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库】“彩虹之国”南非求解转型
文/成功 焦敬平 李素清
5月29日,南非将举行全国大选,这是该国自1994年结束种族隔离制度后举行的第七次民主选举。
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有“彩虹之国”的美誉。近年来,在能源供应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的共同作用下,这个国家饱受能源紧缺之苦。提高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推进能源绿色转型,既是影响本届大选结果的因素,也是该国亟须解决的问题。
自2009年起,我国成为南非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南非次年起也成为我国在非洲的最大贸易伙伴。截至2023年上半年,我国对南非各类投资存量约100亿美元,主要集中在能源、矿业、通信、金融、制造业、基础设施、交通物流等领域。南非是最早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的非洲国家,并与我国在2023年8月签署了《中南关于同意深化“一带一路”合作的意向书》。新能源开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将成为中南合作新的增长点。
“非洲经济引擎”增长放缓
2000年后,南非经济一度实现了快速增长,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从2000年的1291亿美元增至2011年的4582亿美元,增幅达254%。得益于这段时间的快速增长,南非有了“非洲经济引擎”之称。
但从2012年开始,该国经济出现萎缩,GDP从2012年的4344亿美元降为2016年的3236亿美元,此后几年虽有小幅度上涨,但尚未达到2011年水平。2022年,该国GDP约为4052.71亿美元,人均国民收入为6766.48美元,约为同期我国水平的53%。
服务业是南非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部门。2022年,该国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2.30%,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4.68%,较上年下降1.99个百分点,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83%,较上年增加0.73个百分点。
区域经济方面,截至目前,南非共设立了8个国家级工业开发区,其中和能源电力直接相关的是位于西开普省的亚特兰蒂斯经济特区。这个开发区距开普敦40千米,主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绿色技术产业。
南非拥有非洲最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该国在航运和水运方面优势明显。
航运方面,该国现有民航机场27个,前10大机场分别位于约翰内斯堡、开普敦、德班、布隆方丹、伊丽莎白港等主要城市,占全国航空客运量的98%,由南非机场公司运营。每周有600多个国内航班和70多个国际航班,可以与非洲、欧洲、亚洲及中东、南美的部分国家直接通航。
水运方面,目前,该国拥有非洲最大、最高效的海运网络,96%的出口货物通过海运。德班港是非洲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之一,理查德湾港则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出口港。2021年,拉马福萨总统在德班港承诺将实施一项价值1000亿南非兰特(约合人民币380.6亿元)的基础设施发展计划,未来十年内,将德班港集装箱处理能力由290万标箱提至超过1100万标箱,恢复其非洲第一大港地位。
近年来,南非大力提升通信水平,并于2021年4月发布《国家数据和云政策草案》,这份草案以“数据密集和数据驱动的南非”为目标,增强国家数字服务能力,提高政府数据分析研判水平,保障南非数据主权与安全。
边依靠“黑金” 边探索转型
南非的煤炭资源丰富,截至2020年年底,煤炭探明储量为98.93亿吨,位列全球第十二位、非洲第一位,储采比为40年。和煤炭相比,南非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较少,截至2022年1月,已探明石油储量为1500万桶,世界排名仅为第70位。所有已探明的储量都位于该国南部布雷达斯多普盆地的近海以及该国西海岸附近。根据此前的预测,南非在卡鲁盆地拥有大量页岩气资源,但页岩气矿床的开发迟迟未获进展,这背后的挑战有两点,一是缺乏运输和处理天然气的基础设施,二是卡鲁盆地复杂的地质特征,使勘探开采面临较大的技术挑战。
2000~2021年,南非的一次能源供应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2021年,该国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为5078.888拍焦耳,较2008年下降13.2%。从一次能源供应结构看,南非以煤炭为主,石油为辅,天然气、核能、水能等多元发展。2021年,该国煤炭供应量约为3654.68拍焦耳,占比74.8%,石油占比15.4%,天然气占比3.4%,核能占比2.1%,水能占比0.1%,风能、太阳能等占比1.4%。
近年来,化石燃料始终是该国第一大电源,2021年燃料电厂累计装机容量约为5078万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约82%。水能和风能则为该国的第二和第三大电源,占比分别约为5.6%和5.1%。2013年以来,南非的发电量基本呈现下降趋势,从2013年的256.1太瓦时降至2022年年底的234.8万千瓦,降幅约为8.3%,年复合增长率约为-0.96%。
