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评论》>《能源评论》2017年第07期

【能源地理】东营:黄河入海流

发布时间:2017-07-28 作者:

这是一片中国“最年轻”的土地。1855年,原以淮河为出海口的黄河在河南兰考决口,抢夺大清河河道,掉头北上千里,改由山东省垦利县入海。如今,曾经富得“流油”的东营,也已踏上经济转型之路,犹如奔腾的黄河水,终将汇入浩瀚的大海。

东营:黄河入海流

·宋炳玲

有赖黄河泥沙的冲积,这块土地以每年三万亩的速度向着海洋生长,一块厚实的大平原快速成型,长起红荆条、柽柳,也引来春耕秋收的农民,在一百年的时间里,他们改良了浸过海水的盐碱地,把沧海变成真正的桑田。

1961年,石油部华北石油勘探大队在一个名叫东营的村庄东南方向,打出了华北平原的第一眼出现工业油流的油井——华8井,它的钻探成功,引发了华北石油大会战。1965年,在胜利村地下,勘探队发现了85 米的巨厚油层,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由此得名。1985年,这个因胜利油田快速发展而迅速工业化的地方,从原惠民地区域内划走利津、垦利、广饶三个县及沾化区、博兴县的部分乡镇,独立设置省辖市,并以第一眼油井所在的村庄命名。

 

让荒滩变热土

东营的历史,很短又很长。除了成型一百余年的黄河三角洲新土地,它有着相对较长历史的部分辖内县区,先后属青州、淄博、滨州等周边市级单位管辖,因为临海且地势低平,多盐碱滩、泥洼地,贫瘠荒凉,地位边缘。滨州的老一辈人将现在东营辖下的大片少人居住区域统称做“东洼”,秋冬季节,有人会去沿海人烟稀少的荒凉土地上收割芦苇和荆条。战乱饥荒年代,则有土匪隐藏于海汊芦蒿之间,逃避追捕。

然而在数千米的地下,这里却有着别样的繁盛,中古生代遗留下来的巨额遗产在地底沉睡,等待着一声“芝麻开门”的密令。1955年,国家开始对华北平原展开石油普查,石油部华北石油勘探大队的32120 钻井队成了幸运的阿里巴巴。1961416日,他们在东营村附近打出日产原油8.1吨的华8井,1962923日 ,又在附近打出了当时全国日产量最高的油井——营2井,胜利油田的前身“九二三厂”,即因其打开之日命名。19653月,胜利村附近的坨11井和坨9井分别获得日产1134吨和1036吨的高产油流,是国内首次发现的千吨级油井,而这两口井的地下,有着85米的巨厚油层等待开采。1971611日 ,“九二三厂”更名“胜利油田”。这个中国第二大油田的发现,让中国一举甩掉了贫油的帽子。

宝库的门一旦打开,荒野就会变成闹市。这片曾经芦苇丛生、荆棘遍地、野兽出没的荒滩彻底苏醒,数十万石油人和专业军人向这里迅速集结,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他们在这片少见高大树木的盐碱滩涂上栽下林立的井架和一座座高楼,一座欣欣向荣的城市神话般崛起。

 

油是唯一的神话

因为多泥沙、快沉积,黄河虽然是造田的“劳模”,但它并不适合航运。身处“黄三角”的东营也因此没有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的交通要津地位,缺乏工商业传统和基础。在它立市的最初30年里,石油,几乎是这个城市的唯一支柱,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市领导由胜利石油管理局负责人兼任,全部的城市基础设施,包括医院、学校、超市、影院,公路甚至是公安,也都由胜利油田设置管理。

东营老城区西城的多数建筑都曾是油田资产,因为建设于盐碱滩涂,服务于油田生产,这些建筑分散而缺少规划。直到2000年后,东营市在城东再造一座有规划的新城,政府及相关机关单位进驻,它才变得像一个城市而不是庞大分散的企业大院。

正如歌曲《Super Star》中那句歌词,“你是风,你是电,你唯一的神话”。即使是唯一的经济动力,石油也曾经带给这个城市足够的辉煌。尤其是在1985~2005年的二十年间,石油产量稳定,价格不断攀升,这个城市的人均GDP和居民收入都居于山东前列,高速、铁路、机场、港口快速建设起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父亲带着少年的我拜访刚刚移居东营的叔叔一家,他就曾指着油田设施完备、绿化良好的居民小区说,那就是国家所说的“小康社会”的标准。有这样认识的并非父亲一人,在东营周边城市,当时很多小伙子的目标,是去油田找份工作,而姑娘们的理想,则是嫁到油田去。

正是她们矢志不渝的理想,使得一下子涌入了数十万男人的东营保持了正常的男女比例,直到三十年后的今天,这块人烟稀少的土地变成了一个人口逾200万的城市。2014年,东营人均GDP在全国名列第二位。在“黄三角”这片大地上,仿佛神一般的存在,让人很容易联想起中东阿联酋迪拜的富庶。

 

从合体到解体

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东营像很多拔节式生长的资源型城市一样,突然陷入了停滞:伴随国际油价的大幅下跌,开采了50年的油田进入衰退期,东营境内大区块、易开采、质量高的油藏已基本开采殆尽,胜利油田不得不更多地向海上、市外找油,石油单位集聚的西城显出空心化的疲态,胜利油田与东营市的合体形式逐渐解体。

为防止“油尽而衰”,必须要积极培育新兴主导产业。虽然石油化工及盐化工、橡胶轮胎及汽车配件、有色金属、石油装备四大产业集群已具雏形,转型阵痛中的困难依然不少:东营原有的石油及化工产业技术难度不高,高端人才储备少;多年的石油化工产业对环境的破坏,也有待修复。

在经过了短暂的迷惘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服务业等接续替代产业,由能源基地向综合城市转型,成为东营必须面对的选项。好在,相比其他资源衰退型城市,东营有着更多转轨的时间与资源:经济底子好,有更多的财力支持腾笼换鸟;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和黄蓝经济区,省域经济结构好、基础强、带动作用强;人口包袱小,土地资源多,经济基础强,公共设施完备;第三产业缺口大,后发动力足……2015年,东营GDP总量超过大庆。2016年,东营经济增速达到7%,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好于同类石油资源型城市,除油田外的地方经济占全市经济比重提高到89.3%

在政府的激励和引导下,曾经服务于油田生产的周边和下游产业日渐占据城市经济中心地位。变化发生在城市布局上,是市政单位及服务业集中的东城日渐繁荣;在就业和婚姻市场上,则是当年我的一个嫁入油田的表亲,执意让儿子读了金融,在银行就业后,又找了一位当医生的媳妇——在东营,包括这些油田二代在内,人生赢家的定义悄然改变。走在如今的东营街头,曾经随处可见的抽油机和发扬“铁人”精神等铿锵口号,正在被大片绿地、现代雕塑和二维码所取代。

夺路而来的黄河终于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