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评论》>《能源评论》2017年第11期

【思想库】能源演进背后的灾变心理

发布时间:2017-11-22 作者:

能源演进背后的灾变心理

文·胡森林

十余年前,“石油峰值论”时常能够找到听众,如今,这一说法已被证明是个笑谈。有人觉得,这只是石油历史乃至能源发展史中的个别事件,但仔细观察和回顾一下历史,就会发现,这样的担忧曾经多次出现,成为一种典型的灾变心理,始终潜伏,伺机出动。

这种灾变心理激发了人们恐惧与贪婪的心理基因,由于担心短缺而产生恐惧,恐惧进而滋生贪婪,恐惧和贪婪导致行为乖张,进而波及到能源供需状况和市场格局,深刻地影响了能源发展进程。

 

石油峰值:被证明失效的理论

自工业革命以来,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呈几何级数增长,而自然资源总量的增长则十分缓慢,短时期内甚至可以认为是一个恒定的常数,这就使人类的生存发展遭遇到无法回避的资源挑战。18世纪初,英国曾经发生过一次席卷全国的“柴薪危机”,原因在于人口激增导致森林滥遭砍伐,这次危机让英国当时的钢铁工业几乎濒临破产。

在石油成为世界主要能源后,能源危机更突出地表现在这一方面。自石油工业诞生以来,至少先后于上世纪初、二战期间、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以及新世纪初出现过四次大的资源枯竭思潮。即便这样的悲观论调从来没有被证实,但类似情节还是一次次重演,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观念,使石油供需矛盾成为了举世瞩目的重大问题。

但回顾100多年来的石油历史,除了政治因素作祟和战争时期以外,世界并没有出现过真正的石油短缺。石油短缺与石油战争,究竟谁是因谁是果,已经昭然若揭。在和平的环境中,技术突破总能带领人们找到大量的新增资源。

不过,这样的事实却往往并不能被充分认识,这样的因果逻辑,往往被人为地颠倒。油价涨涨跌跌,最高的时候达到147美元/桶,低的时候比水还便宜,难道石油供需本身发生了那么大变化吗?

很多时候,左右油价的是人的恐惧与贪婪,而不是供求关系。近百年来,人们曾经无数次地设问,如果石油枯竭了整个世界将会怎样?石油耗尽将会对人们产生哪些影响?如果光做形而上学的思考,“石油峰值”命题有其道理,一旦将其放到实践中加以讨论,则不得不面临众多的挑战。如果仅仅把“石油峰值论”当成一种警示,或许有益,而过分偏执于“石油峰值”的科学预测,却恰恰忽略了复杂事物背后的科学机理。

就是这样一门漏洞百出的学问,却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甚至在21世纪之初成为一门“显学”。在对资源枯竭的担忧之下,缺油的恐慌情绪持续蔓延,各大石油公司也开展了激烈的石油争夺战,从中东、北非的沙漠地带到冰天雪地的北极,从陆地到水深几千米的遥远深海,从容易开采的常规石油到低品质的稠油、油砂等矿产,大家都争前恐后,人类陷入了对石油短缺的极端焦虑之中。

跨国石油巨头不惜重金、不惜代价大肆争夺油气资源,极大地推高了项目开发成本,众多行业相关方也都想从石油行业大繁荣中分一杯羹,于是各项成本水涨船高,让整个行业饱受通胀之苦。

最为关键的是,高油价也培养了自己的竞争对手,让页岩油气革命成为当前国际原油市场供给失衡、油价暴跌的重要推手,可再生能源借着高油价契机迅猛发展,也开始蚕食化石能源的市场份额。

就在人们以为石油供应峰值马上到来,油价将在“百元时代”永远驻留的时候,2014年以来国际油价的“断崖式”暴跌令许多人大跌眼镜。

在这种形势下,大肆鼓吹“石油峰值”的专家学者销声匿迹,随之而来的是有人高声疾呼“消费峰值”即将到来,从过去担心供应短缺,到现在担心供应泛滥,论调完全不同,但都不过是灾变心理的不同表现。人们变脸如此之快,是“常有理”,还是从来就没有认真思考过?

 

灾变心理:非理性的集体无意识

恐惧与贪婪是人的本性,是人最基本、最原始的心理之一,一般情况下很难被察觉,要克服更非易事。

对个人而言,它们就像是天平的两端,无论哪一端加重或减轻都会导致心中的那杆秤失去平衡,从而引发不良情绪和不利影响。

在社会场域中,它们常常从一部分人的意识变为集体意识,从有意识的引导灌输变成无意识的盲从。有些担心是现实的、必要的,比如历史上对于薪柴减少的担心,对于鲸油短缺的担心,当前对于环境污染的担心。而很多时候,则是无端的担心与恐惧,结果是滋生贪婪的心理,带来非理性的行为,包括无止境地开采、打破市场平衡,对资源的攫取,甚至发动战争等等。

人们内心的贪婪和恐惧,就像是一副架在脖子上的枷锁,牢牢地把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控制起来,使眼睛和心灵被遮蔽,看不到真正的事实,忽略了事物的逻辑,而被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所左右和摆布,做出在当时看来万分正确、却在事后显得荒诞不经的行为。

即便是当下,这种情景也并没有远离我们。2015年以来,在石油行业一片哀鸿之际,一种名为石墨烯的材料忽然间横空出世,让石油人脆弱的神经绷得更紧了,这种号称充电几分钟就能让续航能力达到1000公里的神奇材料,被认为是终结“石油神话”的一大利器。前不久,天然气水合物成功开采的消息,又让石油人的心奔到了嗓子眼,这同样是一种“神奇能源”,具有匪夷所思的能量。全球此起彼伏的禁售燃油车热潮,让人们相信我们即将告别“引擎时代”,化石能源行业的人心中有凉风吹过……

唱衰化石能源,唱衰石油,正在成为新的“时尚”,但这一次与前些年的唱衰论截然相反,原先人们更多担心的是石油枯竭的“后天”,担心石油供给难以为继给经济社会带来动荡与危机;而如今人们却是在“丰裕石油”时代里担心石油的未来。

能源领域需要有更多的常识、清明的理性和正常的逻辑,而不是在灾变心理支配下,变得敏感、神经质,草木皆兵。但事实正在证明,弥漫整个行业甚至社会的新的恐惧又产生了,这一次恐惧,会带来什么?

能源行业难道就永远与灾变心理为伍吗?人们学习历史,是为了变得聪明一些。但悲观主义者通常记得黑格尔说过的一句话:人们从历史中学到的教训就是,他们从来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