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评论》>《能源评论》2018年第3期

【能源地理】莱蒙湖:瑞士的包容

发布时间:2018-03-29 作者:

把科技和自然融为一体的智慧和理念,才是莱蒙湖畔的高山电站传递的精髓。

莱蒙湖:瑞士的包容

文/秦昭

如果说,金融机构聚集的苏黎世代表了瑞士的财富,那么国际组织云集的日内瓦则体现了瑞士的包容。这种包容,不仅是指这个城市对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居民的接纳,人和自然在此完美融合,也可以算是一种包容。

坐上从苏黎世到日内瓦的特快列车后不久,汝拉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就远远地退到了两侧,壮丽的雪峰和冰川都变得朦胧。车窗外闪过的,是与高山之国的经典画面不尽相同的景色:缓缓起伏的绿色丘陵,茵茵牧草就像地毯,铺遍每一寸山坡。树林像墨绿色的发冠,团团簇簇点缀在远方。而星星点点的村庄,则散落在浓浓的绿色之中,红顶的乡村小教堂和农居在晨雾里时隐时现,宁静安详。

两个小时后,列车驶进了一个长长的隧道,田园风光被一片黑暗所代替。而当列车再次驶出隧道时,一片烟波浩淼的碧水包裹了车窗外的整个画面。明媚的阳光下,锦缎般的蓝色水面上白帆点点;路基下,青翠欲滴的葡萄园铺满山坡,远方阿尔卑斯山洁白的雪峰遥遥在望,一座童话般的中世纪古堡在水一方。这就是日内瓦湖。在当地,它有个更美的名字——莱蒙湖。

 

赏景什庸古堡

到了莱蒙湖如果不去什庸古堡,大有去北京不去八达岭长城的味道。

这座中世纪古堡集湖光山色、历史传统和诗情画意于一体,与莱蒙湖静静地相伴五百年。有人说,它建筑在莱蒙湖畔,也可以说,它直接升起于湖水之中——一座不长的老旧廊桥从岸边伸向湖中,连接起一块约千平米的岛礁。岛礁不大的身躯向上擎起的却是一座威武雄壮的石头城堡。它高大厚重的石墙将数个碉堡连接在一块儿,团团围住古堡内部的主体建筑。层层叠叠的塔楼簇拥在一起,颜色以灰黄色为主调,在中世纪的肃穆之中透出一种悲怆之美。

十六世纪时,什庸古堡曾是统治欧洲中南部的萨沃耶大公的城堡之一。但真正让什庸古堡扬名的并不是萨沃耶大公的威名,而是英国诗人拜伦的一首长诗。1530年,一位叫伯尼瓦的宗教改革派人士被大公囚禁在古堡的地牢里达六年之久。1816年,拜伦以这个真实故事为原型,写出了悲怆的《什庸古堡的囚徒》。

历史和文学给予什庸古堡不尽的诗情,阿尔卑斯山的山水又给了它无限的画意。

站在湖畔放眼望去,今天的什庸古堡被青山绿水所环绕,也被雪峰和群山所附衬。落日时分,晚霞将远处的阿尔卑斯山耀眼的雪峰变成柔和的玫瑰红色,也给古堡披上了金色的霞光。它古典的身影倒映在莱蒙湖水中静如处子,美得让任何一位画家和摄影师都会心驰神往。

 

寻古葡萄小道

在莱蒙湖北岸的湖段上,地势从湖畔开始逐渐抬高,形成了一片葡萄的世界。

山坡上,大石块砌成的梯田层层叠叠。陡峭处,石块垒成石壁,高高耸立,如同一道道古老的城墙。石壁上葡萄架,则一行行一列列整整齐齐地排列着,郁郁葱葱望不到边。大片的葡萄园中,星点地散落着小村庄和古老的城堡与教堂,黄墙红顶,在大片的浓绿之中如童话一般。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罗马人就已经在这里栽培葡萄了。公元十世纪,当地的贵族陆续将大片的湖畔山坡交给修道士们经营葡萄的种植和酿酒。这些中世纪的修道士们与当地的百姓一起在修道院周围凿石砌墙,修筑梯田,用近四百年一点点地开辟出大片的葡萄园,并在山坡上垒建起梯田间的小道。

