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评论》>《能源评论》2024年第5期

【封面策划】柴继勇:跨越山海,塑造有温度的企业文化

发布时间:2024-05-29 作者:

  /本刊记者 王若溪 

  近日,巴西电监局举办了2023年度客户满意度大奖评选。在“40万客户以上大型配电公司”评选中,国网巴电CPFL公司所属的两家公司分别荣膺巴西东南与南部地区最佳配电公司。这是巴西电力行业评价综合客户满意度最重要的标准之一,评选的得分情况是影响巴西电监局计算各配电公司允许收入结果的重要指标。在近期国际评级机构惠誉(FITCH)发布的2024年度信用评级报告中,国网巴电CPFL公司更是连续第8年获得惠誉巴西国内最高信用评级。 

  CPFL公司业务涵盖配电、发电、输电和电力交易等,是巴西一家拥有超过110年历史、颇具影响力的上市私营电力企业。2017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国网巴西电力股份公司(国网巴电)为平台成功入股巴西CPFL公司,成为CPFL公司单一最大控制权股东。 

  作为2017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第一批派驻CPFL公司高管团队的成员,柴继勇一路见证了国网巴电CPFL公司从交割、接管、整合,到后期的管理提升,再到近7年来一系列的文化融合等工作。跨越山海,也跨越中巴企业文化之间的差异,柴继勇和中方团队带着来自中国的绿色电力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远赴“南美明珠”,为两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鲜活能量。 

    

  面对差异, 

  做好公司治理与顶层设计 

  在交接初期,最先面对的便是中外企业文化的差异。来自中国和巴西的两家企业,存在着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非上市公用事业企业与上市公司的差异,在管理风格、决策方式、沟通方式等方面也有所不同。 

  成立于1912年的巴西CPFL公司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国有到私有再到上市的历程。过去,CPFL公司采用高举债、快速并购、不断做大资产规模来提升公司滚动发展的模式,且非常重视资本市场运作,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一贯秉持的注重风险控制、稳增长、重视生产运营和精益管理的央企治理和发展理念有别。 

  除了治理理念上的差异,柴继勇还感受到双方管理人员在工作习惯和沟通方式上的不同:巴方员工直率守约,强调目标导向;而中方员工则更加勤奋,对目标管控和过程管控都非常重视。这些文化差异,如果处理不好,有时也会出现疑惑、误解甚至观点争执,影响公司治理和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正视差异,为CPFL公司设计出兼顾两国企业优势的管理模式和发展路径成为摆在中方团队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企业治理过程中,柴继勇和团队成员对公司章程、董事会的内部管理规则,包括专委会成员的设置等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考虑到CPFL公司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控股,在尊重本土化管理的基础上,逐步使CPFL公司的管理方式能够体现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的管理要求和企业发展理念。例如,中方团队强化了会议规范,引入国际通用的罗伯特议事规则,以更高效公平地组织董事会会议;还借鉴了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的重大工作督办经验,在CPFL公司内设置了工作督办机制,弥补其在过程管理上的不足之处。 

    

  打破沟通壁垒, 

  让企业文化在交流中融合 

  从开始接管CPFL公司,中方团队便提出了加强公司治理、提高核心能力、强化企业文化融合的概念,作为国网巴电CPFL公司文化融合项目的“序曲”,2019年,CCIP(Corporate Culture Inclusion Project)企业文化融合项目正式启动。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中方团队将比较抽象的文化融合概念落实到了细节化的举措中,包括推出和宣贯“沟通交流的十项基本原则”。 

  例如,原则其一是明确英语作为公司工作语言,让大家“说到一块去”。考虑到巴西的官方语言是葡语,但中方员工未必人人都会葡语,于是,中方团队提出在中巴双方共同参与的工作和会议中,以国际通用语言英语为公司工作语言,公司正式文件采用英葡对照,大大减少了因语言不通而产生的沟通混乱。CPFL公司专门列出预算,鼓励巴方人员学英语,中方人员学葡语,取得了很大成效,目前公司董秘一职已由中方人员担任,深受巴方人员认可。其二是让大家“敢问敢说”。在会议交流中,如有员工存在不理解、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即时提问甚至打断会议进程,及时确认信息。“大家不要互相猜,很多问题都来源于非常小的理解偏差,有时多问一句、多确认一次,就能避免后期工作中的很多问题。”其三是进行充分的会前准备。“巴方重视当面沟通,但也逐渐认同,如果加上充分的资料准备和分析工作,会更有利于提高会议效率。” 

  这些工作虽小但都很关键且非常实用。“从不解到理解”,整个企业文化融合项目实施的过程也是中巴团队克服差异、不断磨合的过程。柴继勇介绍说:“起初,巴方有些高管和员工还不太明白为什么要实施CCIP,到现在CCIP已经成为CPFL公司的一个企业文化品牌,大家已经非常认同这个项目了。” 

  点点滴滴,细流涓涓,两种管理文化的融合互鉴发展让CPFL公司走得更好、更远。 

    