尽管整体发电量在下降,但南非的清洁能源发电量在过去10年中增速明显。2022年,该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约为16.3太瓦时,是2013年(0.8太瓦时)的20倍以上。这种变化离不开该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增加。2021年以后,南非的水电装机容量为348.4万千瓦,约占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32.8%;2022年来水较好,水电发电量约为3.1太瓦时,在2013年1.1太瓦时的基础上实现了翻番。
该国的风电装机容量从2013年的56.9万千瓦增至2023年的344.2万千瓦,增幅超过1239%,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8.6%。该国风电发电总量在2014年时仅有1.1太瓦时,但到2022年,风电发电总量已增至9.7太瓦时,增幅达到约为718.8%,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1.3%。
南非光伏发电的发展速度同样强劲,该国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从2013年的26.2万千瓦增长至2023年616.4万千瓦,增幅超过225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7.1%。2022年,该国太阳能发电量为6.2太瓦时,同比减少8.8%,但也是2013年水平的31倍。
南非两座正在运行的核反应堆,都位于开普敦附近,总装机容量为190万千瓦。该国政府计划在核电站安装6台新的蒸汽发电机,以扩大产能,但这项原计划在2022年开展的工作已被推迟,完工日期仍不可知。
预计到2025年,煤炭仍将是南非的主要发电来源,占该国发电总量的75%左右,到2030年,煤炭发电将占全国发电总量的65%左右。届时,该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占总装机容量的13%左右。
能源消费方面,过去3年中,南非一次能源消费持续下降,从2019年5.33艾焦耳降至4.82艾焦耳,降幅约为9.57%。其中,煤炭消费持续下降,工业为该国煤炭最大消费部门,住宅部门次之,煤炭消费量,占比约为18.0%。石油是南非第二大能源消费来源,2015年以来,该国石油整体消费量也呈现出下滑趋势,从2015年的60万桶/日降至2022年的51万桶/日,降幅约为15%。非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与天然气相同,约为3.3%。
中南低碳领域合作前景向好
南非是我国在非洲最重要的投资目的地之一,也是中资企业非洲区域总部的首选之地。近年来,两国经济互补性日益增强,为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破解影响本国发展的瓶颈,南非加快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日益迫切。2020年2月,南非向联合国提交了《2050年低排放发展战略》,这项战略确定了高排放实体部门的排放目标和碳计算方法。2021年3月,该国政府提出,计划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并承诺在2026~2030年将碳排放保持在17%~56%(以1990年为基准年)。
光伏发电被认为是推进该国低碳转型的重点方向。近年来,南非加大对光伏应用的政策支持。2022年7月,南非政府宣布降低所有分布式自发电许可证的“门槛”,并引入上网电价机制,推进屋顶光伏建设,激励光伏业主向电网售电。2023年2月,南非政府宣布扩大可再生能源税收激励政策,为投资可再生能源的企业用户和安装屋顶光伏的个人用户提供总计40亿南非兰特的税收减免,这项政策允许2023年3月1日至2024年2月29日期间新安装光伏的私人用户申请约合电池板购置成本25%的退税。
南非光照充足,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日照时间为8~10小时,全年日照高达2500小时,日照辐射强度为4.5~6.6千瓦时/平方米/天,丰富的光照辐射为该国发展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南非境内超过80%的土地具备风电开发潜力,据测算,南非全国风电潜在装机容量高达67000吉瓦,其潜力与太阳能发电接近。
从营商环境来看,根据《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南非营商环境位列全球第84名。南非在保护中小投资者等方面的排名世界前列,易于开展业务、跨境交易等方面排名靠后。
南非的劳动力市场有三个特点:一是该国劳动力增加较快,据统计,2022年南非劳动力(所有年满 15 周岁、符合国际劳工组织对从事经济活动人口所作定义的群体)人数为2430.9万人,同比2021年增长了68.8万人;二是南非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在非洲国家中较高。2016年以前,该国平均工资每年上涨5%,高于GDP增长速度,2017年起工资的增速有所回落。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劳动力工资水平有较大差异;三是该国缺乏高技术人才,其中,信息和技术、工程、金融和卫生领域的人才尤为紧缺。目前,南非迫切需要信息和通信技术、金融高管、执行经理、矿业高管、风险经理和翻译等行业的人才。
(资料、数据整理/李晓平、李昌峰、王蕊,作者均供职于能研智库。编辑:张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