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观点】做实做强 行稳致远
文_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西北分部主任、党委书记 李永莱
一直以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对西北电网高质量发展高度重视,对西北分部建设寄予厚望。今年以来,张智刚董事长对分部建设作出一系列指示和要求,他指出:分部是一个标准的区域枢纽组织,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要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分部功能建设,围绕区域电网运行、区内省间电力市场协同和平衡协调、区域电网规划,进一步强化分部功能作用。张智刚董事长的一系列讲话和指示,为分部做实做强、行稳致远提供了重要指引。
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西北电网是全国的重要送端电网,新能源已成为装机主体,新型电力系统初具雏形,面临着全国最为紧迫的规划建设、安全管控、市场机制和技术创新挑战。一方面,到2030年,西北电网迈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新能源装机、输变电规模、外送通道数量和容量均将翻番,电网形态发生深刻转变;另一方面,西北电网高占比新能源、高度电力电子化、交直流高度耦合的“三高”特征日趋显著,关键技术领域已进入“深水区”“无人区”,攻关难度更大。同时,西北电网长期面临电网结构先天薄弱问题,加之电网潮流重,设备耐压裕度小,交直流耦合紧,严重依赖安全稳定装置,二次装置策略复杂,安全运行风险增多。此外,西北五省(区)资源禀赋各有特色,负荷构成差异显著,市场利益主体多元,市场建设要求高。这些电网发展形势和系统特征,迫切需要分部强化区域电网运行、区内省间电力市场协同和平衡协调、区域电网规划功能作用,在电网发展与技术上实现破局,着力解决安全、服务、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更好履行区域大电网安全、电力电量平衡协调、电网规划发展、省间市场建设、科技创新责任。
一是确保区域大电网安全运行。坚持“全网安全”一盘棋,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提升系统特性认知、运行控制和故障防御水平,强化二次系统安全管控,筑牢大电网安全“三道防线”。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切实增强防控安全风险、消除事故隐患的能力。突出抓好检修、施工现场安全督导和管控,重点抓好大电网风险“先降后控”,夯实本质安全基础。完善区域一体化应急体系,开展联合应急演练,提升区域应急保障能力。
二是统筹抓好区域电力电量平衡协调。全面落实政企协同、网源协同、网省协同、专业协同机制,凝聚保供强大合力。针对西北各省(区)不同资源禀赋,统筹抓好电力电量平衡和余缺互济。立足西北电网送端定位,统筹做好区域内供和电力外送。加快火电规划建设投产,提高新能源电力电量预测水平,优化储能资源运行,充分挖掘可调节负荷潜力,全面做好区域度夏度冬和关键时段电力供应保障。
三是全面落实区域电网规划发展职责。认真落实西北电网规划管理实施办法,紧盯西北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目标,立足西北资源禀赋,坚持“网源荷储”一张图,加强规划引领。推动优化国、网、省三级规划管理体系和业务职能,进一步加强分部在区域规划及前期工作全过程管理,全面落实750千伏、330千伏电网项目规划主体责任。加快打造分层分区、结构清晰、安全可控、灵活高效、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步提升的坚强主网架,满足新能源出力波动、大规模潮流疏散、特高压直流汇集需要。在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大容量直流密集接入方面深入开展基础理论研究,进一步延拓规划深度。落实新能源“保量稳率”要求,服务新能源应并尽并,推动政府部门合理确定新能源发展规模,差异化设置利用率管控指标。超前研究“十五五”电网发展规划,加快推动建设西北新型电力系统先行示范区。
四是加快区域内省间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内省间电力市场协同和平衡协调功能,统筹西北区域电力市场建设与管理,满足市场发展需要。构建高比例新能源电力市场体系,完善西北区域短期市场,做好中长期与短期,跨区、跨省和省内市场交易协同。优化调度交易组织,度夏和度冬前足额签订中长期合同,确保中高比例签约和足额履约。按照政府部署,稳步推进新能源入市,推动分布式电源、新型主体参与市场。开展绿电绿证交易和清洁替代交易,持续扩大交易规模。完善区域辅助服务市场,确保灵活调节资源容量等市场健康稳健运行。
五是统筹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推动加强分部区域科技管理职能,整合西北创新资源和力量,搭建西北区域创新平台,面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际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和技术标准研究。聚焦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新型平衡机制、风光储配比及网架规划技术、“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稳定运行等重点课题,加快推进牵头的国家重点项目子课题和公司重大项目。加大科研要素投入,改善科研条件,切实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持续完善科研机制,改善科研条件,健全技术决策机制、激励约束机制、考核评价体系,强化科技人才培养,实施好人才培养“三大工程”,培养更多卓越工程师,打造原创示范新高地。
锚定干事创业“五个表率”目标,西北分部将坚决贯彻公司党组各项决策部署,开拓创新、奋发作为,推动西北分部和电网高质量发展,为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