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综述】向新再出发——国家电网公司积极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
文_本刊记者 王彪
大江大河从这里发源,森林、草原、湿地和湖泊等在这里集中分布,能源资源也在这里富集……这里是中国西部。西部地区幅员辽阔,涵盖12个省份,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21.5%,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
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特别是党中央对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作出部署5年来,西部地区发展成效显著,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9%,不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更为国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战略空间。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积极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加快推动西部电网转型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篇章,为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作出国网贡献。
电网飞架西东
清洁电能送远方
西部地区对于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能源资源等重点领域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做大做强一批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加强管网互联互通,提升“西电东送”能力。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布局,加强战略规划引领,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能源资源等重点领域安全保障能力,为推动西部大开发提供了坚实支撑。
今年一季度,我国西部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0.4%,领跑全国。一季度以来,西部大地上,“西电东送”重点工程建设也在加速推进,只争朝夕。
在位于陕西省甘泉县的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陕西段建设现场,参建人员在开展基础浇筑、铁塔组立等施工。陇电入鲁工程是国家“十四五”电力规划的重点项目,也是全国首条“风光火储一体化”送电的特高压工程。
在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的±800千伏宁夏—湖南特高压直流工程线路施工现场,宁电入湘工程带电跨越750千伏东凉Ⅰ、Ⅱ线,330千伏纪平Ⅰ、Ⅱ线以及青兰高速公路的施工在有序开展。宁电入湘工程是我国首个以输送“沙戈荒”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工程,也是宁夏第三条电力外送通道。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三塘湖镇的戈壁荒滩上,近1400名建设者忙碌在巴里坤±800千伏换流站建设工地。这座换流站是疆电入渝工程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起点。工程完工后,“疆电外送”直流特高压通道将增至三条。
“西电东送”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作为支撑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电能输送通道,“西电东送”通道将清洁电能从西部输送至广大的东部地区,把西部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能源结构、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5月7日20时10分,位于青海省共和县的750千伏红旗变电站顺利投运,标志着青海“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送出配套项目——750千伏红旗输变电工程竣工投运、带电成功。这为国家三批“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约6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陆续并网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力提升区域电网供电可靠性和新能源消纳能力,支撑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工作。
“加快工程建设对于保障大基地新能源项目并网消纳意义重大,这也是公司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工作举措之一。”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建设部负责人何恩家表示。
随着国家“沙戈荒”大型风光基地开发加快推进,西部地区的新能源进入爆发式增长时期。以西北地区为例,新能源资源可开发量超160亿千瓦,其中风能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太阳能达到全国的近六成。我国规划建设的“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中超过半数位于西北。在西北地区,新能源正加快由装机主体向电量主体转变。
从“沙戈荒”的蓝色“光伏海”,到雪域高原上的白色“大风车”,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建设,丰富的新能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转化为清洁电力,送往大江南北,进而将西部的资源优势持续转化为经济优势。
培育新动能
助力新兴产业发展
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经济强。从传统产业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西部地区牢牢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地区发展新动能。
在“中国绿色硅谷”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经济开发区,一条涵盖硅料、硅棒、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的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输电线路沿着铁塔伸展,将乐山电网的绿色水电送至工业园,为生产提供稳定的动力。
