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评论》>《能源评论》2024年第5期

【院士论坛】聚焦技术创新,激发绿色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4-05-29 作者: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 

  /本刊记者   王伟    

  碳中和是科技新的 

  《能源评论:您曾表示,实现碳中和是科技新的争,社会经济发展从源依型走向技型。于能源科技和产业发展您有何期待? 

  克斌实现碳中和将是一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革,也将致价重估、产业重构等,一步推术创新。有认为,碳中和目和能源科技驱动绿型将引构建全新的零碳产业体系,引数百万亿的投产业机遇。 

  术创新是实现“双碳”目的关支撑。从能源行来看,全球、光源分布相对传统能源更均匀。更好地掌握、抓取、光源,开并大风电、光伏发电先技便能提升经济长期高展的能力。 

  零排放和碳中和目标驱动下,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占比与装机容量将迅速提升。目前以、光代表的新能源呈出从装机、技产业链整体都在高速大展的态势,推力系化、低碳化的转变。研究认为20242030年,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时期,也是革的关键时期。预计 2030 年我国、光发电装机模有望达到 2200 吉瓦至 2400 吉瓦。 

    

  《能源评论:具体而言,实现“双碳”目的突破点有哪些,如何力? 

  克斌:最核心的突破点是以科技,大力展新力,特是以“新三”(电动锂电池、光伏品)代表的新能源产业 

  与欧美达国家相比,我国光装成本低、产业链较为完善的优势新能源域培育新展,建如下: 

  一是加快、光技,推化,提高效率并快速降低成本。全面推动风、光制造子芯片研实现零部件技上的突破,平衡风电、光伏与海上风电、分布式光伏的展。 

  二是着力、光+能、制、短期预报等配套技及平台,并展开风电、光伏与光等多能源展示范。推跨区域传输网建。制定智能短期、光发电预报和平台,通地球系建模、数据共享与源投入,智能化、光发电性。 

  三是广泛开展、光影响的研究,加速境友好的新工、新材料研,建立生友好型、光利用技。加管理细则以降低集中式、光态环境的影响。提升、光材料回收技,形成符合准和范的回收产业链 

  《能源评论:您多年来一直从事大气染防治方面的研究工作,您认为如何将碳减排技和大气染防治技融合形成合力? 

  克斌:大气染物防治技和二氧化碳减排技同根同源。整能源构本身就既减也降碳,比如,在的烟气捕集技可以同捕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二氧化碳。 

  所以在减降碳的技系上,一种是构性的,比如构的整;另外一种是装性的,比如电动的研推广。减碳的技体系要生效果需要时间和空的累,也需要相互的搭配合,比如,在电动的同风电、光,将清洁电构比例逐提升,并根据两者行匹配,科学安排产业规划。 

    

  《能源评论:您我国有的碳中和技的成熟度如何价? 

  克斌:碳中和技包括零碳力能源技、零碳非力能源技、燃料/原料与程替代技等,目前来看,30%的技于概念/发阶段,36%的技术处于中/示范段,34%的技术处于商业应段。 

  未来,在碳中和路径束下,突破性的技术变革将促使社会经济产业结构和人动发生巨。特是在能、能和智能等域,未来有很多新技会出来,比如氨的利用就是一个大方向,氨是一个新的能源承形式,但由它来的生态环境影响需要关注。 

    

  能要保底,需求待突破 

  《能源评论:要平衡大模的、光发电的波性,有哪些技线值得期待? 

  克斌为应对能源的波性,在能技上需要尽快实现突破,是目前面大挑。另外,全球共同合作,合数字化智能化技,促进风、光源精准预报也是一个重要的技方向。 

  需要明确的是,集中式应该说是一个保底方案,力平衡更应侧重于需求管理,例如虚拟电厂。电动也可以参与虚拟电厂,向卖电。假如天气预报未来三天要下雨,光伏价就可能上主可以提前把电动满电,如果用不完主可以在价高的出一部分得收益。 

    

  《能源评论:虚拟电厂有哪些从需求聚合源的商模式? 

  克斌:今年1月,清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布了《中国碳中和目下的光技展望》,告提出开展+”技术发展模式的探,比如一体化、+交通、+农业+治沙等,从需求调动风、光发电的有效利用,而平衡、光出力的波性。 

  仍以虚拟电例,其与电动的融合展正在各地点,并形成一个新型的供模式,实现用能能一体化——通过实施分时电价等市机制,引导电动车车主在、光源不足的候向卖电。据算,一个主通过这种方式一年可能4000元。也是解决、光等新能源发电动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能源评论于需求使用新能源的价和空,您能否行量化的分析? 

  克斌2023年全国非化石能源消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据算,可再生能源消占比每提高0.5个百分点,相当于30多万吨准煤的能耗被转换成了清能源,更具体地,大相当于11万北京人一年的用能消耗。 

  有分析称,我国到2060年城市用量相比在会提高一倍,意味着未来40年我国的用量仍会持,但网消构是以、光代表的新能源。然目前我、光装机容量已占到量的1/3,但它发电还远没到么高。、光等可再生能源的大用,仍面临许多系性挑,包括灵活高效安全可控的力系、制氢储能的配套施、生好型的新能源技,以及更精化的气象预报等。 

    

  《能源评论:您需求的未来展前景如何价? 

  克斌用需求可以更多地体现韧调节,未来会有非常大的潜力。比如有些公共建筑的空二三十分,人体感不会得很,有些家里的冰箱关20影响也不大。如果能通过优流用的需求响方式操作,就可以节约电源,平抑、光发电的波性。 

  再以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为例,除了屋,建筑的立面和窗的材料也可以开出有发电功能的品。我相信在迭代几次以后,未来建筑光伏的发电量会大大增加。 

所以需求未来展的前景,我持乐观态度,相信技上会有解决方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