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评论》>《能源评论》2024年第5期

【封面策划】罗昊:融合差异是门艺术

发布时间:2024-05-29 作者:

  /本刊记者   赵卉寒 

  时隔四年,20244月,北京国际车展重磅回归,国内外众多车企竞相亮相。在社交媒体上,从来没有哪一届车展如今年这般火爆和吸睛。 

  相较2020年北京国际车展,本次车展上新能源汽车的数量几乎翻倍,达278辆。随着全球低碳减排以及绿色出行理念的深入,高度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车成为今年车展的绝对主角,不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展台前都是人潮涌动。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世界汽车销量达8918万台,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428万台,渗透率达到22%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电动载人汽车出口647.5亿元,较2022年增长了122.3%,增速在“新三样”中最快;同时,占我国汽车出口的比重提升了5.1个百分点,达到43.9%。其中,比亚迪成为绝对的主力。 

  2023年,比亚迪以超100万台的绝对优势碾压特斯拉,成为全球电动汽车的销量冠军,且实现了当年出口超24万辆、同比增长334.2%的好成绩。 

  这一成绩在罗昊看来,既是对过往工作的肯定,也是未来前进的动力。 

  作为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助理,罗昊自2010年加入比亚迪后,便一直参与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海外业务。随着比亚迪海外业务在全球逐步展开,“空中飞人”成为罗昊最日常的状态,而他最近的一次海外出差目的地是瑞士日内瓦。 

  226日,恰逢日内瓦国际车展100周年开幕。比亚迪携8款新能源汽车亮相欧洲。 

  “除了汽车,我们也首次向欧洲消费者展示了比亚迪自主研发的DM-i超级混动技术。”罗昊告诉本刊记者,该技术基于超级电混系统,并以电作为主导,颠覆了传统混动技术中以燃油发动机为主导的理念,并显著降低了油耗。搭载该技术的BYD SEAL U DM-i(即宋PLUS DM-i)也正式亮相并将于今年在欧洲上市。 

    

  融入当地,弥补差异 

  相较于在国内市场比拼技术和价格,在海外市场,如何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是所有中国企业出海面临的第一关。 

  罗昊表示,在拓展海外市场的过程中,差异化的挑战在所难免。 

  “例如文化差异、市场环境差异、消费者差异等。尤其在进入像日本、韩国、德国等老牌汽车工业大国时,市场开拓的难度更大。”因此,他认为制定本土化策略尤为关键。 

  罗昊告诉记者,以日本为例,作为汽车工业大国,日本诞生了许多世界级汽车品牌。日本的消费者会根据对企业、品牌的信赖和喜爱选购汽车,因此,赢得和巩固消费者的信任至关重要。但是,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是更为重要的事,罗昊说:“在电动化策略上,日本市场更倾向于混合动力汽车;受道路、停车位等因素影响,日本的消费者更愿意选择小巧、便捷且便宜的汽车作为代步工具。这就需要在车型的设计上进行调整。”    

  众所周知,日本的小街巷非常多,空间上的局促导致太过大型的汽车很难在日本有发展空间。此外,针对停车难这一问题,日本本土车企已经发展出了国民车型K-Car系列。 

  据了解,K-Car的尺寸类似于我国的五菱宏光MINIEV,在日本的汽车分类中属于“轻自动车”,这种极致小巧的K-Car可以像俄罗斯方块游戏中的方块那样,“见缝插针”地停放。更为关键的是,K-Car的油耗和保养费用都非常低。以铃木最新一款K-Car为例,百公里油耗不到3升,价格仅在5万元人民币左右。 

  罗昊表示,针对类似的问题,深度调研必不可少。“我们会根据当地用户的实际需求对产品进行适配调整,例如车机语言、方向盘、车标等。2023年,我们就推出了符合日本标准机械停车场尺寸的新能源汽车——海豚。” 

  除了对产品本身的改良,本土化的策略还重点体现在营销环节。 

  罗昊表示,为了让日本消费者更快地了解比亚迪,比亚迪通过跨界合作、展会交流等方式提高品牌曝光度,拉近与当地消费者的距离。“比亚迪邀请了日本知名女星长泽雅美出镜拍摄相关广告;与北海道日本火腿斗士棒球队在交通领域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在2023年东京车展期间,邀请日本赛车界的传奇人物土屋圭市与观众互动等。这些都有利于提高企业在日本当地的知名度。 

