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评论》>《能源评论》2017年特刊

【城市能源·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助推器】城市能源绿色变革将释放巨大环境红利

发布时间:2017-11-06 作者:

  城市能源绿色变革将释放巨大环境红利

  文 ·俞海

  

  能源是发展的命脉,也是引起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其他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因素。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禀赋和消费结构对我国环境保护以及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挑战。“十三五”及更长时期,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仍将快速发展,资源能源环境的刚性约束将日益趋紧。解决能源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需要在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统筹考虑能源系统的绿色变革与创新。

  

  城市能源绿色变革是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

  在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引领下,国家“十三五”规划和“能源生产消费革命2016-2030”都对能源变革和环境改善提出了明确目标。我国能源使用超过70%集中在城市,城市实现能源绿色变革,构建低碳、绿色的能源供给和需求体系,将释放巨大的环境红利,也将为城市绿色发展提供新的产业增长点和驱动力。从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看,美国特朗普总统宣布退出全球气候变化协定后,中国政府积极承担起了国际责任,明确宣示继续实施碳减排等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计划,体现了中国担当,赢得了国际赞誉。推动城市能源绿色变革,实现低碳、清洁和高效能源供需,是关系我国自身发展需要和国际形象的重要战略举措。

  

  降低城市能耗水平可释放巨大存量环境效益

  过去我国城市能源发展考虑供给侧和生产侧较多,考虑需求侧和消费侧较少。交通、建筑领域在设计建设时期未能充分考虑对能源资源的节约利用,存在较大的改进提升空间。同时,我国节能服务行业发展仍处于发展期,行业集中度过低,行业标准不健全。随着全国碳市场的逐步建立完善和绿证制度的推行,引入新的技术和业态,在交通、工业制造、建筑和居民生活领域,积极推进能效监测、能效治理,降低城市发展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将在现有基础上明显降低城市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强度,产生巨大的存量环境效益。

  

  优化城市能源供给结构能带来增量环境效益

  我国城市能源供给布局,长期以来都是遵循靠近需求中心建设的原则,且大多数以煤炭为主。由此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环境容量严重过载。以苏州为例,2015年,苏州煤炭占比超过6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雾霾问题突出。通过城市能源绿色变革,对能源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增加区外清洁能源的输入,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本地区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将有效地降低煤炭使用强度,产生巨大的增量环境效益,包括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粉尘以及其他有害废弃物等的排放。

  

  构建多能互补、统合优化的城市能源治理体系将驱动环境效益最大化

  在过去的城市能源供应和消费中,存在明显的条块割裂问题,不同能源品种分散发展,缺乏统筹规划和综合运行优化,有巨大提升和改善空间。一方面,不同能源形式之间,从环境角度看存在统筹优化的需要。应该坚持绿色、低碳、高效等综合指标下的统一布局。优先发展和使用清洁能源,实现对石油、煤炭等一次化石能源的替代,降低能源发展的环境外部性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城市级的能源资源综合监测平台和数据中心,运行管理的方式较为粗放,存在普遍严重的跑冒滴漏问题,且运行中不同能源品种的互济互补效应未能实现。因此,在未来城市能源规划和调控运行中,应坚持统一管理下的环境优先原则。通过制度和技术创新,实现多能互补和综合优化,由此驱动城市能源绿色变革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系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与政策研究中心战略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