在园区企业四川永祥硅资源有限公司的熔炼车间,巨大的熔炉中火光熊熊,电能帮助生产设备保持了恒定的温度。高温将硅石熔化成液态硅,随后被冷却、固化、切片,最终加工为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板的产品。
电力保障是服务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四川永祥硅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代长宏说,过去两年,光伏行业快速发展,行业对硅料的需求也大幅增长。供电公司的及时响应满足了企业的需求,确保了项目的满产,保障了生产效率和企业运营的连续性。
“晶硅光伏制造对电能要求较高。为了更好地满足企业的用能需求,我们从2023年以来已经投运17个35千伏及以上输变电项目,其中500千伏主变容量由2022年的400万千伏安增加到860千伏安。”乐山供电公司发策部主任赵力说,园区多家企业对于绿色电力的需求仍在增加。根据规划,今年年底前,位于园区附近的500千伏辉山变电站将接入1000千伏天府南特高压交流变电站,为“中国绿色硅谷”提供更坚强的供电保障。
当前,国网四川电力正着力打造坚强电网、立体枢纽、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一流电网,形成省内特高压交流“三送三受”目标网架,跨区特高压直流“多进多出”发展布局,以保障能源安全,助力绿电消纳,提升“西电东送”的能力。
国家电网公司全力服务西部地区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聚焦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等建设需求,进一步深化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和基础理论研究。
4月27日,西北新能源大发,国网西北分部调度控制中心滚动研判、追踪监测新能源发电情况,密切关注全网平衡及新能源电量消纳,并借助“5I”智能平台自动调减了水电、火电午间出力,助力新能源电量消纳。
新能源要发展,并得上是基础,用得好是关键。针对西北电网新能源占比高、电力电子化程度高、交直流耦合度高的特征,国网西北分部强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电网业务深度融合,打造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5I”智能平台,实现大电网本质安全特征量化评估、一体化电网安全运行智能管控、高占比新能源电网智能协调控制、碳迹智能分析决策、源网荷储协同互动智能调控五大功能。
自运行以来,“5I”智能平台提升西北电网重要输电通道利用率10个百分点,自动撮合交易7.66万笔,助力增发新能源电量109.67亿千瓦时。
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国家电网公司全面助力城市治理现代化,充分释放电力数据要素应用价值,巩固拓展电力看经济、看双碳、助应急等应用场景,助力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结合口岸地域特征开展电网规划和布局研判,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提升供电能力,为西部地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更加智慧、可靠的电力保障。
服务乡村振兴
保障改善民生福祉
西部地区总人口占全国人口近三成,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至关重要。推进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可以巩固拓展西部地区乡村脱贫攻坚成果,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基础条件。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国家电网公司各单位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助农惠农文章。
初夏时节,黄河中游水流滔滔,陕西省宜川县壶口瀑布景区风光无限。游客通往景区必经壶口镇昝家山村。依托地理位置优势,该村村民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全村74户村民中有72户参与其中。
为保障当地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宜川县供电公司成立了9个保电专班,为民宿、餐饮、商店等提供服务。专班成员每月定期上门走访、排查用电隐患,及时掌握客户用电需求,并全天候提供应急抢修、用电指导,切实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
在黄河上游、秦岭山脉南麓的甘肃省天水市,又是一年樱桃丰收时。天水市麦积区甘泉镇千亩大樱桃种植基地,团团簇簇的大红樱桃不仅映红了村民的“钱袋子”,更生动诠释了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
种植基地管理员王卫东介绍,在大樱桃生长的每个重要阶段,“红马甲”“电管家”都会上门了解用电需求、讲解安全用电知识,帮助企业检查用电设备,切实消除了种植基地的后顾之忧。
结合麦积区果农扩大果树种植面积的用电需求,天水供电公司在做好用电服务的同时,积极做好配农网项目建设,近年来在该地区更换及新建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线路127.7千米,新增和改造变压器42台,共增加容量1.1万千伏安。
国家电网公司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和民生改善,深入实施农网巩固提升工程,巩固提升西部农村地区“三零”“三省”服务成效,加强配套电网规划建设,做好农村和乡镇充换电基础设施报装服务,实施产业帮扶提升行动,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西部地区也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持续开展民族地区全方位帮扶,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全电农家乐老板库来西·热依木在充足电力的保障下蹚出了一条致富路。“农网改造升级和巩固提升工程让我们受益很多。现在我开了一家全电农家乐,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捧上了‘金饭碗’。”库来西·热依木说。
如今的西部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9年的2.4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3.1万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59.94%,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壮美西部,未来可期。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铁塔银线跨越高山峡谷,有力支撑西部高质量发展,助力西部地区向新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