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评论》>《能源评论》2024年第5期

【悦读】花露

发布时间:2024-05-29 作者:

  /马俊江 

  夏天,蚊虫多起来,很多人会在家里备上瓶花露水。花露水虽是现代产品,但名字里却蕴藏着一个古老的故事。 

  花露水,顾名思义,就是花上的露水。今人看来不过是自然现象的露水,在古人世界,它是甘露、美露、膏露。《吕氏春秋》里说:“水之美者,有三危之露。”三危指的是山。古人创造了很多传奇故事赞美露,最有名的是《庄子》:“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露是神仙饮品,到现在也还有余韵:我们今天不是还有杏仁露、核桃露之类的饮料吗? 

  现在人们用花露水驱蚊,古人则认为花露水可美容养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用《瑞应图》,称露水为“神灵之精”,并解释露水的效用:“柏叶上露,菖蒲上露,并能明目,旦旦洗之。”采露洗眼以明目,也是延续了上千年的古老风俗。唐代本草学家陈藏器说:“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 

  露,在古人眼中有延年益寿的功效。李时珍引用《山海经》说:“诸沃之野,摇山之民,甘露是饮,不寿者八百岁。”汉武大帝活了69岁,他专门安排铸造的“承露盘”常出现在诗句中,为后世诗人吟咏。唐代韦应物在《汉武帝杂歌》中写道:“通天台上月初出,承露盘中珠正圆。珠可饮,寿可永”宋代苏轼则有“犹疑汉宫廷,屹立承露盘”的名句。 

  世间美好的东西少不了诗人的赞美,露也是一样。诗人屈原赞美香草嘉木,也赞美过香草嘉木上的露:“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句诗常被分开理解,以为说的是木兰树上露,秋菊草上花。其实,应该作互文理解才对:朝与夕,餐与饮,皆是采集香草嘉木上的花与露。落英是秋菊的落花,也是木兰的落花;坠露是木兰花的露,也是秋菊花的露。 

  陶渊明也写过赞美花露的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他传世的名诗名句,但诗人什么时候去东篱下采菊呢?“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裛,通浥,也就是“渭城朝雨浥轻尘”的“浥”,意思是沾湿。咸阳古城的朝雨打湿了王维脚下的道路,晨露湿润了陶渊明篱笆下的花朵。陶渊明东篱采菊的时候,花瓣上是有清亮的露珠儿的。 

到了现代,鲁迅先生给汉语增添了一个美好的词语——“朝花夕拾”,早晨盛开的鲜花,傍晚的时候拾起。散文集《朝花夕拾》中,先生写道:“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朝花夕拾之时,先生想起的却是早晨有露珠的花——“唯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 

="display:block;text-align:center;">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73号 新出网证(京)字01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0693(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820号 国网安备 641224729

京ICP证090153号 京ICP备10029476号-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