  赢得社会认可,做有温度的企业 

  2023年是共建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积极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巴西能源电力行业的建设,有力服务巴西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改善民生,在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同时,开展了一系列促进民心相通的社会认可工作。2023年8月,国网巴电CPFL公司凭借卓越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表现荣获“巴西电力行业最佳公司”称号。 

  赢得社会认可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供应商、投资者、供电服务区的用户、监管机构等多方参与者,需要靠加强多维度的沟通和宣传来提高利益相关方或者社会公众对CPFL公司品牌的认可。 

  除了每年都会开展的“投资者关系日”活动,在社会责任或ESG传播方面,CPFL公司做了五大品牌项目,分别是“CPFL在医院”、“CPFL青少年成长”、中国文化月、“CPFL哲学咖啡”、“CPFL文化巡回”。这其中每一项工作柴继勇都熟稔于心,向我们娓娓道来。 

  “CPFL在医院”是CPFL公司利用节能基金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包括在营业服务区内超过350家公立医院安装太阳能电池板、节能灯、自有光伏发电系统等设备,为医院购置制氧机,安排CPFL公司员工为医院患者提供关怀和志愿服务等。这些工作既改善了当地医院的医疗环境,也降低了医院的用电和运营费用,促进医院节能减排。此项公益项目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案例,目前已执行了两期,第三期正在酝酿中。 

  “CPFL青少年成长”是CPFL公司通过赞助当地音乐和体育类的培训学校,帮助当地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公益项目。为了帮助贫困青少年健康成长,CPFL公司资助的两个培训机构专门为贫困家庭或社区的孩子进行音乐和体育培训。当前,体育培训学校里已经培养出许多运动健将,包括里约奥运会的跳高冠军、世锦赛4×100米接力银牌得主等。2023年,在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上,该项目培养的青年运动员马琳·桑托斯获得了女子100米栏银牌。通过音乐培训活动,很多孩子学会了唱歌和乐器。今年春节中国文化展示活动时,培训机构的孩子们还为中巴员工演唱了所学的中文歌曲。提到这些孩子,柴继勇脸上露出了温暖的微笑。看到孩子们在阳光下健康成长,对他来说,“很有成就感”。 

  中国文化月和“CPFL哲学咖啡”呈现出文化融合的互联互通。每年9月,柴继勇和中巴同事都会用一个月的时间开展中国文化月活动,播放中国电影、举办中国音乐会、组织中国文化讲座论坛等活动,传播范围广泛,当地居民喜闻乐见。而“CPFL哲学咖啡”则是以讲座或论坛的形式来传播巴西文化,以哲学、历史、文化等为主题。柴继勇给这个活动取了个富有意义的名字——“巴西版百家讲坛”。与当地电视台合作,活动被录制成电视节目,在优兔(YouTube)上专门开通频道供大家浏览,每年的观看量超过几千万。CPFL公司中方团队也曾举办“孔子和我们的生活”专题讲座,邀请巴西学者以巴西视角阐释中国儒家文化。文化融合上的“你来我往”也让两国公司、两国人民的了解更深、距离更近。 

  “CPFL文化巡回”是CPFL公司在营业区范围内的各大城市组织的巡回活动,中巴员工称其为“电影下乡活动”。柴继勇说:“每年,我们的同事会开着电影放映车去当地一些贫困社区,立上太阳能电池板,挂起幕布,架上放映设备,为当地居民播放电影。”中方团队还准备了一批种类丰富的“流动图书”,供贫困社区的儿童借阅,巡回的流动图书车播撒一路书香。 

  最令柴继勇印象深刻的是巴西苦咸水淡化公益项目。项目于2023年2月正式投产,由国网巴西电力公司建设并移交给巴西北大河州。巴西东北部的北大河州若昂卡马拉市是一座地处荒漠的小城,这里的地下水矿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味道苦涩。居民常年喝不上清洁的水,家家户户一度需要依靠政府提供的少量饮用水或接雨水烧开饮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国网巴电CPFL公司采用“新能源+智能一体化净水”技术,为当地建设了苦咸水淡化设施,日均生产80吨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纯净饮用水,解决了三个原住民社区3000多名居民长期以来的安全饮水难题,苦咸水变成了“甘甜清泉”。项目现场安装了光伏系统,整个净水系统的电力来源均为太阳能发电,实现了100%电力绿色清洁化。柴继勇记得,通水的那一天,巴西地区一体化发展部部长、北大河州州长、阿马帕州州长等巴西政要,以及中国驻巴西大使都亲临现场,给予高度评价,中巴两国主流媒体都进行了相关报道。 

一直以来,CPFL公司中方团队通过引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先进技术、管理和服务,不断提升供电可靠性、数字化水平、客户服务质量,保持高水平的客户满意度,经营业绩不断攀升,也得到了巴西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通过强化跨文化企业管理,达到企业文化的融合。未来,他们将在巴西书写更多有温度、有态度、有影响力的中国企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