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观点】助力西部发展 电网大有可为
文_国网新疆经研院 曹茜
国网能源院 闫晓卿
西部地区在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发展潜力巨大。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强调,要提升能源资源等重点领域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载体。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环节,电网在助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大有可为。
依托西部资源禀赋推动资源优势转化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聚焦资源禀赋优势,不断完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新型电力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助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发展。
积极打造国家大型能源基地,做好全国能源电力供给保障的大后方。国家公布的三批“沙戈荒”基地项目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规划新能源装机容量达4.55亿万千瓦。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西北地区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2.1亿千瓦,占比超过50%,西北电网是我国首个新能源成为发电装机主体电源的区域电网。
稳步建设西部区域大型能源基地电力外送通道,推动能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截至2023年,我国西电东送输电能力已超3亿千瓦,其中跨省跨区直流通道度夏期间最大输电能力达1.8亿千瓦,近十年累计输送电量超过9万亿千瓦时。通过发挥联网通道的平台作用,一方面为保障全国电力稳定供应提供支撑,另一方面为西部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东西部经济共赢提供实施路径。
新型电力系统构建面临着新机遇和挑战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全方位、多要素、各领域的统筹与协同,是新时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对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构建能源电力供应全国的大保护格局,需要更加彻底的能源结构优化。“双碳”目标下新能源跃升式发展已是大势所趋,西部地区清洁能源储量丰富,为实施新时代能源转型发展路径提供了“基本盘”。然而新能源的随机性、波动性、不确定性为跨省区电力供应的送端和受端系统供需平衡带来了新挑战,需要对能源结构的重塑进行系统性全面考量。如何把握好新能源发展节奏,统筹好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发展关系,是当前的难题,也是重要突破口。
打造内外联通、能源电力互联的大开放格局,需要更加完备的新型电力系统产业体系构建。西电东送有力支撑了中东部省份的电力供应,电力已经成为西部省份的经济支柱产业。随着“沙戈荒”基地的加快建设,新能源如何“接得上、用得好、送得出”成为能源转型的关键一环。这对 “沙戈荒”基地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依托西部特色资源与产业优势,完善全链条新型电力系统产业体系构建,形成内外驱动区域发展的增长极与增长带,对电网的规划和建设也提出了全新考验。
开创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需要更加多元的创新发展驱动。在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的驱动下,西部电网正在向着高质量发展不断迈进,加快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培育新质生产力,成为电网企业适应新时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当前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过程中,多元多主体多要素的融合程度还不够,源网荷储多环节互动协同、系统调节支撑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提升还面临诸多挑战。
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的电力新篇章
为奋力谱写好西部大开发的电力新篇章,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显得尤为迫切。
以数字化智能化释放发展新动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要改变不断加大电网投资规模的传统思维模式,需要坚持系统思维、底线思维,破除固有模式,实施全面节约,科学把握建设节奏,电网的建设规模要适度合理。统筹考虑西部清洁能源基地开发布局,在构建坚强大电网的基础上,以数字化手段赋能电网资源配置能力提升。充分挖掘各类资源高质高效利用,推动能源电力的多元素跨界融合,通过优化整合电源端、电网侧、用户侧以及储能等各类调节资源,实施一体化协同发展,实现风光水火多类型能源资源时空差异互补、统一调节,打造多资源要素共享、多能源聚合互补、源网荷储多元互动的西电东送智慧化运行配置平台。
以创新理念和先进技术构建发展新形态。相较于传统电力系统,新型电力系统在物理形态和运行控制机理方面正发生着深刻变化,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面临新挑战。能源电力的安全可靠供应是西部服务全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根本要求,这就需要通过发展理念的创新与突破以及先进技术的迭代升级,构建各级电网网络的新形态,不断适应当前及未来需要。一是持续加强电网规划,构建起柔性交直流大电网、智能配电网、智慧微电网相融并存的网络形态,逐步实现电网由刚性向柔性转变,打造坚强可靠、动态可知、动态可观、动态可测、动态可控的电网。二是电网企业与气象部门在系统、数据等方面实现互通互联,以增强电网的气候变化弹性,不断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共筑能源电力安全新屏障。
以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打造发展新业态。通过体制机制、管理创新创效、产业引领方式等方面的全面优化提升,不断促进电网平台作用的有效发挥。一是持续深化电力市场建设,不断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机制,激发市场活力,以市场化手段实现能源的多元互补与优化配置。二是积极当好承接产业西移的电力先行官,聚合多要素发展,推动电网企业与客户、设备装备等相关企业的产业链补强融合,逐步完善西部地区产业全链条构建,打造多元协同的能源电力共享生态圈,通过拓展跨界、跨领域的价值创造,以新业态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用能需要提供坚强电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