对于远道而来的游人,了解该地区的葡萄种植文化最方便直接的方式是沿葡萄园小道徒步旅行。

从湖畔到什庸古堡,共有33公里的葡萄园小道在山坡上可供穿行。而当你身处寥无人迹的小道上时,回头望去,又能把烟波浩淼的莱蒙湖和远方雄伟的阿尔卑斯山尽收眼底,每当此时,都会感到自己正游走于一处虚无飘渺的仙境中。

每到岔路口,都有路标清晰地指明此处的里程和附近的村庄。在被葡萄园包围的小村庄里,但凡十几间或几十间石头房子中,必然簇拥着一座小小的教堂,就像在茫茫绿海中的一个个小岛。穿行在静悄悄的村子里,只听见路边几百年沧桑的石槽喷泉嘀嘀答答的流水声。不时地,还可以见到房子石基底层上的一个小木门,门旁或者立着一个木头大酒桶,或者在石头墙壁上龛进去一个小小的橱窗,里面陈列着主人引以为自豪的本地葡萄酒。

 

隐形高山电站

今天,游客到达莱蒙湖之后,古堡和葡萄园仍然是他们的必选项目,但很少有游人知道,莱蒙湖还孕育了一座极具瑞士能源特点的水力发电站——洪格兰—莱蒙湖电站。

瑞士是个自然资源贫乏的高山小国,既没有油气资源,也没有可供开采的煤炭。然而正像瑞士人所说的那样,上帝是公平的,如果关上了一道门,就一定会打开另一道门。而这道门,就是占瑞士国土面积60%以上的雪山、冰川和湖泊。这些大自然的馈赠,不仅使瑞士获得了世界公园的美誉,拥有了旅游业作为国家的经济支柱,也成为瑞士发展水电的最好资本。

瑞士的水电开发有着悠久的历史,高山水库大坝遍布各地,水电是这个国家的能源支柱。而洪格兰—莱蒙湖电站就是其中之一。

洪格兰—莱蒙发电站的一期工程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2017年年初,它的二期工程建成投产,年高峰发电量达到一千吉瓦小时,可供30万个家庭用电。这座电站有效利用了地形的优势,在电网需求低谷期段,将低地湖泊的水抽到高山水库存贮,在电网需求高峰期,再将高山水库的蓄水泄洪到低地湖泊发电。

洪格兰—莱蒙湖电站的低地湖泊就是莱蒙湖,电站的泵水站就建在离著名的什庸古堡不远的湖边。而高山水库,则修建在莱蒙湖背后海拔一千两百多米的阿尔卑斯山口。两座百米高的弧型大坝相连,截水成高山湖泊——洪格兰湖,水面面积约4060平方米。

在洪格兰湖和莱蒙湖之间的大山腹中,还有一条十几公里的输水管道。洪格兰水库的湖水沿着四米粗的水管被送到莱蒙湖畔高山上的转送站。从这里,水流跌下近九百米的落差来到位于莱蒙湖畔的水电站,推动涡轮机组发电。而莱蒙湖的湖水,则在发电间歇期通过同一管路泵回到高山上贮存。

今天,在什庸古堡背后的高山上望着宁静浩淼的莱蒙湖水时,不会想到,近在咫尺隐身在山崖中的电站里,水泵正在把湖水慢慢抽上九百米的高山。得益于瑞士人严谨科学的工程技术,水电站的全部基础设施都巧妙地修建在大山腹中和地下,完全没有影响到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外观景色。不要说外来的游客,就连莱蒙湖本地人,也很少想到自己的脚下正循环奔腾着汹涌的发电站水流。而这种把科技和自然融为一体的智慧和理念,或许才是这座电站传递出来的精髓。