量,让优秀人才能够在干事创业中脱颖而出。这样不仅能吸引和保留人才,而且有利于培养和激励人才。

  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评价体系和人才发展通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对待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等每一类人才的价值创造方式不同,应该用更加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去引导各类人才的价值创造。

  坚持业绩导向,让有为者有位。判断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其是否能在本职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用人主体要主动开展基于业绩的人才盘点工作,及时发现并给那些在本职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优秀人才更多机会,通过揭榜挂帅、岗位比武、以赛代评、岗位竞聘等措施,让优秀人才在“赛场”上脱颖而出。

  打破论资排辈,让青年科技人才有机会挑大梁、担重任、唱主角。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迭代不断加快,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年龄结构更趋年轻化,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在科技创新的第一线“冒尖”。要给青年科技人才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充分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构建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只有构建全方位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把科技创新作为优先选择的事业,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技强国战略。  

  健全收益分配机制,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高度重视对原始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向社会推介具有生产应用前景的知识产权成果,促进科技成果及时转化。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保障和落实产学研合作、企业委托项目、科技入股等智力合作收益分享模式。科研单位要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精神,让科技分红、项目分红、岗位分红、超额利润分享等激励措施真正落地,形成科技人才与科研单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良性发展机制。

  鼓励科技人才进行成果孵化,激发科技人才的创业热情。有大量高科技企业得到孵化、成长和壮大,是一个国家产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绝大多数科技型企业都是由科技人才孵化出来的,不少企业家本身就是优秀的科技专家。应支持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选派科研能力强、拥有创新成果的科技人才以各种方式到企业开展科技咨询、产品开发、成果孵化等服务;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向社会流动和转化,在全社会营造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良好氛围。

  在完善市场化激励机制的同时,注重加强对科技人才的价值观培育。通过多种方式增强全社会对科技工作和科技创新的价值认可,对在自主创新关键领域做出重要成绩的基础研究人才、高水平工程师、高技能人才,对研发大国重器和解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的科研团队进行表彰和宣传,增强科技工作者的事业心、成就感和荣誉感,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