  “此外,我们也在积极完善本土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通过带动当地产业链发展,助推电动化进程。比亚迪泰国乘用车工厂将于今年建成,这不仅能够推动泰国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的汽车产业发展,预计还将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罗昊说。 

  罗昊认为,开拓海外市场,就像交朋友,不能总想着从朋友那里得到些什么,而是要想想能为对方带来什么。因此,比亚迪不断加强本地化的深耕与合作,积极与当地合作伙伴建立联系,依托海外各市场优质的本地销售服务合作伙伴,为消费者提供全面的售后服务,升级消费者的用车体验。 

  “‘国际化管理团队+国际化运营经验+本土化人才’的模式,将有力支撑比亚迪在海外各市场的新能源乘用车业务稳步有序开展。”罗昊说。 

    

  做行业的开拓者 

  据国际能源署测算,如果所有已宣布净零排放的国家按时履行承诺,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4500万辆,这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赛道和更多的市场机遇。 

  当下,“出海”似乎已经成为各大车企的必答题。为了降低成本,不少车企选择在海外建厂。 

  罗昊告诉记者,今年125日,比亚迪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新能源汽车工厂正式启动;此外,130日,比亚迪还与匈牙利塞格德市政府正式签署了在匈牙利乘用车工厂的土地预购协议,匈牙利建厂也被提上日程。 

  “除了海外建厂,比亚迪还将目光锁定在了组建远洋运输体系上。” 

  今年110日以及115日,比亚迪EXPLORER NO.1”汽车滚装运输船分别在山东港口烟台港、深汕小漠国际物流港两地举行了交船和首航仪式。这艘拥有7000个标准车位的汽车滚装运输船是我国首艘由国内船厂建造、专门用于国产汽车出口的汽车运输船。 

  罗昊表示,滚装船首航暨发运仪式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比亚迪汽车拓展海外市场进入新阶段。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的爆发式增长,全球的汽车海运迎来了一波高潮,但高需求也让海运费用水涨船高。 

  根据航运研究机构克拉克森船舶货运咨询公司(Clarksons Research)的测算,2023年全球汽车海运贸易量增长约17%,达2370万辆,创下历史新高。同时汽车海运所需的滚装船租金也创下了历史纪录。克拉克森的数据显示,20231130日,可装载6500辆汽车的滚装船租金已上涨至11.5万美元/日,较20239月底高约5%,较2022年同期的历史高点上涨10%左右。 

  “站在行业的角度,这可以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全球更多市场,提高出口效率。未来两年,比亚迪还将有七艘滚装船陆续投入运营。我们愿与各界朋友一起乘风破浪,共创中国汽车出海新天地”罗昊说。 

  针对我国汽车出口海运运力不足的问题,在今年27日商务部等9单位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健康发展的意见》中就提到,要健全国际物流体系,例如:引导航运企业合理提升滚装运输船队规模,鼓励充分利用集装箱、纸浆船等创新灵活的运输方式;鼓励航运企业、新能源汽车企业共同整合在海外市场的仓储、物流资源,加强相关设施共享,多措并举缓解出口车辆在“最后一公里”滞压问题。 

  从事海外业务十几年的罗昊,已经习惯于“开拓者”这一角色,也在反复思考“开拓者”应有的含义。 

  “从字面意思看,开拓者好像有点索取、争夺的意味,但现在我觉得开拓者更大的意义在于给予。”罗昊表示,“过去开拓海外市场,一些当地政府会有担忧,认为我们会对本地企业产生威胁,但通过这些年的经历和实践,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认可我们,因为比亚迪并不是单纯地卖产品,而是通过卖产品助力当地产业链发展,帮助当地进行能源绿色转型。” 

  同时,罗昊认为更为重要的是,深入的合作还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增长,提升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截至目前,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足迹已遍布全球六大洲400多个城市。在未来,比亚迪将继续积极响应各地的新能源汽车发展部署,为推动当地汽车行业电动化转型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