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评论》>《能源评论》2016年第9期

【专栏】“女排精神”的启示

发布时间: 作者:
“女排精神”的启示

“女排精神”的启示

文·赵义

里约奥运会结束了。中国拿到的最后一枚,恐怕也是分量最重的一枚金牌,是中国女排拼下来的。女排的姑娘们,在决赛中击败了无比顽强的塞尔维亚队,站到了最高领奖台上。值得期待的是,这届国家队12名队员,平均年龄只有24岁,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女排都是世界冠军的有力争夺者。

在舆论的一片欢呼中,我也写了一篇文章,极尽赞美之能事。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一位好友不客气的给我泼来一盆冷水:如果决赛女排没有赢,你还会这么写吗?其实,我已经准备好了两个版本,视比赛结果看拿哪个版本出来。也得老实承认:如果决赛女排失败,我会感到很失落,很难受,再多的赞美也味同嚼蜡了。

好友继续发问,这次彻底噎住我了:女排精神,莫非还有巴西女排精神,美国女排精神,荷兰女排精神?好友把我的赞美称为一种善的集体无意识。和恶的集体无意识一样,都是非理性的体现。

我不得不认真反思好友的质疑。因为,如果他说的没错,那么善的集体无意识和恶的集体无意识其实只有一面墙的距离,或者就像一件衣服的正反面。真是“细思恐极”。

按道理说,赞美一种精神力量的美,能有什么错呢?团结奋斗,顽强拼搏,为国争光,谁又能说不对?可以被打败,但不会被打倒,不也正体现了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在复兴路上所应有的精神状态吗?

所谓集体无意识,就是只知已然,不知所以然。所谓理性,就是不止知已然,更要知所以然。不知所以然,精神就变得空洞。失去理性指引的激情,可为善,亦可为恶矣。我们常说真善美,请记得,真是第一位的。失去了真这个基础,任何善和美,其实是镜中月水中花。

那么,我们看看女排复兴、女排精神归来背后的真到底是什么——这里将提及的不会是事实的全部,但绝对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做客央视的时候,郎指导说:对于球员的塑造,我觉得不是靠讲故事或者什么心灵鸡汤能够解决的,关键还是从平日的训练中就严格要求,比如冬训的时候我们就强调要突破自我。郎指导说这段话,是回答记者这样一个问题:对于现在这支球队、这些球员,平日有没有用老女排的精神来激励她们?怎么样,这个问题够“套路”吧?郎指导直言:其实我很少和她们说老女排,倒是陈忠和教练带领的黄金一代会和她们说的多一些,中国女排的优良传统也不仅仅体现在我执教的球队上。

也有记者问过执教过黄金一代的陈忠和教练类似的问题,他一样直率的回答:“精神是看不见的东西,应该是从每一天的训练中去体现,而不是喊口号。没有每天的训练做基础,谈什么精神?”语气和郎指导是不是特别像?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郎指导当年要力荐陈忠和出任国家队教练,陈忠和为什么能带出黄金一代。

请注意,郎指导在当年的五连冠伟业之后就没有走寻常路,没有“加官进爵”,而是去海外闯荡多年,是一个非常具有国际视野的人。这条路走得并不容易,甚至还有执教美国队在北京奥运会上击败中国队的“尴尬”。随着女排在里约奥运夺冠以及郎指导接近“封神”,一些所谓“内幕”也披露了出来。

比如,对于出任这届国家队主教练,开始郎指导是犹豫的,是排管中心领导的承诺最终打动了她。这些承诺包括:对女排选人用人的绝对话语权、搭建复合型教练团队、打造女排大国家队模式、甚至改变国内职业联赛规则等等与现有体制和传统模式差异极大的一整套新思路、新做法,排管中心全盘接受,并全力提供人财物方面的支持。事实上,这些承诺可以总结为一句话:郎指导可以对旧体制进行全盘改造,排管中心会鼎力支持而不会随便插手。

这是不是和历史上那些成功的改革模式有点类似?承认自己已经全面落后,授予改革者全权,按照先进的理念和方案进行全盘改造。承认落后难,接受先进理念难,授予全权更难,每一个环节上出现问题,改革往往就变成改革者本人的悲剧。这就是“女排精神”背后的真,就是女排此次奥运会登顶的“所以然”。

我不赞成“没有什么女排精神,因为郎平获益于西式方法”的说法。恰恰就是因为“获益于西式方法”这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才能够真正的去总结“女排精神”。甚至可以说,今日中国任何一种精神的提倡,事先都要经历一番开放和融合的功夫,方能真正扎根于人心,胜利只是水到渠成的结果而已。

相反,如果背弃了这样的“真”,高唱“女排精神”就只是一种失去是非判断、空洞化的、前途莫测的非理性激情而已。庄子有云:人皆尊其知之所知,而莫知恃其知之所不知而后知,可不谓大疑乎!

对于任何一个组织,企业也好,社会组织也好,要求善和美,也要建立在真的基础上。君不见,在很多行业,荣誉和称号满天飞,但企业的真实情况却是一笔糊涂账,企业领导者若真按照这些虚假的东西做决策,焉能不败?任何一种大战略比如国际化,企业都能总结出汗牛充栋的材料,但这些材料里面有多少是真实的?如果用这样的材料去糊弄政府,国家大计岂不是要落空?

要学女排精神,要总结女排精神,先从求真做起!

(作者系《南风窗》执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