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案例】辽宁:培育新动能 破解新难题
文_田春 张爱萍
“我们针对供热期电力保供压力大、尖峰时段机组发电能力不足等难题,创新开展火电机组动态电热优化运行顶尖峰技术攻关。转化应用后,将有效提升尖峰时段的电网保供能力。”7月16日,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调度控制中心电网调控值长崔岱说。作为国家电网公司首席专家,自去年以来,崔岱一直带领团队攻关国家电网重点科研项目。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国网辽宁电力认真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深入落实国家电网公司科技工作会议要求,聚焦前沿科技,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动能、满足新需求、破解新难题,走深走实科技创新之路,以科技创新推动技术升级,提升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助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电网和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紧跟国家战略布局 攻坚重点课题
“我们聚焦新一代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特性,建立了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液流电池储能涉网性能指标体系,进而研究调频、调峰、备用等需求下的储能涉网性能评估方法。”国家电网公司寒地源网荷储灵活运行与协调控制实验室、辽宁电科院系统及新能源技术中心员工谢冰介绍。7月以来,他们加快攻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00兆瓦级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及示范”,计划2026年完成课题研究。
在开展科技创新研究的过程中,国网辽宁电力深谙重大科技创新仍存在不足,对科技创新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深刻,缺乏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支撑国家电网公司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结合辽宁能源转型形势、省内资源多样化的紧密程度仍存在不足。
“我们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布局,紧密围绕行业发展方向,大力推进重大在研项目,确保取得显著成果。”国网辽宁电力科技创新部主任欧阳强说。
当前,国网辽宁电力推进在研牵头国家重点项目实施,攻关配电网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技术等核心技术,加快新型电力系统重大专项项目实施,深化配电网二次系统规划领域研究,构建“预防—识别—隔离—恢复”全过程故障自愈体系,实现“局域自治—区域共治—大电网互济”配电网调控架构。
国网辽宁电力正在谋划国家重点项目和国家电网公司重点项目。围绕新能源消纳方向,着力攻关新能源主动支撑、源网荷储一体化调控等核心问题;结合辽宁资源禀赋与电网特色,对新型电力系统暂态量快速保护机制、大规模新能源并网控制等方面开展研究,为建立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高消纳率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技术支持。
开展原创性技术攻关 推动成果转化
在创新顶层设计方面,国网辽宁电力各专业技术发展存在不均衡情况,特别是部分专业存在技术断档、空白现象,对新型电力系统机理认识尚有不足、研究深度还不够深入,亟待提升防灾减灾、电力气象等领域的技术支撑能力。
7月9日,500千伏铁岭变电站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建设。欧阳强说:“我们按照原创技术策源地科技示范工程标准,对铁岭变电站实施全自主可控新一代变电站建设,将实现输变电材料装备、一二次设备及系统的全面自主化,推动新型电力系统自主可控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协同发展。”
该示范工程集成应用了16类原创技术和装备。国网辽宁电力推进电网基础设施全自主智能化建设,将铁岭变电站打造成国内首个500千伏全自主可控新一代变电站,进一步提高辽宁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
为了解决创新规划与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电网建设中重大项目、重大成果、重大示范工程布局衔接问题,国网辽宁电力正在电氢耦合协同、先进传感材料灵敏度提升、先进电力工控芯片、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等战略性新兴领域,深入挖掘技术创新点,策划一批综合性重大科技项目,开展原创性技术攻关,为新型能源体系下的总体供电能力安全提供了创新支撑。
科技自立自强绝不能闭门造车。国网辽宁电力坚持“开门”搞创新,强化产学研协同合作,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南瑞集团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及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合作协议,加强与怀柔实验室等国家研发平台的合作,做好与大连理工大学共建的新型电力系统联合研究院建设,推进合作领域成熟技术,推动先进技术落地转化。
实施人才培育计划 鼓励全员创新
面对科技价值创造不够多元、质量还需提升的情况,需要加快培养能够一锤定音的“大师”“大家”。国网辽宁电力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人才培养“三大工程”。
国网辽宁电力大力培育高端科研人才,建立高端人才储备库,定期更新科研类国家级人才称号候选人和青年科研人员重点培养对象的“两个清单”。欧阳强说:“我们培养并用好青年科技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智慧优势和技术优势,使之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国网辽宁电力加强优秀青年创新人才选育,重点面向32岁及以下科研人员实施青年托举;支持校企联聘长江学者、“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国家级人才培养,制订科研类国家电网公司首席专家培养计划,实施“一人一策一档”精准培养模式。
7月8日,辽宁阜新供电公司开展科技创新专项能力提升培训,讲解专利挖掘和申请策略等内容,激励员工立足岗位挖掘新方法、新方案、新技术。其间,乔代岩职工创新工作室带头人介绍了新研发的创新成果。乔代岩说:“这个固定装置结构简单,方便携带和组装,适用于高压电缆接头驳接以及地埋电缆抢修施工作业。”
国网辽宁电力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发挥地市单位科研优势,以“创新+专业”为切入点,推动面向生产开展实用化技术研发;发挥群众性创新项目、双创线上平台、青创赛、劳模创新工作室、QC小组等载体作用,引导员工创造更多接地气、易推广的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