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评论》>《能源评论》2017年第09期

【悦读】 最诗意的无奈

发布时间:2017-09-28 作者:

最诗意的无奈

文·老铁

近来,一则人工智能写诗的新闻了引起人们的关注。名为“微软小冰”人工智能不光学会了写诗,还出版了自己的中文诗集,俨然已经以诗人自居。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15年前的一部电影——《像鸡毛一样飞》,是孟京辉导演的唯一一部电影作品。大家都知道,孟京辉是中国最著名的话剧导演之一,他的多部先锋话剧都广为人知。这部电影也有着鲜明的话剧风格,是电影与话剧结合的一个实验。

《像鸡毛一样飞》中,创作力枯竭的落魄诗人欧阳云飞偶遇一个贩卖盗版光盘的小贩,买到一张写诗的光盘。这张光盘看起来相当专业,名副其实,一步步点击选择了诗的类型之后,只要输入题目,就能嘎吱嘎吱地写出一首诗来。凭借这张光盘,欧阳云飞一夜成名,获得了一段短暂的幻梦般的成功。

电影里的情节和今天的现实多么相似啊!虽然电影里的光盘或许只是一个抽象的隐喻:表现诗人背叛自我,去顺应流水线的模式生产。而如今人工智能光明正大地走上前台,则是升级版的光盘在现实中上演,是实实在在的科技对文学创作的模仿和介入。

而真正令人感慨的是,电影里隐喻的另一面,也被现实印证了,那就是: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诗人是无用的,诗本身没有意义。人们并不理解什么是诗。所以,光盘写出来的诗才会大行其道。所以,研究人工智能的人不是让它先写小说、写剧本,而是写诗。他们以为诗最短、最容易写;诗不过就是词语的堆砌,不过就是一些晦涩不明的句子。所以当微软小冰“学习”了500多位诗人的作品,把储存的词语排列组合一下,它自己就成了“诗人”。

对诗的误解和轻视,至此当是无可复加了。

或许,这不该仅仅归结为人们的世俗和功利,当代的诗人们也应负有责任。诗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文体,历史上一直跟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一首真正的诗,都应该是发自诗人内心的对世界的感受,它首先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然后才是具体的句子、词语。只要理解了这一点,工程师们恐怕就不会那么自信了。

真正的诗,在电影里出现很多,马雅可夫斯基的诗、裴多菲的诗,以及主人公欧阳云飞自己写的诗,都被富有感情地读出,都与电影的情节相关,都感动了电影中的某些人,触动了他们内心的情结。而恰恰光盘里写出的诗,除了题目,并未交代更多,由其引发的成功也显得那么浮夸和虚假。当然也只能如此,因为在诗人眼中,光盘写出的所谓的诗并不具有温度和生命。

表达诗与生活的关系,有一部电影做到了近乎完美,那就是韩国导演李沧东的《诗》。电影中,66岁的主人公面对孙子犯罪的屈辱和即将老年痴呆的困境,想从学诗中逃离现实,求得解脱。可是她费劲力气,也无法写出一句优美的诗。最终,当她直面现实,直抒胸臆,一首完美的诗却不期而至。

对于诗来说,无法摆脱现实生活,无法割断跟人类内心的联系,真可谓是最诗意的无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