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评论》>《能源评论》2018年第3期

【悦读】战争,有胜利者吗?

发布时间:2018-03-29 作者:

战争,有胜利者吗?

文/刘青松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不是我们奉献、圣化或神化了这块土地,而是那些活着的或者已经死去的、曾经在这里战斗过的英雄们使得这块土地成为神圣之土,其神圣远非我们的渺小之力可增减。”18631119日,南北战争的决定之战葛底斯堡战役硝烟散去四个多月后,林肯总统在葛底斯堡国家公墓揭幕式上发表演说,以上述这句话表达了一种信念:无论北军还是南军,阵亡官兵都是为国而死,都是战争的受害者,不能让他们白白牺牲。

同为战争的受害者,平民遭遇总是处于历史的角落,被人遗忘,特别是那些侵略国的平民。

19452月,盟军在东西两线节节胜利之际,对德国东部文化古城德累斯顿实施了无差别的大轰炸,整座城市被摧毁殆尽,十余万平民丧生。德累斯顿大轰炸的原因一直众说纷纭,一种比较阴谋论的说法是:当时苏联人在50英里外行军,既然德累斯顿被其占领不可避免,为什么不干脆留给他们一堆废墟和尸体呢?

“上帝知道,这是灵魂在寻找宽慰。”冯内古特如此回忆那一刻。那一刻,对所谓“正义”的失望透顶,对战争的极端厌恶,对愚蠢人类的无情嘲笑,多年后被冯内古特写进了长篇小说《五号屠场》中。这部以德累斯顿大轰炸为背景的后现代主义小说,揭示了人类以伟大事业名义所犯下的种种肮脏罪行,“使人们得以审视罪恶,现代生存中的罪恶”。小说1969年出版后大获成功,成为文学史上独特的反战作品,甚至有人认为它提前结束了越南战争。

战争中死亡的荒诞性,折射的是人类的生存困境。关于德累斯顿大轰炸,冯内古特尖锐地指出,“待在这座毫无防御的城市里的所有人都被判了死刑”。他认为,空袭没有令战争缩短半秒,没有削弱德国人的防御,没有从死亡集中营解救出一个人。“只有一个人获益了”,那就是他自己。“我从每个被炸死的人那里挣到三美元。”

这是冯内古特一贯的黑色幽默。《五号屠场》里有一段对话:“听到有人写反战作品你知道我会怎么对他们说吗?”“不知道,你究竟会怎么说?”“我会说:你怎么不写一本反冰川的作品呢?”虽然阻挡战争就像阻挡冰川一样徒劳,该写的,还得写,因为这关乎人的尊严。

韩国电影《太极旗飘扬》讲的是一个关于尊严的故事。朝鲜战争,汉城一对被裹挟进战场的亲兄弟,眼里没有什么高深虚无的国家和主义,只有脆弱而又强大的亲情:哥哥只是为了弟弟而打仗,谁威胁到弟弟就打谁。为了让弟弟早日回家,拼死打北军;以为弟弟死于自己人手下,又把枪口对准南军;看到弟弟没有死,再和北军血拼,掩护弟弟逃走。两次倒戈,最终战死。多年后,弟弟面对哥哥的遗骸和遗物——哥哥攒钱给弟弟买的并一直带在身边的一支钢笔,跪下后痛哭无声。战争对人性的扭曲,对人的尊严的践踏,尽在其中。

看过这对颇具象征意味的亲兄弟的悲情故事,你也许会问一句:战争,有胜利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