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评论》>《能源评论》2016年第9期

【写在能源边上】我的太阳

发布时间: 作者:
我的太阳

我的太阳

说实话,家里的太阳能热水器用得并不算舒心。

一来是要看天用水,冬夏阴晴,都会让水温大不相同;二来总要夜里上水,说是怕白天晒热的集热管被新进去的冷水冲击爆裂了。

结果,每当洗澡的时候一边费劲地调着水温,一边算计够不够一家人用,也真是伤脑筋——就连当初安装时候,因为选用了有利环保的太阳能而带来的骄傲感,都被这份辛苦冲淡得没剩多少了。

这还只是一台热水器,如果每栋房子都架设太阳能电池板,用来部分或者全部供应全屋用电,那会不会更不稳定呢?而且,初期投资会不会很高?毕竟太阳能电池板的价格,目前来看可不低。

不过,回顾历史,或许能打消一些顾虑。当年,爱迪生为大富豪摩根家安装电灯,并且专门配备发电机供电的时候,用电可是一件既奢侈又冒险的事儿。据测算,当时的煤炭动力发电站,发一度电的成本是24美分,看起来不多,可是折合成今天的价值,相当于6美元呢。然而,一百年之后,也就是20世纪末,每度电的成本就已经降到6美分左右,只有最初的1%,稳定性也早就不能同日而语了。

同样,太阳能的商业应用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日本先后推广太阳能发电计划,每度电的成本大概是7美元,和同时代的煤电相比,在价格上确实处于劣势。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推进,40多年之后,现在的成本降到了10美分,降幅达到98%。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很可能用不了几年,太阳能发电就会比煤炭发电更便宜。

看到一条新闻,美国有一家高科技公司1366,正在努力降低太阳能电池板的价格。他们生产硅片的工艺,和目前采用的像《天工开物》里描述开玉一样的工艺完全不同,不再用切割、打光,而是把原料融化之后,一次浮起成型薄硅片,这样就省去了原料的大量损耗,而且制作效率也大幅度提高,每片制作时间平均只要20秒。核算下来,硅片的成本比同期市场普遍成本降低了一半,自然极具竞争力。这家公司据称已经在美国纽约州北部规划了3GW的工厂,在建规模有250MW。想想建成之后的场景应该会很壮观吧。

硅,因为是制作半导体芯片的材料,成了与IT相关的高科技产业的重要代表,连美国硅谷都由此得名。看起来,这一轮太阳能应用的发展,焦点又落到了它的头上。

说到太阳能硅片,中国是制造大国,在研发、制造、贸易各个环节,想必都有不少投入和优势,只是在创新方面似乎还没有听到像1366公司那样有“爆款”潜质的突破性技术产生。除了美国那样连续创业的氛围、掌握核心技术的教授用专利入股的制度之外,没准儿我们还需要对创新的更大热情——就像对于1366公司的得名,公司CEO米尔洛解释说:“地球有很多太阳能,每年每平方米的地球面积得到的太阳能有1366瓦,所以公司命名为1366。我们真的想要让城市、让星球变得更美好……”

彻底为我所用,是不有点儿“我的太阳”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