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评论》>《能源评论》2016年第9期

【能源地理】文莱:低调的石油王国

发布时间: 作者:
一个偏安于东南亚的蕞尔小邦,因为国土下蕴藏的丰富油气资源,成为全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也是福利最好的国家之一

一个偏安于东南亚的蕞尔小邦,因为国土下蕴藏的丰富油气资源,成为全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也是福利最好的国家之一。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文莱的财富正在赶超迪拜。然而,当迪拜已经逐步摆脱了黑乎乎的石油,文莱却走上了一条相反的道路。

文莱:低调的石油王国

文·秦昭

第一次在地图上寻找文莱的位置时,花费了好长一段时间。这个国土面积5765平方公里的小国,位于世界第三大岛婆罗洲的北部,只有中国最小的省份——海南省的六分之一大小。就这点“可怜”的土地,还被横叉出来的马来西亚截断为东西两部分。

 

简陋与奢华

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在西面较大的那块疆土上,位于林梦河注入中国南海的入海口边,是个宁静、低调的小城。

斯里巴加湾最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当属城边海湾里的一片高脚屋群。在大片望不到边的水面上,带有东南亚特色的传统高脚屋散布,有3万多居民生活在这里,4000多个家庭组成了28个村庄,构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上村落群。

从远处望去,毫无规划可言的简陋高脚屋参差不齐,给人以贫民窟的印象。高脚屋群内部有商店、理发馆、娱乐室,还有正规的学校,自成一体,用木板搭建的栈道,把一间间高脚屋连接起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水上街道。穿梭其间的居民把自己的房子涂得五颜六色,窗台上摆着鲜花,有些家庭甚至还在有限的空间上开辟了小菜园。

据说,这片高脚屋群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这里的居民大都是祖祖辈辈生活于此。前些年,当文莱政府在附近的岸上用砖瓦水泥修建起现代居民区,让他们搬迁到陆地生活时,大部分居民都故土难移,拒绝上岸,连政府提供的住房补贴也不闻不问,仍旧坚持生活在这些简陋的水上高脚屋里。从海上望去,这片叫做“甘邦亚义”的花花绿绿的高脚屋群,与它们背后金碧辉煌的大清真寺形成鲜明的对照,绝对算得上是一个独特的文化景观。

与“甘邦亚义”的简陋形成更鲜明对比的,是文莱苏丹哈吉·哈桑纳尔·博尔基亚的私人宫殿,这座造价10亿美元、名为“虔诚之光”的皇家行宫,坐落在首都南面几公里外的文莱河畔,是绿树丛中的一大片白色建筑,建筑群内高大的金色清真寺圆顶彰显出苏丹的高贵与不凡。“虔诚之光”占地20万平方米,共有1788个房间,其中包括一个可以接纳5000人的大宴会厅和一个可以容纳1500人的清真寺。

文莱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几个君主制国家之一,苏丹为其国家元首,在位已有49年之久的博尔基亚,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个人财产高达200亿美元。而且,博尔基亚的挥霍无度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每每举办庆典,其排场之奢华都让人目瞪口呆。在“虔诚之光”的车库内,建有110个车位,专门为苏丹收集的世界名车而备。

尽管如此,文莱苏丹和其他王室成员还是受到了国民的爱戴,尤其是占总人口80%的马来族民众,对其更是敬爱有加。这让文莱成为了东南亚政局最稳定的国家,就像它的国名所昭示的那样,是一个“和平之邦”。

 

和谐与陷阱

这一切和谐画面的背后,是文莱苏丹的亲民举措,更是因为文莱国民坐享着国家财富带来的利益。

自从20世纪20年代英国人在文莱西北部的近海发现了石油,近一个世纪的石油、天然气开发让文莱积累了巨额财富。文莱是个小国,人口42.3万,不如中国一个中等规模的县人口多,却坐拥着与世界石油强国比肩的油气资源,这让它成为了世界上最走运的国家。得益于此,文莱国民用不着过多操劳,就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长期以来,文莱国内的失业率一直处于非常低的水平,文莱人没有交过一分钱的税,却享受着全部免费的教育和医疗。斯里巴加湾的高脚屋群看似简陋,但是走进去会发现,屋内居民的生活并不落后于任何一个大都城里的现代家庭,在这里,现代化的电器设备一应俱全。

目前,文莱超过50%的国内生产总值靠石油和天然气支撑着,油气产品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例在90%以上,2013年这一数字甚至到达了96%,比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等海湾国家还要高。这种经济结构在石油经济高歌猛进的年代当然会羡煞别国,不过,随着近年来国际石油市场的动荡,文莱的经济模式开始经受考验。这一轮油价下跌,加上原有的油气生产设施老化,维护费用增加,让文莱的财政收入明显下滑,2011年它的财政收入还是财政支出的1.28倍,到2015年,预算赤字却达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16%

摆在文莱人面前的,还有一幅更值得忧心的场景。根据壳牌石油发布的一份全球能源展望报告,如果不能发现新的石油储藏,按现在的开发速度,文莱将在21年后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遭遇石油枯竭噩梦的储油国。

虽然与海湾地区因油致富的土豪国家相比,文莱人的生活可以称得上朴素。除了那个喜欢奢靡生活的苏丹,信奉伊斯兰教的文莱人大都十分低调。在文莱,很少能够看到财大气粗的张扬场景,这里没有拔地而起的超现代风格摩天大厦群,也没有纸醉金迷的七星级豪华酒店,文莱人只是心平气和地活着自己的富裕日子。然而即便如此,一旦断了石油财路,恐怕依旧是想闭着眼睛过安稳日子而不可得了。

其实,文莱政府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曾经决定做些什么。在20世纪末,它曾有目的地推动经济转型,发展金融、旅游和清真食品工业,并且努力吸引国际投资。但十几年过去了,这些努力并没有获得明显的成效。原因是近一个世纪的富裕安逸生活,让文莱人习惯了养尊处优,缺乏竞争精神和危机感,难以适应新的挑战。

2014年,文莱政府似乎也放弃了挣扎,突然公布了一个令世人瞠目的决定:在国内全面实行严厉的伊斯兰法规,包括原始的伊斯兰酷刑。显然,古老的教规与宽松的开发投资环境是背道而驰的,它让国外的投资者和旅游者望而却步。文莱人给出的解释是:在实行严格的伊斯兰法律后,真主阿拉将会赐予我们新的石油资源。也许正因为此,在同一年文莱政府发布的能源发展白皮书中,对未来的规划重点仍然是石油开发,它计划在2035年将石油产量从现在每日37万桶增加到65万桶,把有关的就业岗位增加3倍。

2035年?按照壳牌石油的预计,到那个时候,文莱的石油储备已经被榨干。面对日近枯竭的石油资源,海湾产油国已经陆陆续续在向多样化发展模式转型,几经尝试无果的文莱却决定反其道而行。竭泽而渔之后,文莱人的愿景真的会如期而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